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考研時評 來源:新民晚報 2010-06-12 相關院校:復旦大學
提起“研究生”三個字,人們往往會將它與“高智商”“尖子生”等字眼相聯系。那么,在這些高層次學生中怎樣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呢?近年來,復旦大學通過創新工作方法,在研究生德育教育方面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
黨建工作有核心
如今在高校里有個普遍現象,就是研究生群體里的黨員比例很高。復旦大學黨員碩士生和黨員博士生人數占全部研究生的45%,校黨委提出了“組織全覆蓋、支部有活力、黨員起作用”的要求。除了傳統的按班級設立黨支部,復旦還在宿舍樓、實驗室、課題組、創新平臺、醫院科室等研究生聚集的地方靈活設立黨支部,并把全校203個研究生黨支部分為12個模塊,在每個模塊設立黨建工作核心組,指導和推動基層黨支部的工作。
復旦大學黨委研工部至今已舉辦了六期“紅帆訓練營”,專門輪訓研究生黨支部書記。
導師管智更管德
針對部分研究生導師在德育工作中一度存在的“缺位”情況,復旦大學黨委要求每位導師不僅要管“智”更要管“德”。自2004年起,復旦大學連續在研究生中開展了“心目中的好導師”評選。校長楊玉良院士曾被評為第一屆好導師,他說:“一個科學家的價值在于實驗室,但一個導師的價值在于學生的發展中。”
據復旦大學最新調查,如今91%的研究生認為導師具有令人滿意的人格魅力;有92%的研究生對導師的教書育人工作感到很滿意或比較滿意。
社會實踐大課堂
博士研究生的崗位不僅在實驗室和資料室里,更應該在服務社會的實踐大課堂中。這也是復旦大學創新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亮點。成立于2002年的博士生講師團,始終致力于走出校園、服務社會。博士們與楊浦區五角場街道合作,開展了500多場形式多樣的講座,用通俗化的語言為居民提供理論政策解讀。正在舉行的上海世博會,更是極大地拓展了博士生講師團的社會服務空間。(記者:王蔚)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