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招生簡章 來源:研招網 2019-09-09 相關院校:陜西中醫藥大學
一、學校簡介
1、歷史沿革
陜西中醫藥大學是陜西省惟一一所培養高級中醫藥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1978年開始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準為首批有條件接收國外留學生、港澳臺地區學生的高等院校。學校占地面積796675.3m2,分南、北兩個校區,現有基礎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下設中醫系、中西醫臨床醫學系)、第二臨床醫學院(下設臨床醫學系)、藥學院、針灸推拿學院、護理學院、醫學技術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人文管理學院、外語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體育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14個教學單位;擁有2所直屬附屬醫院、2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另有陜西中醫藥大學制藥廠和陜西醫史博物館。南校區位于陜西省西咸新區西咸大道,灃河之濱,交通便利,環境幽雅,是廣大學子讀書治學、從事醫藥研究的理想場所。
2、師資力量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5000人(含兩所直屬附屬醫院),有專任教師910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504人。學校現有國醫大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家中醫藥教學名師、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6人,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23人,國家級、省級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項目指導教師70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4人,陜西省名老中醫、名中醫49人,陜西省教學名師、優秀教師、師德標兵21人,陜西省“三秦學者、特支計劃”人才13人,陜西省優秀教學團隊10個,陜西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特支計劃”三秦學者創新團隊5個,形成了一支敬業精神強、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學校從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現有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臨床醫學、藥學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中醫、中藥學、護理、公共衛生、應用心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具有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分別在中醫基礎理論、方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五官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推拿學、中醫臨床基礎、中醫醫史文獻、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西醫結合基礎、中西醫結合臨床、中藥學、內科學、神經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臨床檢驗診斷學、外科學、婦產科學、麻醉學、全科醫學、公共衛生、應用心理、護理、藥物化學、藥劑學、生藥學、藥物分析學、藥理學、漢語國際教育32個專業領域招收碩士研究生,在校研究生共1508人。學校擁有碩士研究生導師500余名、兼職博士生導師16名、博士后導師8名;分別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及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成都、黑龍江、浙江、遼寧等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3、科研平臺
學校現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7個、陜西省一流學科1個、優勢學科6個、陜西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5個。建有中醫學、中西醫結合學、中藥學、臨床醫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博士后創新基地2個,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國家中醫藥標準研究推廣基地、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國家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3個國家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5個陜西省重點實驗室、4個陜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陜西省臨床研究中心與分中心、2個陜西省重點研究室、13個陜西省中醫藥科研二級實驗室與陜西省免疫炎癥相關疾病中醫藥防治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陜西省中藥資源產業化協同創新中心、陜西省創新藥物研究中心、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陜西省級“雙導師制”科技創新創業中心、咸陽市中藥產業技術發展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國醫大師研究院、整合醫學研究院等科研平臺,建立了完善的醫藥科技創新體系。近五年來,學校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行業重大專項、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陜西省重點科技專項等科研項目70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43項。為培養學術帶頭人和博士、碩士研究生提供了保障。
4、臨床保障
學校的兩所直屬附屬醫院均為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定的三級甲等醫院,其中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是國家“七五”期間確定的全國7所重點建設的中醫醫院之一,中醫特色突出,擁有“全國示范中醫醫院”和“陜西省文明單位標兵”等榮譽稱號;第二附屬醫院為西北地區首家“中西醫結合三級甲等醫院”,婦產科、心血管內外科、眼科等專科在省內外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較大的影響力。同時,學校還在西安、咸陽、寶雞等地設有21所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非直屬附屬醫院。
陜西中醫藥大學制藥廠是集生產、經營、科研和教學為一體的現代化制藥企業,擁有技術先進的注射劑、口服液、丸劑、膠囊劑、片劑、顆粒劑六大劑型生產線。近年來各項經濟指標一直在陜西省高校產業中名列前茅。
5、文化底蘊
學校的陜西醫史博物館是我國建國后成立的第一個醫史博物館。館藏文物3000多件,系統地展示了中醫藥發展的歷史,在海內外具有重要的影響。
學校圖書館是一個重點收藏中醫藥文獻的專業圖書館,目前已形成具有中醫藥特色的藏書體系。建有電子圖書閱覽室和校園文獻網絡化管理及服務系統;現藏書100余萬冊,各種中外文期刊3000余種,古籍4萬余冊,1000余種,其中珍善本300種,如明嘉靖仿宋刊本《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二十四卷》、《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為教學、科研提供了豐富的文獻資料。
學校主辦的《陜西中醫藥大學學報》、《現代中醫藥》系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陜西省優秀期刊。為了交流教學、科研、醫療經驗和信息,學校非常重視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后與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波蘭、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臺灣等3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國際合作交流關系,共同培養中醫藥人才3000名。
二、招生計劃
我校2020年擬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578名(含“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實際招生人數以當年國家教育部下達的招生計劃為準。
三、報考條件
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三)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陜西中醫藥大學規定的體檢要求。
(四)報考考生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考生錄取當年入學前(2020年入學之日)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2020年入學之日)或2年以上的,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5.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考生報名時應選擇填報本人入學、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
★特別提示:報考第一臨床醫學院、針灸推拿學院、陜西省中醫醫院、西安市中醫醫院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針灸推拿學專業學位的考生,必須為符合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報考條件規定的專業要求的應屆或往屆本科畢業生。已經獲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人員不得報考。
四、學費及獎助
我校只招收全日制考生,不招收非全日制考生,修業年限3年,學費6000元/年(未提交檔案的考生8000元/年)。
為進一步完善我校研究生獎助政策體系,改善研究生學習、科研和生活條件,提高研究生待遇,我校相繼制定了《陜西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陜西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陜西中醫中醫藥大學校級研究生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陜西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等紅頭文件,設立了各類獎助學金,包括:
國家助學金每生每年6000元;
國獎獎學金分為國獎獎學金和國家學業獎學金,國家獎學金每生每年20000元,一次性到賬;
國家學業獎學金分為三個等級,分學期發放。一等獎學金每生每年8000元,
二等獎學金每生每年6000年,三等獎學金每生每年3000元;新生學業獎學金每生每年3000元;
校級助學金包括基礎學科助學金、殘疾研究生助學金、“三助一輔崗位津貼”;
基礎學科助學金,每生每年5000元,殘疾人助學金每生每年6000元,“三助一輔”崗位津貼每小時12元,每月工作時間不超過40小時。
五、報名手續
1、所有符合報考條件的人員,在2019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內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http://yz.chsi.com.cn)上的《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網上報名系統》,提交報考信息(牢記用戶名、密碼、報名號),選擇好報名點(即考點),并按各省規定繳納報考費。
★特別提示:考生報名前應仔細核對本人是否符合我校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的相關要求,凡不符合的考生將不予準考及錄取,相關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2、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未通過學歷(學籍)網上校驗的考生須在現場確認2019年11月10日之前完成學歷(學籍)核驗。
3、所有報考人員須持本人身份證(應屆生還須加帶本人學生證、“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還須提交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學歷學位證書、學歷(學籍)校驗結果和網上報名號于2019年11月10日前(具體時間由各省級招辦自行確定公布,請考生密切關注我校研招網站及QQ群通知)到本人網上報名時所選擇的報名點進行現場照相,確認信息。
4、考生報名時不需出具所在單位同意報考的證明,考生與所在單位因報考研究生所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
六、初試、復試及同等學力加試
1、初試
初試科目為3或4門: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一、專業綜合(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或中藥專業基礎綜合或中藥綜合或藥學綜合1或藥學綜合2或中醫綜合(學術)或西醫綜合(學術)或護理綜合或衛生綜合或心理學專業綜合或漢語基礎或漢語國際教育基礎)。
初試各科考試中,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由國家教育部考試管理中心統一命題,其它專業綜合由我校自行命題。具體涵蓋考試課程如下:
中藥專業基礎綜合:中藥化學、中藥藥劑學、中藥鑒定學、中藥學
中藥綜合:中藥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
藥學綜合1:藥理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
藥學綜合2:藥理學、生理學、醫學微生物學
中醫綜合(學術):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中醫內科學
西醫綜合(學術):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病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
護理綜合:護理學導論、基礎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
衛生綜合: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心理學專業綜合: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心理統計學、臨床心理學、心理學研究方法
漢語基礎:語言學綱要、古代漢語、現代漢語
漢語國際教育基礎: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中國文化要略、跨文化交際學概論
2、復試
初試達到國家確定的復試分數線的考生,由各學科按差額組織復試,復試中的專業課筆試按報考專業方向統一命題。具體安排祥見當年的復試通知。
3、同等學力加試
凡初試成績合格的同等學力考生,復試時須按照規定加試兩門大學本科主干課程。中醫類考生的加試科目為《中醫基礎理論》和《中醫內科學》;西醫類考生的加試科目為《生理學》和《內科學》;藥學類考生的加試科目為《中藥學》和《藥理學》;護理類考生加試科目為《健康評估》和《急救護理學》;心理類考生加試《社會心理學》和《心理測量學》。加試方式為筆試。
七、備注
1、我校只招收全日制考生,不招收非全日制考生,學制3年。
2、目錄內各專業均招收定向委培研究生。凡報考者,請在報考時按要求填寫定向委單位代碼及名稱。
3、報考藥學方向選612藥學綜合1或613藥學綜合2,中藥學專業學位的考生專業基礎綜合選350中藥專業基礎綜合,報考中藥學學術型的考生(中藥化學、中藥制劑、中藥鑒定、中藥炮制方向選611中藥綜合或612藥學綜合1;臨床中藥學、中藥藥理學方向選611中藥綜合或612藥學綜合1或613藥學綜合2)。
4、若初試成績合格,待接到復試通知后,往屆生持身份證、準考證、畢業證、學位證和學歷校驗結果,應屆生持身份證、準考證、學生證、學籍校驗結果和歷年學習成績單等原件參加復試。
5、為了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我校在2020年招生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劃線方式。
6、請考生務必保存好準考證,初試、復試必須攜帶準考證入場。
7、如果2020招生年度國家出臺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將作出相應調整,并及時予以公布。
8、如有疑難問題,請電話或來信聯系。
聯系人:白老師 聯系電話及傳真:029-38185073
電子郵箱:sxzyydxyzb@163.com 招生咨詢QQ群:748456054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