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7-05-12 相關院校:華南理工大學
導師姓名:薛家祥
性別:男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招生專業:機械工程
招生層次: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
招生專業所屬院系: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研究方向:智能傳感技術及網絡化測控
聯系電話:020-83669318
電子郵件:mejiaxue@scut.edu.cn
備注:
導師簡介:
教育經歷:
1983年07月,南京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獲學士學位;
1990年06月,東南大學機械工程系獲碩士學位;
1995年06月,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系獲博士學位;
1997年09月,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所博士后出站。
工作經歷:
1983年08月—1987年07月,徐州工程機械制造廠工作;
1990年07月—1992年08月,徐州工程機械集團公司工作;
1997年10月—現在,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工作。
教學科研工作簡介:
1997年至今在華南理理工大學工作,先后任講師、副教授、教授,2006年被批準為博士生指導教師。至今已招收指導博士生14人(已畢業7人),全日制碩士生47人(已畢業33人),工程碩士17人(已畢業11人),F兼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中國電工學會電焊機分會常委、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分會機器人專委委員、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分會理事、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高級會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光機電技術與系統集成分會理事。國內重要刊物《焊接學報》編委,《電焊機》雜志編委。是《機械工程學報》、《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國機械工程》、《焊接學報》等20多個國內重要刊物的審稿人。
薛家祥教授長期從事制造過程的測控技術和焊接領域數字化電源設備及智能控制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講了博士研究生課程《測量控制的系統集成技術》、《數字圖像處理》,碩士研究生課程《信號與電子系統原理及EDA仿真》、《變流理論與技術》、《模式識別原理》,本科生課程《自動化焊接技術》等。參編機械工業社出版的教材《弧焊電源及其數字化控制》、《新型弧焊電源及其智能控制》。薛家祥教授將教學工作和自己的科研實踐相結合,適時補充和更新教學內容,注意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和能力,勇于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以及科研成果來增強教學效果,獲得師生的一致好評。
薛家祥教授在光伏并網逆變器及其分布式發電系統、數字化焊接電源設備及智能控制、信號處理與測控新技術在制造過程中的應用等領域辛勤耕耘,開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近年來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在國內率先研制出移相軟開關高頻隔離型并網逆變器并實現了產業化,先后開發出高頻隔離型和非隔離型6個規格的小型光伏逆變器(1~5kW),以及多個規格的微型光伏逆變器(100~300W)技術性能通過國外認證測試;(2)開發出3個系列汽車充電器和10多個規格系列的LED電源,產品在東莞多家港資企業生產,每月出貨量在5000~6000臺套;(3)基于精細波形控制技術,研制成功用于鋁鎂合金輕量化材料焊接的全數字化多功能焊機,產品性能在2010和2011年度北京.埃森焊割展上獲得韓國、俄羅斯、印尼等國國內眾多客商的好評;(4)開發完成CO2/MAG、LGK、TIG等多個系類逆變焊接電源產品,上述產品已在部分國內企業生產,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5)利用小波分析技術和數理統計方法,研制出高精度的焊接過程動態小波分析儀,可用于焊接過程和焊機性能的分析評定工作,解決了焊接過程和焊機性能難以定量分析評定的難題。(6)將小波變換、數學形態學和分形技術相結合,提出圖像處理的新算法,并成功用于有強烈弧光、飛濺和煙塵干擾的MAG焊的焊縫跟蹤和熔透控制中,獲得了滿意的效果。(7)采用數據采集和計算機虛擬儀器技術,成功地開發了成品線路板自動測試校正系統,可用于焊接電源電路板的自動測試和電氣參數校正。解決了目前國內焊接領域電焊機的電路板主要由人工測試和校正的問題,使每塊電路測試校正時間減少四分之三。
薛家祥教授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省攻關等項目30多項。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0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2件,獲得國家軟件版權8件,申請受理發明專利5件、實用新型專利6件。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18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80多篇次。薛家祥教授主持或主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粗絲雙電弧雙脈沖MAG高速焊裝備及其熔滴過渡機理和焊接過程穩定性研究”、“機器人脈沖MIG雙絲高速焊接原理及裝備基礎研究”、“三電弧共熔池GMAW焊熔池動態行為的數值模擬及電弧協同控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弧焊過程視覺信號小波處理及智能控制的研究”、“基于數學形態學脈沖雙絲MAG焊機理及熔透控制的研究”、“超分辨率圖像重建技術在焊縫超聲成像中的應用研究”,主持省攻關項目“全數字化光伏逆變電源裝備及區域并網關鍵技術開發”、“多功能雙絲高速焊裝備的協同控制及其關鍵技術開發”、“高頻隔離型光伏并網逆變電源裝備開發及產業化”、“三相三電平光伏逆變器及其智能微網分布式發電系統開發”等省級以上項目。
主要研究方向:
光伏并網逆變器及其分布式發電系統;
信息處理技術及應用;
數字化開關電源及智能控制;
智能傳感技術及網絡化測控。
上述研究方向都有大型上市公司提供產業化研發基地,為所有研究生人員提供優越的科研工作條件、生活環境及一定的生活補貼,歡迎廣大的學術型和專業學位型考生報讀本研究方向。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