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西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2019-01-22 相關院校:西北大學
西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會計系研究生導師馮均科介紹如下:
馮均科,會計系系主任,男,出生于1958年4月,漢族,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教育經歷
1978年9月——1982年7月,陜西財經學院會計專業讀本科, 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4年9月——1986年1月,廈門大學會計理論與方法助教進修班學習碩士研究生學位課程;
2000年9月——2003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學工商管理專業( 會計學院會計專業)讀博士研究生, 獲管理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2年8月—1986年12月 陜西財經學院任助教;
1986年12月—1991年12月陜西財經學院任講師(1989年任審計教研室副主任);
1992年1月—1995年10月 陜西財經學院會計系任副教授,審計教研室主任;
1995月10月—2000年4月 陜西財經學院任教授(1995年破格晉升),審計教研室主任;
2000年4月—2004年6月 西安交通大學會計學院任教授, 審計系主任;
2004年7月—2006年10月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任教授(2006.5任會計研究所所長);
2006年11月——現在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審計理論;會計監督;內部控制。
著作(1995年以后的成果):
1. 馮均科主編:《西方審計》,陜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全書26萬字,自編11.2萬字;
2. 馮均科主編:《中國審計體系研究》,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全書28.1萬字,自編20萬字;
3. 楊宗昌主編,馮均科參編:《會計組織學》,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2作者,全書20萬字,自編11萬字;
4. 財政部《職工醫療保險基金財務會計制度講座》編寫組,馮均科參編:《職工醫療保險基金財務會計制度講座》,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全書24萬字,參編3萬字;
5. 劉興榜主編,馮均科副主編:《會計錯弊查證方法》,中國審計出版社,2000年96第1版,第2作者,全書22萬字,自編10萬字;
6. 馮均科(獨著):《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控制理論研究》(會計新視野叢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全書16.1萬字
7. 李金華主編,馮均科參編:《中國審計史》(第2卷),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撰寫第十章,第330—377頁,3.1萬字,“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的審計” ;
8. 馮均科(獨著):《審計關系契約論》(會計學博士論叢),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全書27萬字;
9. 馮均科主編:2005年8月第1版,《審計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總計61萬字,自編19.6萬字;由西安交通大學列入“十五” 規劃教材并獲得資助;
10. 馮均科(主持人):《地方政府負責人行政績效審計評估體系的研究》(研究報告,共計10萬字),收入中國審計學會編《審計署立項課題研究報告(2005—2006)》,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1. 馮均科、陳淑芳主編:《審計學》,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總計35萬字,自編5萬字;
12. 馮均科(獨著):《審計問責:理論研究與制度設計》,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全書33萬字;
13. 馮均科主編:《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質量管理》,大連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全書34萬字,自編4萬字;
14. 陜西省注冊會計師協會編,馮均科分篇主持人:《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控制研究》(課題研究報告),書名為《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理論與實踐》,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9月。
論文(1995年以后的成果)
1. 馮均科:論新時期的會計監督;《陜西財政》,1995年第1期;
2. 馮均科:略論審計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云南審計》,1995年第1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1995年第1期轉載;
3. 馮均科:企業“下有對策”的根源略析;《黨風與廉政》,1995年第3期;
4. 馮均科:談市場經濟條件下注冊會計師的責任;《當代審計》,1995年第2期;
5. 馮均科:關于審計定義的探討;《審計研究》,1995年第3期;
6. 馮均科:社會保障基金應按權責發生制核算;《中國財經報》,1995年5月9日;
7. 馮均科:再論審計定義;《審計理論與實踐》,1995年第7期;
8. 馮均科:略論審計科學的理論基礎;《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1995年第4期;
9. 馮均科:專家權威說“定義”;《城市審計》,1995年第4期;
10. 馮均科:建立以教學為中心的教師工作循環體系;《中國金融教育》,1995年第12期;
11. 馮均科:關于現代內部審計基本理論若干問題的研究;《陜西審計》,1996年增刊;
12. 馮均科:試論現代企業制度條件下的企業審計改革;《審計研究資料》,1996年第5期;
13. 張曉嵐、馮均科:也談會計委派制;《中國財經報》,1996年6月1日;
14. 馮均科:試論我國民間審計的發展趨勢;《當代經濟科學》,1996年第5期;
15. 馮均科:略析審計定義、審計概念和審計術語;《財會通訊》,1996年第8期;
16. 馮均科:審計應當走出查賬的誤區;《財會月刊》,1996年第8期;
17. 馮均科:論經濟監督體系的內部協調;《特區財會》增刊,1996年9月;
18. 馮均科:關于新型產權關系對審計影響的理論分析;《山東審計》,1996年第5期;
19. 馮均科:內部審計動因初探;《當代財經》,1996年第12期;
20. 馮均科、張曉嵐:關于“整頓會計工作秩序”的思考;《交通財會》,1997年第1期;
21. 馮均科:重塑會計人員敬業精神;《財務與會計》,1997年第1期;
22. 馮均科:略論會計是財務的一部分;《會計之友》,1997年第1期;
23. 馮均科:財務一支筆的優劣及前景分析;《廣西會計》,1997年第3期;
24. 馮均科、唐莉:風險性與注冊會計師執業質量;《吉林會計》,1997年第7期;
25. 馮均科:新型產權關系下的企業審計研究;《蘭州商學院學報》,1997年第3期;
26. 馮均科:試論會計師事務所改制問題;《當代審計》,1997年第5期;
27. 馮均科:關于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的反向思考,《四川會計》,1997年第12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財務與會計》1998年第2期全文轉載;
28. 馮均科:中美國家審計基本準則比較研究;《湖南審計》,1997年第12期;
29. 馮均科:我國審計規范體系的理論分析;《湖北審計》,1997年第11期;
30. 馮均科:關于審計體系研究的反思;《陜西審計》,1997年第6期;
31. 馮均科:論以人為本的審計體系觀;《當代經濟科學》,1998年第2期;
32. 馮均科、倪天亮:關于注冊會計師協會的社會團體性質;《陜西審計》,1998年第2期;
33. 馮均科:論我國審計體系的“中國特色”;《現代審計》,1998年第3期;
34. 馮均科:談審計體系整體研究的科學方法;《財會月刊》,1998年第6期;
35. 馮均科(主持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我國審計體系研究(研究報告);1998年5月;
36. 馮均科:民間審計行業管理的前景;《浙江審計》,1998年第7期;
37. 馮均科:關于審計體系的科學界定;《經濟問題》,1998年第9期;
38. 馮均科、賈宗武:我國現行審計體系發展的動因分析;《陜西財貿學院學報》,1998年第5期;
39. 馮均科:會計信息失真對策談;《城市審計》,1998年第4期;
40. 馮均科:論我國審計體系理想化模式的理性特征;《廣東審計》,1998年第12期,
41. 馮均科:內部審計理想化模式的構建;《湖南審計》,1998年第12期;
42. 馮均科:環境審計目標芻議;《城市審計》,1998年增刊;
43. 馮均科:論注冊會計師對錯弊的關注;《河北經貿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44. 馮均科:責任強制下證券業審計質量保證體系初探;《廣東審計》,1999年第1期;
45. 馮均科:多元會計目標下會計信息真實性的理論分析;《陜西審計》,1999年第1期;
46. 馮均科: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負效應分析;《財會通訊》,1999年第2期;
47. 馮均科:論建立公眾利益導向的上市公司審計質量目標;《當代審計》,1999年第5期;
48. 馮均科:審計理論研究的困惑;《財會月刊》,1999年第6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1999年第8期轉載;
49. 馮均科:從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出發提高內部審計地位;《湖南審計》,1999年第7期;
50. 馮均科:審計體系剛性約束透析;《廣西審計》,1999年第3期;
51. 馮均科:審計體系與社會環境互動原理分析,《審計與經濟研究》,1999年第3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財務與會計》1999年第8期全文轉載;
52. 馮均科:論以人為本的會計信息真實性實現模式;《陜西財政》,1999年第5期;
53. 馮均科:試析我國審計體系理想化的主要阻力;《現代審計與會計》,1999年第8期;
54. 馮均科:論審計體系的目標設定,《經濟科學》,1999年第4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財務與會計》1999年第11期全文轉載;
55. 馮均科:證券業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標準芻議;《財會通訊》,1999年第10期;
56. 馮均科:論道德性的審計關系模式;《審計理論與實踐》,1999年第10期;
57. 馮均科: “會計打假年”對修訂《會計法》的思考;《湖南審計》,1999年第12期;
58. 馮均科: 21世紀中國審計的展望;《湖南審計》,2000年第2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00年第4期轉載;
59. 馮均科:審計體系內部組織聯系的改善;《當代審計》,2000年第1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00年第5期轉載;
60. 馮均科:中外審計體系比較研究的啟示;《財會月刊》,2000年第12期;
61. 馮均科:論會計的社會責任;《當代經濟科學》,2000年第4期;
62. 馮均科:我國現階段經濟環境對審計體系的影響;《廣西審計》,2000年第4期;
63. 馮均科:審計體系國際化的理性分析;《審計理論與實踐》,2000年第7期;
64. 馮均科:從經營者入手強化企業內部控制;《經濟日報》,2000年11月8日;
65. 馮均科:中國人民銀行內部審計監督機制構建芻議;《湖南審計》,2001年第1期、第2期;
66. 馮均科:改革審計教材 培養審計新人;《財會月刊》,2001年第4期;
67. 馮均科:關于中國人民銀行內部審計目標的研究;《中國內部審計》,2001年第3期;
68. 馮均科:西方經濟思想演進與中國經濟學發展的分析;《經濟問題》,2001年第5期;
69. 馮均科:試論我國審計體系的四個支撐點;《中國注冊會計師》,2001年第6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01年第8期轉載;
70. 馮均科:人民銀行內部審計監督機制高效運行的對策研究;《陜西審計》,2001年第4期;
71. 馮均科:從經營者入手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四川會計》,2001年第8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財務與會計》2001年第10期全文轉載;
72. 馮均科:強化管理手段提高中國人民銀行內部審計監督效能;《湖南審計》,2001年第8期;
73. 馮均科:審計專業判斷的邏輯構架分析;《當代經濟科學》,2001年第5期;
74. 馮均科:不同產權結構下內部控制效率的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01年第8期;
75. 馮均科:股份公司財產控制制度的產權關系剖析;《中國軟科學》,2001年第9期;
76. 馮均科:關于我國審計體系結構的分析;《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01年第12期轉載;
78. 馮均科:實施人本主義的內部審計管理策略芻議;《審計與經濟研究》,2002年第2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財務與會計導刊》2002年第7期全文轉載;
79. 馮均科、侯興國等: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監管制度的效率分析;《審計研究》,2002年第3期;
80. 馮均科:關于COSO報告內部控制框架的一種理論修正;《中國軟科學》,2002年第8期;
81. 馮均科:目標導向審計理論體系芻議;《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3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2年第6期轉載;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03年第1期轉載;
82. 馮均科:現行審計關系的新發現:角色、思維與制度的扭曲;《當代經濟科學》,2002年第6期;
83. 馮均科:建立對國家審計人員“不作為”的約束機制;《財政檢察》,2002年第10期;
84. 馮均科:借鑒美國民間審計質量控制經驗的思考;《審計理論與實踐》,2002年第10期;
85. 李婉麗、馮均科、任啟哲:上市公司建立審計委員會應處理好四大關系;《財政研究》,2002年第11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03年第2期轉載;
86. 馮均科:論國家審計的政治化傾向;《經濟問題》,2003年第1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03年第4期轉載;
87. 馮均科:關于注冊會計師行業自律體制演進階段的探析;《財貿研究》,2003年第1期;
88. Feng Jueke Jiao Ming Ming :The Enlightenment of Comparing Auditing System of China With That of Foreign Countries , Shan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3;
89. 馮均科: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控制模式探析;《財會月刊》,2003年第B6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03年第8期轉載;
90. 馮均科:建立民間審計質量評價指標的設想;《現代審計》,2003年第5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03年第12期轉載;
91. 馮均科、丁梅:公司治理結構:會計信息人為操縱的制度根源,《中國審計》,2003年第24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財務與會計導刊》2004年第3期全文轉載;
92. 馮均科:注冊會計師審計報告質量控制的三個關鍵點探析;《廣東審計》,2003年第12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04年第3期轉載;
93. 馮均科:審計契約制度的研究:基于審計委托人與審計人的一種分析;《審計研究》,2004年第1期;
94. 馮均科:試析注冊會計師執業責任的單方集體約定現象;《當代經濟科學》,2004年第2期;
95. 馮均科:審計契約制度的產權經濟學分析;《山西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
96. 馮均科:關于實證會計研究的哲學反思;《財經理論與實踐》,2004年第2期;
97. 馮均科:會計行為道德調節的理論闡述;《審計與經濟研究》,2004年第2期;
98. 馮均科:審計關系契約鏈解析;《中國注冊會計師》,2004年第4期;
99. 馮均科:審計契約制度:一種誘致性變遷的發展路徑;《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 期;
100. 馮均科:完善我國現行審計契約制度的設想;《陜西審計》,2005年第4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05年第11期轉載;
101. 馮均科:審計委托人制度改革的重新思考;《開發研究》,2005第5期;
102. 馮均科:以問責政府為導向的國家審計制度研究;《審計研究》,2005年第6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06年第2期轉載;
103. 馮均科: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一次問卷調查;《現代審計與經濟》,2006年第2期;
104. 馮均科、宮傳輝: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模式;《中國內部審計》,2006年第6期;
105. 馮均科:審計市場中交易費用構成的解析;《生產力研究》,2006年第12期;
106. 馮均科、李清麗:基于審計風險的區域化審計定價的研究;《當代經濟科學》,2007年第1 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07年第5期轉載;
107. 馮均科:審計關系中誠信價值的探析;《財會月刊》(會計版),2007年第2 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07年第5期轉載;
108. 馮均科:審計失靈:國家審計“負績效”的根源;《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年第3 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08年第8期轉載;
109. 馮均科、鐘榮:我國公共投資績效審計制度建設研究;《財貿研究》,2008年第4 期;
110. 馮均科:基于國際視角的審計問責規范體系分析;《審計月刊》,2008年第10 期;
111. 馮均科:內部審計:在價值增值中不斷尋找自身的價值;《中國內部審計》,2008年第11 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09年第1期轉載;
112. 賈宗武、馮均科:審計現場管理研究;《現代審計與經濟》,2008年第4 期;
113. 馮均科:國家審計問責目標探微;《財會月刊》,2008年第11 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09年第1期轉載;
114. 馮均科:國家審計問責主體的剖析;《現代審計與經濟》,2008年第6 期;
115. 馮均科:國家審計問責客體的探討;《財會研究》,2009年第10 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09年第8期轉載;
116. 侯曉靖、馮均科: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投資改革的建議;《陜西注冊會計師》,2009年第1期;
117. 齊冊文、馮均科等:基于危機干預機制的企業風險評估模式分析;《中國內部審計》,2009年第6 期;
118. 馮均科:審計問責:立法應當先行;《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 期;
119. 李健、馮均科等:政府審計監督與國家經濟安全;《現代審計與經濟》,2009年第5 期;
120. 馮均科、李健等:關于金融安全審計預警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現代審計與經濟》,2009年第6 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10年第2期轉載;
121. 馮均科:文化視角下提高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策略探討;《中國內部審計》,2009年第11 期;
122. 馮均科(主持人):陜西省會計師事務所治理結構研究(研究報告);《陜西注冊會計師》,2009年第8 期、第9 期;
123. 湯小莉、馮均科: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機制研究;《未來與發展》,2009年第11 期;
124. 馮均科:中國創造學會計的一部扛鼎之作;《經濟與管理》,2009年第12 期。
125. 馮均科、徐宏練:論述審計理論在審計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陜西審計》,1996年第3期;
126. 陳艷萍、馮均科、程安林:提高會計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面臨的問題、主要根源與解決途徑,《四川會計》,2003年第1 期。
127. 鄢培祿、馮均科等:國有企業重復監督問題的思考(課題研究報告),《陜西審計》,2003年第4 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審計文摘》2003年第11期轉載;
128. 馮均科:基于國家治理的國家審計制度分析,《紀念審計機關成立二十周年論文集》,審計署辦公廳、審計署科研所編,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129. 楊宗昌、馮均科:關于我國會計監管控制權制度安排的新思考,《財會月刊》,2005年第3期;
130.吳清華、王平心、馮均科:審計委員會之治理效率:實證文獻述評與未來研究方向,《審計研究》,2006年第4期。
科研項目(1995年任教授以后的成果,僅僅列出作為主持人的項目)
1.1996年5月—1998年8月,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我國審計體系研究》,項目編號96BJB007,屬縱向項目。
2.2007年7月—1998年12月,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國家審計問責制度研究》,項目編號07XJY005,屬縱向項目。
3. 1998年3月—1998年12月,主持陜西省會計學會批準立項的《實現會計信息真實性的研究 》,屬縱向項目。
4. 1998年6月-1999年5月,主持中國人民銀行教育司科研資助項目《中國證券業務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研究》,有單獨立項通知書,屬縱向項目。
5. 1999年7月-2000年9月,主持中國人民銀行教育司科研資助重點項目《中國人民銀行內部審計監督有效實施的研究》,有單獨立項通知書,屬縱向項目。
6. 2001年1月-2003年2月,主持西安交通大學教改基金項目《會計專業本科生初步科研能力訓練的研究》,西交(2001)2,屬縱向項目。
7. 2001年6月—2002年6月,主持陜西省財政廳批準立項《關于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控制研究》,項目編號200101,屬縱向項目。
8. 2001年8月—2002年7月,合作主持國家審計署審計科學研究所批準立項的《審計理論體系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01-06,屬縱向項目
9. 2002年4月—2002年12月,合作主持國家審計署審計科學研究所批準立項的《國有企業重復監督問題的研究》項目,有單獨立項通知書,屬縱向項目。
10. 2002年5月—2003年7月,執筆起草中國內部審計協會批準立項、陜西省內部審計師協會提供資助的《中國內部審計準則—“評價外部審計質量準則” 》,有單獨項目委托書,屬縱向項目。
11. 2002年11月-2005年5月,主持西安交通大學“十五”教材建設規劃項目《審計學》,西交(2002)153,屬縱向項目。
12. 2003年5月—2004年12月,主持起草中國內部審計協會批準立項,陜西省內部審計師協會提供資助的《中國內部審計準則—“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準則” 》,有單獨項目委托書,屬縱向項目。
13. 2003年7月—2004年5月,合作主持《勝利油田海洋石油開發公司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制度設計》,屬橫向項目。
14. 2004年3月—2005年10月,主持陜西省財政廳委托的財政部批準立項的2004年度重點課題《注冊會計師執業環境研究》,有單獨項目委托書,屬縱向項目。
15. 2005年4月—2005年12月,主持財政部駐陜西監察專員辦事處批準立項的《財政部門監督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的制度設計》,有單獨項目委托書,屬縱向項目。
16. 2005年4月—2005年12月,主持陜西省審計廳批準立項的《國家審計與政府責任 》,有單獨立項批準書,項目編號005,屬縱向項目。
17. 2005年7月—2006年6月,主持國家審計署批準立項的《地方政府行政負責人行政績效評估體系的研究》,項目編號SJ05-2-7,屬縱向項目。
18. 2005年9月—2006年10月,主持《山海丹企業集體公司財務管理制度設計》,屬橫向項目。
19. 2007年5月—2008年3月,主持《西北電力設計院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屬橫向項目。
20. 2007年7月—2008年11月,主持《陜西省煙草公司西安市公司財務控制制度設計》,屬橫向項目。
21.2008年5月-2008年12月,由陜西省內部審計師協會委托和資助的《基于危機干預機制的企業風險導向審計評估模式的研究》項目,有單獨立項委托書,屬縱向項目。
22. 2008年9月—2009年2月,主持(廳局級)由陜西省注冊會計師協會批準立項的《陜西省會計師事務所治理結構研究》項目,項目編號SXXH200803,屬縱向項目。
23.2008年7月—2009年6月,主持國家審計署批準立項的《政府審計與國家經濟安全》,項目編號08SJ01004,屬縱向項目。
24.2008年4月—2008年10月,主持由陜西省財政廳批準立項,由陜西省注冊會計師協會委托和資助的《陜西省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戰略研究》項目,有單獨立項委托書,屬縱向項目。
25. 2009年9月—2010年12月,主持由陜西省科技廳批準立項的陜西省軟科學項目《陜西省公共投資項目績效評價的研究》項目,屬縱向項目。
26. 2009年10月—2011年6月,主持由陜西省交通建設集團委托的《陜西省交通建設集團風險導向審計指南設計》項目,屬橫向項目。
獲得獎勵(1995年擔任教授以后的獎勵)
擔任教授以來獲教學獎勵教學獎勵:
(1)2000.1.西安西北光電儀器廠咨詢診斷報告. 獲陜西人民省政府頒發的一等獎;(排名第一 )
(2) 2000.1.陜西省蓮花寺石渣廠咨詢診斷報告. 獲陜西省人民政府頒發的一等獎;(排名第五 )
(3) 2000.1.陜西第十棉紡織廠咨詢診斷報告. 獲陜西省人民政府頒發的一等獎;(排名第五 )
(4) 2000.1.西安昆侖機械廠咨詢診斷報告. 獲陜西省人民政府頒發的二等獎;(排名第五)
(5) 1995.8.建立以教學為中心的教師職務工作循環體系. 獲陜西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獨立獲得)
(6) 另外,其他的還有,學校一級獎勵主要是: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優秀教師獎(3次)、師德先進個人(1次)、優秀共產黨員(2次)、課堂教學優秀獎(3次)、優秀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獎(共6次;碩士生4人,本科生2人)等等。
擔任教授以來獲得的科研獎勵:
1995.7.18.社會保障基金應當按照權責發生制核算.獲財政部社會保障司與中國財經報聯合征文“優秀獎”(未分等,獨立獲得 )
1995.9.7.論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審計制度的改革與完善.獲得陜西省審計廳頒發的1995年陜西省優秀審計科研論文一等獎;(獨立獲得)1995.11.市場經濟下審計基本理論研究(研究報告).獲審計署全國審計優秀論文“全國審計科研優秀論文一等獎”. 同時獲得陜西省審計廳1995年全省優秀審計科研論文一等獎;(排名第三,陜西省審計廳牽頭 )
1995.12.基礎審計學.獲西安市政府、市委頒發的西安市第二次(1988--1994)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排名第一 )
1996.3.關于內部審計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研究報告).獲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頒發的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三,陜西省審計學會牽頭
1996.8.論經濟監督體系的內部協調.獲深圳稅收財務大檢查理論與實踐研討會“三等獎”;(獨立獲得)
1999.4.內部審計理想化模式的構建.獲《湖南審計》1998年優秀論文“二等獎”;(獨立獲得)
1999.6.實現會計信息真實性的研究.獲陜西省會計學會頒發的優秀課題“二等獎”. (排名第一 )
1999.10.試論審計體系目標的設定.獲陜西省審計廳頒發的優秀論文一等獎. (獨立獲得)
1999.11.我國民間審計的發展趨勢.獲西安市政府、市委頒發的西安市第三次(1995--1998)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獨立獲得)
2001.2.從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出發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獲《湖南審計》2000年優秀論文“一等獎”;(獨立獲得)
2001.9.中國人民銀行內部審計監督有效實施的研究.獲得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2001年“優秀科研項目”二等資助;(排名第一)
2001.10.中國審計體系研究.獲陜西人民省政府頒發的“陜西省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排名第一 )
2002.3.審計理論體系研究.獲審計署科研所頒發的“全國審計科研課題二等獎”. (排名第一 )
2002.10關于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控制研究..獲陜西省財政廳頒發的“科研課題二等獎”. (排名第一 )
2003.1.審計體系與社會環境互動原理分析.獲西安市政府、市委頒發的“西安市第四次(1999--2001)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獨立獲得)
2003.8.消除國有企業重復監督的研究.獲陜西省審計廳頒發的優秀論文獎(未分等). (排名第二)
2003.11. 現行審計關系的新發現:角色、思維與制度的扭曲.獲中國會計學會2002年度會計學優秀論文三等獎. (獨立獲得)
2005.10. 試析注冊會計師職業責任的單方集體約定現象.獲中國會計學會2004年度會計學優秀論文三等獎. (獨立獲得)
2005.12.完善我國現行審計契約制度的設想.獲得陜西省審計學會和《陜西審計》雜志社紀念《陜西審計》創刊20周年稿件評選一等獎.(獨立獲得)
2007.11.不同產權結構下內部控制效率的研究.獲得陜西省教育廳2007年“陜西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獨立獲得)
2008.11. 基于危機干預機制的企業風險導向審計評估模式的研究.獲得中國內部審計協會2008年優秀論文二等獎.(排名第二)
2009.5.陜西省會計師事務所治理結構研究(研究報告).獲陜西省注冊會計師協會暨資產評估協會頒發的優秀課題“一等獎”. (排名第一 )
2009.6.審計關系契約論.獲得陜西省教育廳2009年“陜西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獨立獲得 )
教學課程:
擔任本科生的課程主要是《審計學》、《注冊會計師規范》、《審計實務》和《基礎會計學》;
擔任碩士生的課程主要是《審計理論研究》,MPAcc的課程主要是《高級審計理論與實務》,MBA的課程主要是《會計學》;
擔任博士生的課程主要是《企業營運專題》。
社會兼職:
(1)中國審計學會理事;
(2)《審計研究》編輯委員會委員;
(3)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常務理事;
(4)內部審計準則委員會副主任;內部審計教材編寫委員會委員;
(5)中國內部審計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6)陜西省審計學會副會長;
(7)陜西省內部審計協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8)西安市審計學會副會長;
(9)陜西省注冊會計師協會暨陜西省資產評估協會常務理事等。
主要榮譽(1995年擔任教授以后的主要獎勵):
(1)在1995年9月,獲得原國家教育委員會、人事部頒發的“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和獎章;
(2)在1996年4月,獲得西安市市委、市政府頒發的“西安市勞動模范”稱號和獎章;
(3)在2000年9月,獲得國務院頒發的1999年度“政府特殊津貼”榮譽;
(4)在2001年9月,獲得西安交通大學頒發的“師德先進個人”榮譽;
(5)在2004年6月,獲得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會評選的“我最喜愛的交大導師”榮譽。
其他榮譽,省略。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