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7-05-09 相關院校:華東理工大學
1997-2001 南開大學 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系 學士
2001-2003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碩士
2003-2008 中科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 博士
2008-至今 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 博士后研究,現任副教授
鄭靜博士具有分子生物學、腫瘤生物學、生物化學和神經生物學等多方面的技術背景和研究經驗,負責并主持過多項神經系統疾病和腫瘤領域的項目申請與執行,如上海市浦江計劃、科技部863項目、國自然青年基金、上海市自然基金等。已經在Carcinogenesis,Journal of Neuroscienc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Neurobiology of Disease, J Neurooncol.,Neuroscience,Brain Research Bulletin,AJTR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被SCI他人引用近百余次。研究方向如下所述:
神經系統智力障礙疾病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與藥物靶標開發
智力發育障礙又稱為精神發育不全或弱智,是兒童期最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引起智力障礙的原因可以是遺傳性的,如多基因或單基因突變;也可以是非遺傳性的,如神經系統感染,藥物濫用,或腦損傷。其主要癥狀是智力發育遲緩,適應能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等。部分病人(20-30%)伴隨有癲癇發作。智力障礙的發病率約為2-3% 。在歐洲,約有8% 的醫療費用于智力疾病的治療,遠遠高于其他同類疾病的費用。因此,智力障礙疾病成為醫學領域中最重要的有待解決的難題之一。在小鼠中選擇性的在特定腦區敲除與智力障礙疾病相關的基因,通過分析突觸可塑性、學習記憶和癲癇發生等指標研究這些基因的功能;小鼠特定腦區中在單個神經元水平敲除與智力障礙疾病相關的基因,并且使該神經元可視化,從而研究這些基因在神經元形態學、發育和可塑性中的作用。上述工作陸續發表在2015和2011年度的Neuroscience ,2014年度的Brain Research Bulletin ,2013年度的PNAS,2008年度的J. Biol. Chem.,2010年的Neurobiology of Disease,2011年的Int J Clin Exp Path上。
神經系統腫瘤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與藥物靶標開發
膠質瘤是一種常見的腦腫瘤,發生于神經外胚層。按細胞種類分,膠質瘤的主要類型有星形膠質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按膠質瘤的惡性程度和預后的好壞情況將膠質瘤分為I、II、III、IV,四個等級。I級膠質瘤通常是良性的,在兒童中發病更頻繁,一般不會發展為更高級別腫瘤,其基因變化也與更高級別的膠質瘤不同,預后良好。II級屬分化良好性,雖然不是良性的,但預后較好,中位生存期為5-8年。III級是漸變性星形膠質細胞瘤,中位生存期為3年。IV級的膠質母細胞瘤,惡性最強,中位生存期為12-18個月,大于60歲患者的生存期低于中位生存期。我們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RNA干擾技術和基因過表達/點突變技術等,結合腫瘤細胞生長曲線、克隆形成、細胞周期、細胞凋亡、細胞遷移、血管生成、裸鼠皮下成瘤和原位成瘤等檢測技術,研究我們關注的藥靶基因對神經系統腫瘤發生和發展的影響,以期望尋找到藥物作用的靶標,開發基于基因治療和藥物治療的新產品。上述工作陸續發表在2015年度的AJTR,2014年度的Carcinogenesis和Int J Clin Exp Path上,2013年度的J Neurooncol.,2012年度的J Am Chem Soc.,2010年的J. Neurosci.和2011和2015年度的ACS Nano上。
病毒介導的基因轉導工具的開發和生物反應器產業化應用研究
AAV(腺相關病毒)和Lentivirus(慢病毒)基因轉導工具載體的開發和專利申請、產業化應用以及轉化醫學基礎研究,相關技術和專利陸續獲得多家公司和臨床單位的資助和推廣。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