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9-06-20 相關院校:太原理工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導師喬珺威介紹如下:
基本信息
喬珺威,男,1982年10月生于山西清徐,教授,博士生導師,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太原理工大學首屆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現在材料學院材料加工工程系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亞穩態金屬材料研究團隊負責人(Metastable Metallic Materials)。團隊網址:http://www.tyut.edu.cn/qmmm/
研究方向
1. 特種高熵合金結構材料;
2. 新型不銹鋼(TWIP和TRIP效應);
3. 塊體非晶合金的強韌化
4. 材料中的鋸齒流變行為;
5. 金屬材料在極端條件下的服役行為(低溫、高應變速率、離子輻照等)。
個人簡歷
2001.09-2005.07,河北石家莊鐵道大學(原軍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2005.09-2006.09,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攻讀碩士;
2006.09-2011.01,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獲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工學博士學位;
2008.05-2011.01,美國田納西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聯合培養博士;
2011.01-2011.03,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助理;
2011.03-2011.06,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
2011.06- 2014.06,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14.07- 今,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術兼職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
美國材料研究學會會員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Editor board
《Metal》Guest Editor
《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Guest Editor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 A》雜志的Key Reader
《鋼鐵研究學報》編委
山西省熱處理協會學會副秘書長
教學及指導研究生
先后主講《金屬材料專業英語》、《材料科學概論》、《金屬物理學》、《材料強韌化理論》等本科生與研究生課程。課題組包括山西省“百人計劃”國外專家2名,課題組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2名,招收碩士研究生6-8名。多名學生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和山西省優秀碩士論文,多名畢業生繼續到國外或者國內其他高水平研究院校深造,在讀博士研究生(Ph.D Candidate)全部選派到國外知名高校聯合培養(Visiting Scholar/Student)。歡迎具有金屬材料熱處理及加工成型、金屬物理與力學等相關材料學科背景的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優秀學生加入本課題組,讓我們共同探討金屬世界的本質。
科研成果
總體概述:
主要從事亞穩態金屬材料的力學與物理性能的研究。在近幾年的科學研究中,主持和參與了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西省優秀青年基金等項目。作為“塊體非晶合金的結構和強韌化研究”項目參與人獲得2010年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作為“高強高韌金屬非晶基復合材料的變形機理”第一完成人榮獲2014年山西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非晶復合材料動態沖擊”入圍了2014年度非晶材料十大進展基礎研究候選名單。2016年獲得由美國液態金屬公司頒發的首屆優秀青年科學家獎(Outstanding Young Scientist Award)。主要科研創新包括:率先采用定向凝固和半固態成型相結合方式制備得到冷速可控組織可調的高韌性非晶復合材料;闡明了內生非晶基復合材料的加工硬化/軟化機理,并構建了非晶復合材料室溫變形的本構方程;合成制備得到密排六方結構的稀土高熵合金和耐高溫高熵合金;開發出高強高韌特種高熵不銹鋼。與美國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美國能源技術國家實驗室、University of Tennessee等機構長期開展合作研究。
目前已在材料類期刊發表SCI收錄科研論文120余篇,包括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port (IF=26)、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IF=31)、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Acta Materialia、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論文被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Letters等雜志引用1300次,4篇論文先后入選ESI論文(其中2篇論文曾入選熱點論文)。參與編著《Heat Treatment - Conventional and Novel Application》和《High-entropy alloys》。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項。作為會議(分會)主席5次籌備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為材料類期刊Scientific Reports、JOM、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Applied Physics Letters、Materials Letters等雜志審稿人。
承擔項目:
1.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內生非晶復合材料在高速率動態沖擊下的力學響應機理(51371122)” 2014-2018
2. 主持某軍工項目“用于增材再制造的難熔高熵合金研究” 2017-2019
3. 主持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課題“密排六方結構的高熵合金的制備及性能(2016-ZD03)” 2016-2019
4. 主持山西省優秀青年基金“強韌化輕質鈦基非晶復合材料的動態沖擊(2015021005)”2015-2018
5. 主持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新型非晶態合金室溫動態沖擊變形機理(KFJJ16-07M)”2016-2018
6. 主持山西省平臺基地項目 2017-2019
7. 主持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項目2015-2018
代表性論文(專著、教材):
1. J.W. Qiao*, H.L. Jia, P.K. Liaw. Metallic glass matrix composit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100 (2016) 1–69.
2. J.W. Qiao*, T. Zhang, F.Q. Yang, P.K. Liaw, S. Pauly, B.S. Xu. A tensile deformation model for in-situ dendrite/metallic glass matrix composites. Scientific Reports 3, 2816 (2013).
3. J.W. Qiao*, A.C. Sun, E.W. Huang, Y. Zhang, P.K. Liaw, C.P. Chuang. Tensile deformation micromechanisms for bulk metallic glass matrix composites: from work hardening to softening. Acta Materilia 59, 4126 (2011).
授權專利:
1. AlCoCrFeNiTix高熵合金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ZL 2012 1 0295304.6
2. 球晶增韌的非晶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ZL 2012 1 0295303.1
3. 耐高溫的高熵合金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ZL 2015 1 0492386.7
4. 一種提高非晶合金室溫塑性的方法 ZL 2013 1 0356265.0
5. 密排六方結構的稀土高熵合金 ZL 2015 1 0411796.4
6. 一種包覆非晶絲的制備方法 ZL 2014 1 0176169.2
7. 高速鐵路受電弓炭基滑板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ZL 2012 1 0437561.9
8. 一種提高Fe77Mo2P10C4B4Si3塊體非晶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方法技術 ZL 201410392939
科研獲獎:
1. 高強高韌金屬非晶基復合材料的變形機理 二等獎 山西省科技廳 2014年 排名第一
2. 塊體非晶合金的結構和強韌化研究 二等獎 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學獎 2010 年 排名第十
3. “Outstanding Young Scientist Award”美國液態金屬公司 2016年
4. Large Plasticity and Tensile Necking of Zr-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 Matrix Composites Excellent Poster Award Chinese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 2010 年 排名第一
聯系方式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澤西大街79號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郵編:030024。
辦公地址:太原理工大學迎西校區博學館B座111。
Email: qiaojunwei@gmail.com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