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西北大學法學院 2019-02-05 相關院校:西北大學
西北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導師代水平介紹如下:
姓名:代水平 性別:男 民族:漢
部門:法學院
籍貫:陜西省榆林市橫山區
職稱/職務:西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
研究方向: 立法學(地方立法、立法公眾參與方向)、國際私法(中國區際法律沖突方向)
基本信息:
代水平,博士,陜西橫山人,西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
教育背景:
1999年9月——2003年7月 西北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
2003年9月——2006年7月 西北大學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
2008年9月——2012年12月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2015年9月——2016年6月 北京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工作經歷:
2006年7月——至今 在西北大學法學院工作
研究領域:
立法學(地方立法、立法公眾參與方向)、國際私法(中國區際法律沖突方向)
代表性科研成果:
——著作:
(1)《政府產權的理論邏輯及其邊界約束:兼論中國政府改革》,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獨著,21萬字;
(2)《中共90年:經濟建設之路與大國治理之道》,社科文獻出版社,2011,合著,承擔近3萬字;
(3)《中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0年(2003-2013)》,社科文獻出版社,2013,合著,承擔近3萬字;
(4)《仲裁作為爭議解決機制之作用、功能與社會需求的調研》,法律出版社,2013,合著,承擔1.5萬字;
(5)《改革深水區的突圍——全面深化改革面臨的問題與對策》,中國言實出版社,2014年,合著,承擔4萬字。
——主持和參與各類研究項目主要有:
(1)主持2011年西安市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與涉外法律人才培養研究,編號:11Z011);
(2)主持2012年陜西省軟科學研究項目(陜西創新發展與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研究,編號:2012KRM55);
(3)主持2013年陜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立法公眾參與——公共選擇理論的視角,編號:13JK0082);
(4)主持2014年陜西省知識產權戰略研究課題(陜西省企業知識產權綜合性人才培養機制和途徑研究,編號:ZL2014-21);
(5)主持2014年中國法學會部級研究課題(立法評估的公眾參與:新政治經濟學的視角。編號:CLS(2014)D007);
(6)主持2015年陜西省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拓展我省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研究,編號:2015C004);
(7)主持2015年度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立法公眾參與的集體行動困境及其解決機制,編號:15SFB5001);
(8)主持2015年度陜西省社科基金項目(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知識產權推動機制研究,編號:2015F007)。
(9)2008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就與法律文化比較的方法,第五參與人);
(10)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際能源合作開發中的爭端解決機制研究,第六參與人);
(11)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民商事調解規則與技巧研究,第三參與人);
(12)2014年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委托課題(陜西省高院審判志編纂項目,第四參與人);
(13)2014年西安市科技局委托項目(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與企業維權問題研究,第一參與人)。
——代表性論文:
(1)《試論中國著作權集體管理模式的選擇》,《西北大學學報》,2010年1月 ,獨立;
(2)《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集體行動困境》,《西北大學學報》,2011年11月,獨立;
(《我國立法公眾參與制度變革探析——以麥肯錫7- S系統思維模型為框架》,《未來與發展》,2012年11月,獨立;
(4)《完善著作權質押融資平臺建設的思考》,《電子知識產權》,2012年11月,第一;
(5)《我國民主立法制度建設:現狀、問題與對策》,《理論導刊》,2013年2月,獨立;
(6)《立法公眾參與集體行動困境的解決——以奧斯特羅姆的治理理論為視角》,《西北大學學報》,2013年1月,獨立;
(7)《涉外法律人才的素質要求與成長路徑》,《教育評論》,2013年9月,獨著;
(8)《淺議表演者權的保護期限》,《電子知識產權》,2013年7月,第一;
(9)《關于國際私法雙語教學的思考》,《西北大學高教發展研究》,2010.3,第一作者。
(10)《行政立法公眾參與機制的完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獨立。
(11)《完善立法公眾參與機制,促進我國社會和諧發展》,《西部法學》,2011.6,獨立。
(12)《試論立法評估與立法公眾參與的同一性》,《寧夏社會科學》,2017.3
(13)《立法不作為的存在邏輯、識別困難及認定依據》,《深圳大學學報》,2018.3
(14 《略論我國地方立法理由說明制度》,《青島市委黨校學報》,2018.3
榮譽獎勵:
(1)陜西省優秀畢業生(2003,2006)
(2)西北大學第五屆優秀教案展評二等獎(2013)
(3)西北大學2015年教學成果二等獎(2015)
(4)西北大學第十一屆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2016
(5)西北大學優秀教師(2016)
(6)西安市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7)
(7)陜西省第二屆高校教師微課教學比賽三等獎(2017)
社會兼職與服務:
(1)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理事
(2)陜西省國際法學研究會理事
(3)陜西省法經濟學研究會理事
(4)西安市政法委法律咨詢員(2017-2022)
聯系方式:939214659@qq.com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