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 2018-05-21 相關院校:華中科技大學
姓名:王三秀
職稱:教授
專業方向:社會保障
·教育與研究經歷
男,漢族,1962年5月生,河南項城人。博士學位,中共黨員,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術兼職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理事、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社會救助分會理事、中原工學院兼職教授。
·研究領域與興趣
社會救助與城鄉反貧困、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分析、人口老齡化與老年服務、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
·代表性成果
·學術論文
1990年以來共發表論文近百篇,2000年以來論文如下:
73、《供給側改革與社會保障協調發展的困境與應對》,《長白學刊》2018年第1期。
72、《能力精準扶貧:理論闡釋、國際經驗及其價值應用》,《社會保障研究》(京)2017年第1期
71、《積極老齡化理念的我國教育養老服務模式初探》,《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7年第1期。
70、《農村殘疾人就業能力構建與就業援助困境應對》,《青海社會科學》2017年第1期。
69、《我國農村機構養老面臨的現實困境及其對策研究》,《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期。
68、《非科層化運作:“干部駐村”制度的實踐邏輯——基于閩東南C村的案例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政治》,2017年第8期全文轉載
67、《農村老年多維貧困的精準測量與影響因素分析》,《宏觀質量研究》2017年第2期。
66、《嵌入型鄉村扶貧模式:形成、理解與反思——以閩東南C村“干部駐村”實踐為例》,《求實》2017年第6期
65、《社會養老對城鎮居民家庭養老影響的性別差異分析》,《科學決策》2017年第11期。
64、《積極老齡化與我國老年貧困治理路徑新探索》,《江淮論壇》2016年第1期。
63、《農村貧困治理目標重塑與政府能力建構:困境與出路》,《湖北社會科學》2016年第2期。
62、《積極老齡化與健康貧困老人精準醫療保障》,《中國醫療保險》2016年第2期。
61、《政府公信力的生成與流失——基于信息論視角的解讀》,《理論月刊》2016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管理科學》,2016年第5期全文轉載
60、《積極老齡化理念下老年精準扶貧的困境及應對路徑》,《探索》2016年第2期。《新華文摘》2016年第16期觀點摘編
59、《國外能力貧困理念的演進、理論邏輯及現實啟示》,《長白學刊》2016年第5期。
58、《日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變遷及其對我國的啟示》,《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6年第5期。
57、《養老需要滿足方式對城鄉高齡老年人孤獨感影響的差異分析》,《荊楚學刊》2016年第6期。
56、《從生存維持到生活質量:社會救助功能創新的實踐審思》,《中州學刊》2016年第9期。
55、《城市低保標準的評價與重構——以武漢市為例》,《城市問題》2016年10期。
54、《美國貧困救助精細化管理的檢視與鏡鑒》,《理論探索》2016年6期。《黨政視野》2017年2期摘錄。
53、《貧困的教育治理:我國教育救助缺失彌合》,《社會保障研究》(北京)2015年第1期。
52、《中外救助與就業促進聯動模式比較及創新研究》,《中國醫療保險》(北京)2015年第5期
51、《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再就業問題研究》,《青海社會科學》2015年第6期。
50、《社會保障服務均等化制度的創新設計——評中國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研究》,《社會保障研究》2015年第6期。
49、《政府的法定職責群眾的法定權利》,《湖北日報》2014年第9月29日
48、《評中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完善研究》,《社會保障研究》2014年第2期,CSSCI擴展版。
47、《貧困治理轉型與農村文化教育救助功能重塑》,《探索》2014年第3期。
46、《貧困治理轉型與農民就業福利模式重構》,《社會保障研究》(京),2013年第2卷。
45、《可持續生計理念下農村低保制度功能優化——基于武漢市農村低保政策及個案研究》,《湖北社會科學》2013年第9期。
44、《福利統籌理念下的農民工“工作貧困”治理》,《寧夏社會科學》2013年2期。
43、《殘疾人平等就業保障新思路:制定反殘疾人歧視法》,《社會工作》2012年10期。
42、《農村貧困治理模式創新與貧困農民主體性構造》,《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2年8期。
41、《我國農村生活救助政策功能目標的現實創——基于反貧困績效之反思與建議》,載林閩鋼、劉喜堂主編:《當代中國社會救助制度完善與創新》,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0、《英國促進貧困人群可持續就業政策及其借鑒》,《中國行政管理》2011年2月第2期。
39、《福利公平與持續目標下地方人大作用路徑研究》,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38、《國外可持續生計觀念:演進、理論邏輯及其啟示》,《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0年9期。
37、《農民工失業保險創新模式芻議》《中國社會保障》2010年9月第9期。
36、《憲政理論與我國公民福利權保障》,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35、《可持續生計視角下我國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的有機銜接》,《寧夏社會科學》2010年4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10年第12期全文轉載。
34、《美國:就業福利政策凸顯可持續》,《中國社會保障》2010年2月第2期。
33、《美國福利權保障立法價值重心的轉移及其啟示》,《法商研究》2009年4期。
32、《試論我國科技脫貧型農民互助保障組織的現實發展——欠發達地區農民科技脫貧路徑的新探討》,《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6期。
31、《哈耶克弱勢群體生存權保障思想述評》,《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8年5期。
30、《瑞典:福利國家大家建》,《中國社會保障》2008年4期。
29、《西方社會救助制度的流變》,《中國社會導刊》2008年3期下期。
28、《科技脫貧進程之權利驅動——欠發達地區發展農民社會保障權的經濟效應分析》,《寧夏社會科學》2008年1期。
27、《中國公民權利與政府權力憲政良序構建探析》,《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5期。
26、《我國憲政現實發展與公民推動——我國憲法與公民關系的理性審視及重構》,《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7年9期全文轉載。
25、《農民科技增收與基層政府治理創新》,《改革與戰略》2006年第11期
24、《從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看政府行為的法律重塑》,《湖北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
23、《民本政府權力生成及運行的法治特征論要》,《理論界》2006年9期。
22、《試論民本政府成長的法治邏輯》,《理論月刊》2006年第7期。
21、《我國選民罷免制度運作功效之憲政分析》,《理論月刊》2006年第2期。
20、《走向人本的憲政權力運作》,《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11期。
19、《中國憲政體制下檢察權獨立的科學內涵探討》,《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6期,新華文摘第2006年第5期收錄。
18、《“公意”也須合憲——論對代議機關立法合憲性審查的變遷與走向》,《法學紀元》2005年第二輯。
17、《民本權力的根本性保障——從民本政府的構建看我國違憲責任制度的完善》,《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5期。
16、《我國檢察機關對權力機關負責的憲政內涵析論》,《人民檢察》2005年1期,本文被評為2006年檢察日報優秀文章。
15、《試論憲政形態》,《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6期。
14、《試論我國檢察機關對權力機關負責的憲政內涵》,《浙江檢察》2004年6期。
13、《農村法治發展與地方政府行為模式之轉變》,《理論與改革》2004年4期。
12、《政府權力與公民權利的憲法秩序-----反思立憲主義的一個視角》,《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2004年3期。
11、《違憲責任的追究和憲法權威的維護》,《當代法學》2003第12期。
10、《試論違憲認定的基本標準》,《法學紀元》2003年第一輯(法學論叢)。
9、《公民政治參與與政府行為之優化》,《社會主義研究》2003年3期。
8、《論中國法治發展中公民參與的價值及其實現》,《當代法學》2003年第2期。
7、《憲法與國家權力的良性互動關系及其實現》,《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6、《論非營利組織的籌資策略》,《社會科學》(上海)2002年6期。
5、《公民主體意識與建設現代法治國家》,《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1期。
4、《當代中國憲政發展與政黨推動》,《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6期。
3、《社會轉型與憲政秩序的構建——我國社會轉型時期憲政建設的特殊性研究》,《當代法學》2001年7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法學文摘》2001年4期全文復印。
2、《法律權威理念與社會法治化進程》,《廣西社會科學》2001年2期。
1、《可持續發展與我國21世紀社會法治化走向》,《社會主義研究》2000年6期。
學術專著
6、《中國扶貧精細化:理念、策略、保障》,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獨著)
5、《教育反貧困:中國教育福利轉型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獨著)
4、《中國政府反貧困規范重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合著)。
3、《農民福利可持續發展與政府治理創新》,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獨著)。
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標轉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獨著)。
1、《走向良治的憲政建構》,社科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獨著)。
·承擔項目與課題
18、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農村老年精準扶貧研究》(主持)項目編號:16BRK025
17、2017年湖北省民政廳重點委托研究課題《關于加強基層民政工作薄弱環節,防范沖擊道德底線事件發生問題》(主持)
16、2017年企業合作項目《“雙創”形勢下大學生創業失敗者再就業研究》(主持)
15、2016年企業合作項目《貧困大學生創業支持研究》(主持)
14、2015年湖北省民政廳委托研究課題《科學確定低保保障標準研究》(主持)
13、2015年華中科技大學自主創新基金項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專項項目:《貧困老人社會服務創新發展及其法制保障研究》(編號:2015AE015)(主持)
12、2014年民政部社會救助制度建設理論研究招標項目《中外救助與就業促進聯動模式比較及創新研究》(主持)項目編號:MSJ14-010
11、2013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整合與體系完善研究》子課題《中國社會救助制度整合研究》的負責人
10、2011年武漢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可持續生計視角下武漢市農村低保制度功能創新研究》(主持)項目編號:武社文[2011]3號:11054
9、2010年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農民福利可持續發展與政府治理創新》(主持)項目編號:2010214
8、2010年湖北省人大課題《福利公平與持續目標下地方人大作用路徑研究》(主持)項目編號:HBRDYJ201008,論文已被湖北省人大黨委會課題集(2010年)卷,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7、2009年《我國公民福利權保障的法制創新問題研究》(主持)項目編號:20090634
6、2008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主體功能區劃分背景下民族地區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第二名)項目編號:08XMZ005
5、2008年國家社科創新基地項目《創新型國家建設法律環境研究》(項目編號:985HUST-08)(參與)
4、2008年湖北省人大課題《憲政理論與我國公民福利權保障》(主持)項目編號:BRDYJ200805,論文已被湖北省人大黨委會課題集(2009年)卷,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3、2008年4月華中科技大學《憲法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主持)。
2、浙江省法學會2004年重點課題《我國檢察權運行獨立性問題研究》(主持)。
1、2003年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院課程建設項目《立法法研究》(主持)。
·獲獎與榮譽
17、2016年12月《教育反貧困:中國教育福利轉型研究》榮獲武漢市(第15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16、2013年3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標轉型》榮獲武漢市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5、2011年5月,論文《我國農村生活救助政策功能目標的現實創新:基于反貧困績效之反思與建議》獲民政部優秀論文獎
14、2009年9月獲2008-2009年度華中科技大學教學質量優秀獎二等獎
13、2007年1月獲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2006年度優秀著作獎。
12、2007年1月獲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2006年度“最受歡迎的教師”獎。
11、2006年獲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指導論文優秀獎。
10、2004年獲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指導論文優秀獎。
9、2003年10月10日獲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指導論文優秀獎。
8、2003年獲年度華中科技大學優秀質量優秀成果二等獎。
7、2002年1月獲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
6、2000年4月,被原武漢城建學院專家組推舉為“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后備人員”被給予特殊津貼。
5、1995年5月,被廣西民族大學專家組推舉“跨世紀人才”,被給予特殊津貼。(1995—1999年度)
4、《國有企業公司制進程中的偏軌現象與法律對策》,獲廣西民族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3、1996年10月,獲廣西民族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94—95年度)。
2、1996年4月,獲廣西民族大學教學質量優良獎(94—95年度)。
1、1996年9月,獲廣西民族大學優秀教學工作者獎(94—96年度)。
·教學情況
承擔社會救助制度、社會工作倫理、法律社會學等課程。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