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研招新聞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3-03-25 相關院校:廈門大學
問:中國現在成為有名的博士生生產大國,聽說有導師同時帶47位博士生,影響博士生的素質,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答:中國如今是博士生生產大國,這是不爭的事實。導師帶博士生的數量曾經有一段時間較多,最近幾年,據我所知,是在下降的。文科專業現在基本是一個年度一個導師有一兩名學生。因為基數大,整體素質自然會出現問題,但真正優秀的博士生還是有。我個人看法,人才在一定時段的出現總量大體是平衡的,也就是說,真正優秀的人就那么多,總量小的時候,人才的比例顯高,總量大的時候,人才的比例顯低,但就絕對數量觀察,并不會有特別大的變化。人們現在感覺一些博士生素質差,主要是因為基數大了而真正優秀的人才并沒有同比例增長。
問:有人說“中國沒有畢不了業的博士生”,這是博士生制度出了問題嗎?
答:有一點我們要清楚,目前中國社會是一個就業和階層上升需要依賴學歷的社會,在社會現實和人們的習慣中,學歷是人才上升的主要評價標志,一時還難以改變。博士本意是指受過系統專業訓練的學術經歷,但在中國社會,它常常被扭曲。也就是說,在各種社會評價體系中,學歷本身異化成為能力和身份的標志,所以社會上并不從事專業研究的人,也以獲取博士學位為追求,是社會現實的剛性需求刺激了博士的不斷增加。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官員熱衷獲取博士學位,開了不好的頭。中國社會至今還是官本位社會,官員地位始終處于社會頂端,官員的取向引領社會的風向。中國博士生制度本身的問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社會導向出了問題。
至于博士學位制度本身的問題,我以為還是第二位的。有人說“中國沒有畢不了業的博士”,但也有些學校要求嚴格一些,現在這個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在朝著嚴格管理的方向發展。中國碩、博士還基本停留在考試錄取階段。在中國習慣中,凡考試制度中的現狀,基本具有如下特點:一是進門極難;二是出門相對容易;三是因為入門成本過大,在事實和習慣上,制度對于已邁過考試門檻者,相對寬容。這有制度本身的原因,也有社會習俗的制約。一些國家的學位制度,因為基本以申請為主,入門并不具有過高難度,所以出門一向嚴格。在社會一般習俗和基本制度不發生變革的情況下,要求嚴格限制博士生的畢業率,不符合中國現實。中國博士畢業容易的主要原因是入門太難,顯得機會成本極高,所以一般人不愿意在已入門的情況下,再為難學生。這個局面,我個人認為極難改變,當中國碩、博士入門條件由現在的考試制變為申請制時,這個狀況自然會隨之發生變化。
問:聽說現在一些導師與博士生之間,形成一種“老板制度”,什么是“老板制度”?這樣的“制度”如何影響中國高等教育?
答:這個說法可能主要是針對理工科和社會科學的一些學科而言。所謂“老板制度”,簡要說就是有些導師將學生視為雇員,形成一種簡單的干活兒拿錢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和中國現行的科研制度有關。中國現行的科研制度,主要是政府主導的項目發包制度,其主要特征是各級政府(國家、省部級或者行業)將科學研究的方向,附帶相應的科研資金,預設為各類項目。這些項目在固定的周期內,以招標的方式向社會和行業發布。社會評價以發布者所居的行政地位而定,也就是說,國家級高于省部級,而行業最多與省部平行。項目的重要性也與此相關。在高校和相關研究機構中,國家、省部各類項目在考評時有固定的分值。人是趨利避害的,所以在中國高校中,以項目為導向的科學管理方式,就可能導致只問項目而不問真正科學價值的傾向。說實話,在這種評價制度中,除一些以實用為主要目標的科研項目具有合理性外,一些人為預設的科學指導計劃,是違背科學研究自身價值的。但中國目前還無法改變這種現狀,因為社會缺乏基本信任體系,凡事只能依照僵硬的制度來管理。
問:社會越來越功利化,博士頭銜比起博士本身的學識更重要,如何令學術重歸學術?
答:為了升官發財追求博士頭銜的現象在中國比較普遍,就是因為中國各類機關對從業者有極為苛刻的學歷要求,中國如今還是學歷社會,學歷的天然優勢讓社會始終以學歷為中心。在目前中國社會中,博士與學術本身往往不是一個學術研究關系,有的甚至變成單純的學歷關系。也就是說,職業本身對博士學術雖無要求,但在選拔中,學歷本身成為一種符號性的東西,多數情況下,起到標簽作用。學術重歸學術的主要思路還是要回到獨立思想、自由精神上來,讓學術真正獨立,中國的學術才有出路。
問:如何應對博士生的質量問題?
答:真正解決中國博士生質量問題的辦法,我以為有兩條出路:一是社會各級機關中,一定要淡化高學歷,除專業高級研究機關(如高校、科學研究機構)外,在制度性的選拔從業者條件中,不能作學歷限制,尤其不能有具體高學歷的限制,這樣社會習慣才會形成博士是專業研究學銜的看法;二是碩、博士要盡早實現由考試制向申請制的合理轉化,讓真正有學術興趣者來選擇;因為入門門檻相對容易,出口自然極難,這樣博士才會真正還原到它的本意上來。但這一切要建立在淡化高學歷崇拜的前提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