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武漢大學文學院 2018-05-11 相關院校: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生導師趙小琪介紹如下:
一、 基本情況
趙小琪,1962年生,湖南邵陽人。男,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現任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湖北省比較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湖北省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副會長等。
主要從事比較文學與臺港澳暨海外華語詩學等課程的教學和研究。已出版《臺灣現代詩與西方現代主義》、《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詩學》、《當代中國臺港澳小說在內地的傳播與接受》、《比較文學教程》、《西方話語與中國新詩現代化》、《跨區域華文詩歌的中國想象》、《跨文化的傳播與接受—20世紀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的關系》、《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導引(第二卷)》、《中國新詩名作導讀》、《一本書讀懂中國文學》、《臺港名家名作選讀》、《世界華文文學經典欣賞》、《20世紀外國文學經典導讀》等個人專著、合著十余部。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社會科學戰線》、《天津社會科學》、《外國文學研究》、《社會科學輯刊》、《福建論壇》、《廣東社會科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70余篇,十余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文藝理論》、《外國文學研究》以及《魯迅研究年鑒》、《作品與爭鳴》、《中國文化年報》等刊物全文轉載。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211”項目等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4項,作為第三作者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F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主持省部級項目1項。
參與完成的成果《1898—1949中外文學比較史》獲全國高等院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獨立完成的成果先后獲廣東省期刊優秀作品三等獎、廣州市第五屆社會科學研究成果青年獎、廣東省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廣東省第二屆魯迅研究論著獎三等獎、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優秀獎、湖北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主講的《比較文學方法論》被評定為武漢大學優秀研究生精品課程,主講的《比較文學》被評定為武漢大學校級精品課程,2011年被評選為武漢大學第二屆“我心目中的好導師”十佳導師第一名。
二、 主要論文、著作目錄
(一)論文
篇 名
發表刊物、時間
1、梁宗岱純詩系統論,
文藝研究,2004年2期(cssci期刊)
2、邊域小說中的現象:心理圖式的順應與同化
,文學評論,1990年第4期(cssci期刊)
3、艾蕪早期小說的文化想象
,文學評論,2004年第5期(cssci期刊),湖北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4、中國現代詩學與西方話語,
文學評論,2003年6期(cssci期刊)(與龍泉明教授合撰),《社會科學報》2003年12月25日摘要
5、當代影視民族化問題小議
,人民日報,2003年4月1日
6、魯迅研究的新著
,人民日報,2003年6月1日
7、接受與過濾:中國現代文學與西方現代主義,
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與龍泉明教授合撰)
8、樣板戲中的英雄崇拜
,文學評論,99年青年學者專號(cssci期刊)
9、藍星詩社對西方象征派詩美建構策略的化用,
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3期(cssci期刊),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3年9期全文轉載
10、邊域小說中的生態環境與文化
,上海文論,90年第6期
11、對女性命運乃至民族生態的歷史性審視,
廣東社會科學,93年第2期(cssci期刊),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3年5期全文轉載
12、洛夫現代詩的中西視野融合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
13、金錢和金錢崇拜——新生代小說中金錢欲的文化闡釋,
天津社會科學,2001年1期(cssci期刊),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1年期全文轉載,《文摘報》2001年4月8日摘要
14、臺灣詩歌對西方后現代主義的接受與變形,
學習與探索,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
15、臺灣20世紀文學與西方現實主義
,貴州社會科學,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
16、二十世紀香港文學與西方現實主義
,《中國文學研究》2001年第3期
17、中國現代詩學權力場域中的科學理性思維論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6年第4期(cssci),《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6年第11期摘要轉載
18、民族生態環境和文化背景中的小說,
民族文學研究,1991年第2期(cssci期刊)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1年第9期全文轉載
19、現代性視野下20世紀中外文學的互動》,
《社會科學輯刊》(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
20、《野草》的超現實主義傾向(上),
《魯迅研究月刊》2002年11期(cssci期刊),《2002年魯迅研究年鑒》全文轉載
21、《野草》的超現實主義傾向(下),
《魯迅研究月刊》2002年12期(cssci期刊),《2002年魯迅研究年鑒》全文轉載
22、臺灣作家對西方現代主義的接受方式及其局限
,河北學刊,2003年1期(cssci期刊)
23、大學生詩歌的先鋒性和流行性,
江漢論壇,2003年8期(cssci期刊)
24、金錢與性視角下的文化景觀,
文藝評論,2003年6期
25、《新詩的意義危機與意義重構》,
《江漢論壇》(cssci期刊)2004年8期
26、《野草》中的后現代主義顯征,
天津社會科學,2004年1期(cssci期刊)
27、余光中現代詩的中西視野融合,
廣東社會科學,2004年2期(cssci期刊)
28、《“十七年”詩歌的現代性價值》,
《社會科學戰線》2015.4(cssci)
29、西方話語與中國現代主義詩學的過濾機制,
《貴州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cssci期刊)
30、《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評高擎洲的〈中國現代文學論集〉》,
《當代作家評論》(cssci期刊)2007年1期
31、《全球化語境下比較文學學科建設研討會綜述》
,《外國文學研究》2007年第1期(cssci期刊)(合撰)
32、原型批評視野下的新世紀新加坡華文文學,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8年第7期(cssci期刊)(合撰)
33、中國現代主義詩學目的論建構,
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8年第9期(cssci期刊)
34、屠格涅夫和沈從文小說中的自然人文景觀
,外國文學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人大復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92年第12期全文轉載,獲廣東省第三屆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第五次廣州市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
35、《臺灣新世代本土詩人的中國想象》,
《廣東社會科學》,2015.4(cssci)
36、邊域小說中的生命形態,
中國文學研究,92年第3期
37、民族文學中的宗教——巫鬼文化,
廣州師院學報,92年第3期,獲廣東省92年期刊優秀論文三等獎
38、物質填不滿心靈
,臺港文學選刊,92年第3期,《作品與爭鳴》92年第8期全文轉載
39、《閻連科作品英譯者權力實踐論》,
《當代作家評論》2015.1(cssci)(合撰)
40、《野草》的狂歡化色彩,
天津社會科學,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
41、互文性:魯迅的《野草》與<苦悶的象征>的譯介》,
社會科學輯刊,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人大復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08年第2期論點摘編
42、現象學視野下《野草》的意義生成,
廣東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cssci期刊)
43、當代香港文學中的英國形象,
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
44、互文性視野下現代派詩歌翻譯與詩歌創作,
學習與探索,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
45、追憶流火年華
,東南亞研究,95年第1期(cssci期刊)
46、當代臺灣小說在祖國大陸的批評性傳播形態,
《社會科學輯刊》2008年第6期(cssci期刊)
47、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詩學知性話語的理論維度,
廣東社會科學,2009.1(cssci期刊)
48、身份沖突中家的建構與功能—余光中詩歌中家的文化功能,
江漢論壇,2009.6(cssci期刊)
49、二律背反:對傳統文化的矛盾判斷
,江蘇社會科學,1989年第3期(cssci期刊)
50、變革與悖論
,天津社會科學,99年第3期(cssci期刊)
51、無目的的目的——20世紀中國唯美主義思潮,
社會科學輯刊,1999年第4期(cssci期刊)《中國文化年報(2000年版)》全文轉載
52、魯迅小說的寓言性
3、 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5期(cssci期刊)獲廣東省第二屆廣東魯迅研究論著獎三等獎
53、消解與重構——“后新詩潮”詩歌對“本體”的瓦解與重建,
當代文壇,2000年第2期(cssci期刊)
54、四十年代文學中“家”的寓言,
江漢論壇,2000年第8期(cssci期刊)
55、《典論.論文》符號權力的三種維度,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2009年6月第28輯(cssci期刊)(合撰)
56、《香港文學與澳門文學“中國形象”的對讀》,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10年第3期(合撰)
57、結構主義視野下白先勇《臺北人》新讀,
貴州社會科學,2009.11(cssci期刊)
58、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詩學的藝術成就,
社會科學戰線,2010.3(cssci期刊)
59、比較文學史觀的建構與比較模式的新探索,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0.5(cssci期刊)(合撰)
60、30年來當代臺港小說在祖國大陸傳播與接受的效果,
社會科學輯刊,2010.5(cssci期刊)
63、姚雪垠《長夜》對江湖世界的想象方式論
,《貴州社會科學》2011.4(cssci期刊)
64、跨區域華文詩歌中國形象的變異式想象論
,《貴州社會科學》2011.11(cssci期刊)
65、《余光中詩歌二極對應結構論》,
文藝評論,2005年第2期
66、《跨區域華文詩歌的中國形象》主持人語,
《安徽大學學報》2011.3
67、當代臺港澳新詩的人文中國形象
,《安徽大學學報》2011.3(合撰)
68、跨區域華文詩歌中國形象的類比式想象論
,《廣東社會科學》2012.1(cssci期刊)
69、兩岸臺灣文學史時空權力關系論,
《廣東社會科學》2013年第2期(cssci期刊)
70、《跨區域華文詩歌中國形象的再現想象論》
,《貴州社會科學》2013年第3期(cssci期刊)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13年第5期全文轉載
71、戰國策派想象中的西方應對危機模范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年第2期(cssci期刊)合撰
72、臺灣新世代本土詩人的歷史記憶論,
《貴州社會科學》2016.5(cssci)
73、比較文學的主體間性論,
安徽大學學報,2010.2
74、《文明對話與文化比較》主持人語,
深圳大學學報,2010.2(cssci期刊)
75、《德語表現主義文學中國想象的權力關系論》,
《安徽大學學報》(cssci期刊),《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3年第5期論點摘編(合撰)
76、《當代臺港澳新詩的現代性中國形象建構》,
《社會科學戰線》2014年第4期(cssci來源期刊)
77、《跨學科視野下的文學研究》主持人語,
《安徽大學學報》2010.2
78、《法國現代主義文學想象中國的方式論》,
《安徽大學學報》(cssci來源期刊)《社會科學報》1425期 (合撰)
79、《普實克與夏志清中國現代詩學權力關系論》
,《廣東社會科學》2014年第5期(cssci來源期刊)
80、《中國現代詩學的內結構與外結構論》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5.3(cssci)
81、臺灣新世代本土詩人的詩性思維論
,《福建論壇》2016.9(cssci)
82、《跨學科文學研究》主持人語
,安徽大學學報,2010.2
83、中國現代詩學權力場域中的直覺感悟思維論,
《當代文壇》2016年第2期(cssci)
84、高爾基與艾蕪早期小說比較,
廣州師院學報,92年第1期
85、中國現代三大詩學思維論的對峙與互滲
《安徽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cssci)
(二)著作
1、《臺灣現代詩與西方現代主義》,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獨著)
2、《當代中國臺港澳小說在內地的傳播與接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一作者)
3、《 比較文學教程》(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一作者)
4、《 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詩學》(主編),長江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第一作者)
5、《跨文化的傳播與接受—20世紀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的關系》,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三主編)
6、《一本書讀懂中國文學》(主編),長江文藝出版社2011年版
7、《臺港名家名作選讀》,(第一主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第一作者)
8、《世界華文文學經典欣賞》,趙小琪、王寧寧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
9、《20世紀外國文學經典導讀》,趙小琪、王寧寧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10、《跨區域華文詩歌的中國想象》,趙小琪、張晶、蔣金運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
三、 所獲獎勵
1、論文《艾蕪早期小說的文化想象》獲湖北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論文《屠格涅夫和沈從文小說中的自然人文景觀》獲廣東省第三屆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第五次廣州市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
3、論文《民族文學中的宗教——巫鬼文化》獲廣東省1992年期刊優秀論文三等獎
4、參與編寫的《1898—1949中外文學比較史》獲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三等獎
5、主持完成的教學成果《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互為主體式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獲2010年武漢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6、2011年被評選為武漢大學第二屆“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網絡評選得票第一名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