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7-10-16 相關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學院-劉麗副教授
姓名
|
劉麗
|
二級學科名稱及代碼
|
應用化學 070302
|
|||||||||||||
性別
|
女
|
院系
|
北航化學院
|
專業技術職務
|
副教授
|
定職時間
|
2016.8
|
|||||||||
最 高
學 位
|
博士
|
何時在何單位(國別) 何專業獲得該學位
|
2011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環境工程專業
|
|||||||||||||
留學單位
|
丹麥技術大學(DTU)、美國克萊姆森大學(Clemson University)
|
聯系方式
|
lililiu@buaa.edu.cn
|
|||||||||||||
簡介
|
劉麗,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系副教授。2011年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師從俞漢青教授。2012年加入丹麥技術大學(DTU)國際水協會生物膜技術專家Barth Smets教授課題組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以主要研究人員身份與瑞士水科學與技術研究所(Eawag)、比利時根特大學等研究機構共同承擔歐盟項目“低濃度污染物共代謝動力學模型及其在生物膜中的降解”。2015年赴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繼續博士后研究,參與美國能源部EPSCoR項目,從事微流反應器中的化學反應及傳質過程數學模擬。2016年9月,入選北航“卓越百人計劃”副教授并回國開展工作。
研究圍繞廢水處理及污染物生物降解,采用微觀解析及數學建模的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取得系列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環境領域國際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發表文章5篇;此外,化工領域的頂尖期刊AIChE Journal以封面文章報導了“在好氧顆粒污泥傳質及水動力學行為”方面的研究工作。2011年7月,獲得日本奧加諾株式會社“奧加諾(水質與環境)獎學金”一等獎。2014年受邀第十五屆微生物生態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icrobial Ecology,ISME, Seoul,2014)做大會報告。
|
|||||||||||||||
具有代表性相關成果(論文、專著、獲獎項目、專利)以及科研、教學情況
|
||||||||||||||||
最具有代表性的
成果
|
序號
|
成果(論文、專著、獲獎項目、專利)名稱
|
刊物名稱(出版單位)、時間、檢索類及檢索號
或頒獎部門及獎勵類別、等級,專利號及種類
|
本人
排名
|
||||||||||||
1
|
Evaluating alternate biokinetic models for trace pollutant cometabolism
|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15, 49: 2230-2236. WOS: 000349806400032
|
1
|
|||||||||||||
2
|
A model framework to describe growth-linked biodegradation of trace-level pollutant in the presence of coincidental carbon substrates and microbes
|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14, 48: 13358-13366. WOS: 000345262900041
|
1
|
|||||||||||||
3
|
Direct three-dimensional characterization and multiscale visualization of wheat straw deconstruction by white rot fungus
|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14, 48, 9819-9825. WOS: 000340701800105
|
1
|
|||||||||||||
4
|
Micro-scale hydrodynamic analysis of aerobic granules in the mass transfer process
|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10, 44: 7555-7560. WOS:000282209700061
|
1
|
|||||||||||||
5
|
Characterization of multiporous structure and oxygen transfer inside aerobic granules with the percolation model
|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10, 44: 8535-8540. WOS: 000284248300030
|
1
|
|||||||||||||
目前承擔的
主要項目
|
序號
|
項 目 名 稱
|
項目來源
|
起止時間
|
經費
(萬元)
|
本人承擔的
任 務
|
||||||||||
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卓越百人
|
卓越百人
|
2016.9-2019.9
|
50
|
項目負責人
|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基金委
|
2018.1-2020.12
|
25
|
項目負責人
|
|||||||||||
3
|
北航青年拔尖人才計劃
|
教育部
|
2017.04-2020.04
|
100
|
項目負責人
|
|||||||||||
目前承擔的
教學任務
|
時 間
|
課 程 名 稱
|
課時
|
授 課 方式
|
||||||||||||
2017.9-2018.1
|
Introduction to Soft Matter
|
32
|
英文
|
|||||||||||||
研究領域
|
(1) 水污染控制及資源回收
(2) 好氧顆粒污泥及新型生物膜處理技術
(3) 污染物生物降解微觀解析及數學模型
(4) 微流體多孔介質數學模型
(5) 微污染物生物共代謝
|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