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7-04-22 相關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光壽紅
單位:生命科學學院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黃山路44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院
郵編:230027
電話:+86-551-3607812
個人主頁:http://biox.ustc.edu.cn/szdw/zzbqnqrjh/201209/t20120926_140120.html
個人簡歷 Personalresume
1996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系獲得學士學位,1996-1999年師從中國科大施蘊渝院士進行多肽的溶液構象研究,并獲得碩士學位。1999-2004年,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癌癥研究所師從JanetMertz教授,研究真核生物中病毒起源的無內含子RNA的表達和調控機制,并獲得博士學位。2005-2010年,作為博士后在威斯康星大學遺傳系ScottKennedy助理教授實驗室,從事模式生物中小干擾RNA的功能和調控機理的研究。進一步研究小干擾RNA的功能和調控機制。在包括Nature和Science在內的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論文12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2篇論文被Facultyof1000Biology收錄并給予高度評價,曾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及美國心臟協會博士后獎。中組部青年****”入選者
主要研究領域:(1)真核細胞中RNA的表達與加工的調節;(2)真核生物中轉錄調節機制;(3)模式生物中非編碼RNA的表達與調節機制;(4)模式生物的遺傳與發育。
主要研究成果:發現真核生物中無內含子的基因含有一些順式作用的RNA序列元素,它們可以和細胞內的特定蛋白相互結合,來提高該無內含子基因的前mRNA的穩定性,poly(A)聚腺苷酸化,以及從細胞核到細胞質的運輸;發現這些結合蛋白在正常情況下應用于含內含子的內源性基因的表達和加工。這項研究指出無內含子基因可以把細胞內正常基因表達和加工的所需因子轉為己用。此研究為治療病毒感染和癌癥提供了新的思路(NAR2005;MCB2005)。確認了高等動物中存在著細胞核里的基因干擾現象;發現了非編碼RNA從細胞質轉運到細胞核的新途徑;發現了三個nrde基因;證明了非編碼的小RNA可以結合到正在被轉錄的轉錄子上;發現細胞核RNA干擾的機理可能是通過抑制RNA聚合酶II,抑制轉錄的延伸,從而造成轉錄的提前終止;發現高等動物中非編碼的小干擾RNA可以造成組蛋白的甲基化,而且這部分甲基化完全依賴于nrde基因;發展了模式生物整體上RNA-蛋白的免疫沉淀方法;發展了模式生物整體水平上轉錄活性的測量方法(Science,2008;Nature,2010)。
研究方向 Researchdirection
1、真核細胞中RNA的表達與加工的調節
2、真核生物中轉錄調節機制
3、模式生物中非編碼RNA的表達與調節機制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