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2019-08-07 相關院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國際商務與合作學系·教師簡介
姚新超,教授
yxinchao@163.com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12號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國際經濟貿易學院
郵編:100029 電話:64493710)
1963年5月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貿易專業博士;省部級中青年學術骨干學科帶頭人;曾任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現任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議專家;教育部教材審核委員會審核專家等。
教育簡歷
1984年9月—1986年6月 曲阜師范大學外文系英語專業畢業
1989年9月—1992年6月 山東師范大學英語教育專業畢業
1990年9月—1993年6月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碩士研究生,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2000年9月—2003年6月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專業博士生,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工作簡歷
1986年8月-2000年8月 山東經濟學院工作
1995年10月 破格晉升副教授(32歲)
1996年8月 山東省中青年學術骨干學科帶頭人
1997年11月 破格晉升教授(34歲),碩士生導師
1998年5月 山東經濟學院國際貿易系副主任(副處級)
2003年8月-2008年10月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教授 博士生導師
2008年10月-至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國際經濟貿易學院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主講課程
《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國際貿易運輸與保險》;《國際技術與知識產權貿易》;《國際結算實務操作》;《國際貨物運輸公約》;《提單慣例與規則》;《國際貿易運輸慣例與規則》等
社會活動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 仲裁員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評議專家
·教育部《國際商務》教材審核委員會 主審專家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實務配套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
·多家外貿企業的業務顧問
專著及教材
1.《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實務》(第四版)(84萬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國際貿易實務》(第三版)(81萬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3.《國際貿易實務》(第三版)(精簡版)(56萬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4.《國際貿易運輸》(第三版)( 58萬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5.《國際貿易保險》(第四版)(45萬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6.《國際貿易運輸與保險》(第四版)(40萬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7.《國際結算-實務與操作》(第三版)(65萬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8.《國際結算》(45萬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9.《國際結算與貿易融資》(50萬字)(北京大學出版社)
10.《國際商務》(60萬字)(機械工業出版社)
發表學術論文的刊物
《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問題》.《國際金融研究》.《國際貿易論壇》.《國際經濟合作》.《對外經貿研究》.《保險研究》.《中國海商法年刊》.《中國海商法研究》.《上海保險》.《知識產權》.《國際商務》.《經濟問題探索》.《技術貿易》.《對外經貿實務》.《國際經貿探索》. 《宏觀經濟研究》.《大連海事大學學報》 .《蘭州大學學報》.《貿易周刊》(臺灣).《貿易雜志》(臺灣).《科技與法律》.《世界海運》 . 《國際金融導刊》.《國際金融研究與實務》.《北京商學院學報》.《中國市場經濟報》.《亞太經濟信息》·《經濟》·《山東外貿學報》·《山東保險》·《山東經濟》.《現代管理科學》.《國際服務貿易評論》等。
獲獎項目
2014年“京交會.第八屆國際服務貿易論壇”論文二等獎
2009年“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首屆優秀教材二等獎(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
2008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2008年“第二屆國際服務貿易論壇”優秀論文獎
1996年“中國外貿發展與改革” 優秀論文二等獎(中國國際貿易學會);
1996年“大亨杯”優秀論文二等獎(一等獎空缺,中國外貿教育協會);
1997年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5年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994年山東團省委“青春立功”二等獎;
1998年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省教委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1994、1995、1996、1997、1998年分別獲山東經濟學院優秀科研成果(論文)一等獎。
科研課題
·《國家對外文化貿易理論研究課題》(課題負責人,國家對外文化貿易理論研究基地)
·《國際貿易運輸慣例的發展趨勢及其在中國的應用》(課題負責人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11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山東利用外資的政策及其管理措施研究》(中英文)(課題負責人,山東省教委科研課題)
·《積極開拓發展中國家技術市場,擴大我國技術出口貿易》(課題負責人,山東省教委重點科研課題)
·《歐元對我國外貿的挑戰及對策研究》(課題負責人,山東省規劃辦課題)
學術論文一覽表
(學術論文 150多篇 ,其中核心期刊 90 余篇)
序號
|
論 文 名 稱
|
刊 物 名 稱
|
發表時間
|
156
|
美國對華產品實施雙反措施適法性及其修法正當性的質疑
|
《國際貿易》
|
2018年2月
|
155
|
FOB條件“實際托運人”的認定及規避運輸風險的策略
|
《對外經貿實務》
|
2017年11月
|
154
|
中國企業跨境并購回歸真實合規性及理性發展的思考
|
《國際貿易》
|
2017年8月
|
153
|
液化天然氣國際供需發展格局及中國進口策略探析
|
《國際貿易》
|
2017年1月
|
152
|
信用證下部分裝運與分期裝運辨析——兼論UCP600 第31條和32 條的適用
|
《蘭州大學學報》
|
2016年11月
|
151
|
CIF/CFR 貿易合同的“滯期費”糾紛及其因應策略
|
《國際商務》
|
2016年3月
|
150
|
知識產權與環境保護在國際規范中的沖突及調和模式
|
《國際貿易》
|
2015年9月
|
149
|
產品內分工下中歐光伏產品反傾銷博弈與公共利益
|
《經濟問題探索》
|
2015年8月
|
148
|
中國對外工程中設備材料運輸保險爭議及解決
|
《國際經濟合作》
|
2015年7月
|
147
|
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能源互聯網應用研究
|
《現代管理科學》
|
2015年4月
|
146
|
世貿組織及區域貿易協定下服務貿易“原產地規則”
探析
|
《國際服務貿易評論》
|
2015年4月
|
145
|
進口商品國內銷售中的商標侵權爭議啟示與借鑒
|
《國際貿易》
|
2015年3月
|
144
|
FOB條件下出口貿易中的貨代“交單”義務探析
|
《國際貿易問題》
|
2015年3月
|
143
|
TPP對中美貿易格局影響-基于中國和TPP成員輸美紡織品服裝數據的分析
|
《國際經濟合作》
|
2015年1月
|
142
|
在華外資企業逃避稅的驅動因素、規模與治理策略
|
《國際貿易》
|
2014年11月
|
141
|
APEC框架下新型FTA發展趨勢及中國的因應策略
|
《中國經濟報告》
|
2014年11月
|
140
|
新型自由貿易協定的發展趨勢及中國的因應策略
|
《國際貿易》
|
2014年1月
|
139
|
FOB貿易條件下賣方的“托運人”地位研究
|
《國際貿易問題》
|
2014年1月
|
138
|
貿易商如何處理買賣合同與租船合同中的滯期費銜接問題
|
《對外經貿實務》
|
2013年10月
|
137
|
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爭議及中國的發展趨勢
|
《國際經濟合作》
|
2013年5月
|
136
|
美國商標“反向混淆誤認”的判定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
《國際貿易》
|
2013年5月
|
135
|
試析Incoterms®2010中的THC及鏈式銷售
|
《對外經貿實務》
|
2013年4月
|
134
|
國際貿易保險慣例(ICC2009)的新發展與變化
|
《國際商務》
|
2013年4月
|
133
|
國際貿易中“貨物收據”(FCR)的認定及出口商的因應策略
|
《國際貿易問題》
|
2013年3月
|
132
|
貼牌加工貿易中的商標侵權爭議及因應策略
|
《國際貿易》
|
2012年11月
|
131
|
國際貿易術語慣例的新發展及其應用策略
|
《國際貿易》
|
2011年11月
|
130
|
《鹿特丹規則》下承運人責任與義務的變化及其影響
|
《國際貿易問題》
|
2011年7月
|
129
|
可保利益及保險單的轉讓在貿易中的應用
|
《對外經貿實務》
|
2011年4月
|
128
|
美國專利壁壘的發展趨勢及中國企業的因應之道
|
《國際貿易》
|
2010年9月
|
127
|
“電放”貨物的風險及海運單的應用
|
《中國海商法年刊》
|
2010年9月
|
126
|
當前中國外經貿形勢分析
|
《經濟》
|
2010年10月
|
125
|
UCP600下銀行如何處理瑕疵單據
|
《對外經貿實務》
|
2010年7月
|
124
|
簡評《鹿特丹規則》
|
《對外經貿實務》
|
2009年12月
|
123
|
《鹿特丹規則》下貿易商權利與義務的變化
|
《國際貿易問題》
|
2009年11月
|
122
|
我國外貿呈逐月回升態勢
|
《經濟》
|
2009年11月
|
121
|
美歐對地理標志保護的爭議及其發展趨勢
|
《國際貿易》
|
2009年2月
|
120
|
WTO下環保標志規范的爭議及啟示
|
《外貿經濟、國際貿易》
|
2008年7月
|
119
|
保障文化多樣性與WTO規則的沖突及其協調
措施建議
|
《國際貿易問題》
|
2008年6月
|
118
|
WTO下環保標志規范的爭議及啟示
|
《國際貿易》
|
2008年4月
|
117
|
共同海損債務中的運費分攤
|
《大連海事大學
學報》
|
2006年2月
|
116
|
貿易商缺乏國際運輸知識致損的教訓與啟示
|
《對外經貿實務》
|
2006年5月
|
115
|
“電放”的風險及海運單的應用
|
《對外經貿實務》
|
2008年2月
|
114
|
WTO下貿易制裁的弊端、替代設想及其改進
|
《國際貿易》
|
2007年8月
|
113
|
WTO規范下非農產品出口授信補貼正當性的檢驗
|
《國際貿易》
|
2007年1月
|
112
|
我國開展專利侵權責任保險探悉
|
《保險研究》
|
2007年1月
|
111
|
記名提單下無單放貨問題的探討
|
《對外經貿實務》
|
2007年9月
|
110
|
UCP600的變化與發展
|
《貿易雜志》
|
2007年10月
|
109
|
區域貿易協定成員間實施保障措施的爭論及對中國的啟示
|
《國際貿易問題》
|
2006年11月
|
108
|
區域(雙邊)主義下自貿協定的發展趨勢、創新及爭議
|
《國際貿易》
|
2006年8月
|
107
|
中國外貿形勢回顧與分析
|
《宏觀經濟研究》
|
2006年9月
|
106
|
集裝箱運輸STC條款下貿易商申報貨物數量方式
的探討
|
《對外經貿實務》
|
2006年6月
|
105
|
貿易商如何參與共同海損債務的分攤
|
《對外經貿實務》
|
2006年9月
|
104
|
世貿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在醫藥
專利保護方面面臨的問題
|
《國際貿易問題》
|
2005年7月
|
103
|
世貿組織與國際多邊環境協議的潛在沖突與
解決方法
|
《國際貿易問題》
|
2004年11月
|
102
|
困境與期待-WTO多哈回合談判中發展中
國家面臨的農業挑戰
|
《國際貿易》
|
2005年8月
|
101
|
美國人壽保單貼現的運作及啟示
|
《國際金融研究》
|
2005年9月
|
100
|
析國際貨物運輸中的“保險利益條款”
|
《保險研究》
|
2005年6月
|
99
|
國際專利壁壘的發展趨勢及我國企業的應對措施
|
《對外經貿實務》
|
2005年5月
|
98
|
國際海運提單的保險利益條款分析
|
《對外經貿實務》
|
2005年4月
|
97
|
船舶碰撞中的責任保險
|
《世界海運》
|
2005年5月
|
96
|
歐盟新商標法:走向單一化的重要基礎
|
《國際貿易》
|
1996年12月
|
95
|
試析國際條約及歐盟對馳名商標的保護
|
《對外經貿研究》
|
1996年43 期
|
94
|
外貿企業新的品質目標:ISO14001 認證
|
《對外經貿研究》
|
1997年15 期
|
93
|
試析新《托收統一規則》(URC522)
|
《國際貿易問題》
|
1996年7 期
|
92
|
香港回歸祖國后兩岸三地企業合作前景
|
《國際經濟合作》
|
1997年8 期
|
91
|
TRIPs 協議與我國著作權的比較
|
《知識產權》
|
1996年1 期
|
90
|
從TRIPs 看工業產權的國際保護
|
《國際貿易問題》
|
1996年11 期
|
89
|
歐盟新商標法與我國外貿商標的國際保護
|
《國際貿易問題》
|
1997 年7 期
|
88
|
美國貿易法對知識產權進行邊境保護的“ 337
條款”剖析
|
《國際貿易論壇》
|
1995年3 期
|
87
|
論美國貿易法“ 337 條款”對知識產權的邊境保護
|
《科技與法律》
|
1996年1 期
|
86
|
如何行使和運用《巴黎公約》的專利優先權
|
《國際貿易問題》
|
1995年9 期
|
85
|
淺析國際專有技術轉讓的法律保護措施
|
《國際貿易問題》
|
1995年10 期
|
84
|
開拓發展中國家技術市場
|
《國際經濟合作》
|
1994年11 期
|
83
|
論技術引進合同中的限制性條款
|
《國際經濟合作》
|
1995年9 期
|
82
|
論技術引進合同中供方的權利保證
|
《技術貿易》
|
1996年1 期
|
81
|
從一起商標糾紛案談出口商品商標的國外注冊
|
《對外經貿實務》
|
1996年9 期
|
80
|
加強商標意識,保護我國出口商品商標的合法權益
|
《國際貿易論壇》
|
1997年4 期
|
79
|
如何簽訂技術引進合同中的保密條款
|
《技術貿易》
|
1996年3 期
|
78
|
如何運用巴黎公約優先權制度申請國際專利
|
《對外經貿實務》
|
1995年6 期
|
77
|
信用證詐騙種類及其防范對策
|
《國際金融導刊》
|
1995年5 期
|
76
|
比較信用證業務中銀行處理海運提單與多式聯運單據原則的異同
|
《國際金融導刊》
|
1996年1期
|
75
|
印度金融改革方向、策略與進展
|
《國際金融導刊與實務》
|
1996年1期
|
74
|
如何簽訂貿易合同中的國際鐵路聯運運輸條款
|
《對外經貿實務》
|
1995年7 期
|
73
|
我國外貿企業如何選用歐亞大陸橋運輸方式
|
《對外經貿實務》
|
1994年9 期
|
72
|
國際集裝箱運輸的貨物交接方式與運費計算方法
|
《對外經貿實務》
|
1993年5 期
|
71
|
技術引進合同中供方的技術保證問題
|
《對外經貿實務》
|
1999年2 期
|
70
|
一起利用“ D/P” 方式結匯的詐騙案
|
《對外經貿實務》
|
1996年4 期
|
69
|
出口商品綠色包裝設計的觀念與原則
|
《對外經貿實務》
|
1997年7 期
|
68
|
借力國際條約對付商標搶注
|
《中國市場經濟報》
|
1996年11 月
|
67
|
貿易商如何運用不可抗力條款
|
《對外經貿實務》
|
1997年9 期
|
66
|
跨國公司跨國收購企業應考慮的主要問題
|
《國際商務》
|
1995年5 期
|
65
|
本世紀末韓國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向
|
《國際商務》
|
1994年3 期
|
64
|
抓住機會,迎接挑戰
|
《山東經濟》
|
1991年1期
|
63
|
淺談太平洋經濟的發展與我國的對外經貿關系
|
《山東經濟》
|
1992年3 期
|
62
|
臺灣經濟發展的現狀及未來發展的趨勢
|
《亞太經濟信息》
|
1995年3 期
|
61
|
從一起案例看憑保函換取清潔提單的弊端
|
《對外經貿實務》
|
1998年9 期
|
60
|
技術引進合同中供方的權利保證問題
|
《對外經貿實務》
|
1999年1期
|
59
|
FOB 條件下托運人的確定及其地位
|
《對外經貿實務》
|
1999年10 期
|
58
|
海上保險中保險利益的原則
|
《保險研究》
|
1996年5 期
|
57
|
淺析可保利益與國際貿易術語的關系
|
《保險研究》
|
1995年3 期
|
56
|
船舶碰撞中的代位請求權
|
《上海保險》
|
1996年2 期
|
55
|
論保險告知義務的對象與范圍
|
《上海保險》
|
1995年5 期
|
54
|
船舶不足額保險與代位請求權問題
|
《世界海運》
|
1996年6 期
|
53
|
試論海上保險中的可保利益
|
《世界海運》
|
1996年2 期
|
52
|
試論保險代位權
|
《國際商務》
|
1995年1 期
|
51
|
論保險代位權與委付的區別
|
《國際商務》
|
1995年3 期
|
50
|
國際海運貨物保險金額與保險費的確定問題
|
《對外經貿實務》
|
1995年6 期
|
49
|
涉外保險與對外貿易的關系
|
《山東保險》
|
1991年11 期
|
48
|
淺談出口信用保險
|
《對外經貿實務》
|
1992年6 期
|
47
|
深化改革搞活經營發展我國涉外保險
|
《山東經濟》
|
1992年3 期
|
46
|
論海運貨損賠償責任及其比較
|
《國際商務》
|
1996年1 期
|
45
|
承運人的責任期間及其管貨義務
|
《國際貿易問題》
|
1997年5 期
|
44
|
如何正確使用 OCP 運輸方式
|
《對外經貿實務》
|
1996年4 期
|
43
|
從三起甲板貨物運輸案看承運人的責任
|
《對外經貿實務》
|
1996年6 期
|
42
|
進出口企業如何降低集裝箱運輸成本
|
《對外經貿實務》
|
1997年2 期
|
41
|
國際租船運輸中的詐騙行為及其防范措施
|
《對外經貿實務》
|
1995年9 期
|
40
|
關于集裝箱提單與傳統海運提單主要區別的探討
|
《國際貿易問題》
|
1995年3 期
|
39
|
進出口企業如何擇優選用國際集裝箱運輸
|
《國際商務》
|
1994年3 期
|
38
|
從幾起海運進口詐騙案看賣方派船的弊端
|
《對外經貿實務》
|
1995年1 期
|
37
|
試析國際海運詐騙的起因及防范對策
|
《北京商學院學報》
|
1995年5 期
|
36
|
大陸出口貿易形勢分析
|
《貿易周刊》
|
1996年12月
|
35
|
大陸品牌面臨的危機
|
《貿易周刊》
|
1997年1月
|
34
|
大陸外匯儲備太多還是太少
|
《貿易周刊》
|
1997年4月
|
33
|
大陸互聯網絡發展憂喜參半
|
《貿易周刊》
|
1997年7月
|
32
|
大陸上半年外貿形勢分析
|
《貿易周刊》
|
1997年9月
|
31
|
再造大陸國有外貿公司
|
《貿易周刊》
|
1997年12月
|
30
|
1997 年大陸上半年外貿形勢分析(上)
|
《貿易周刊》
|
1998年3月
|
29
|
1997 年大陸上半年外貿形勢分析(下)
|
《貿易周刊》
|
1998年4月
|
28
|
人民幣是貶?還是升?
|
《貿易雜志》
|
1998年6月
|
27
|
大陸外貿步步為營
|
《貿易雜志》
|
1998年8月
|
26
|
歐元對大陸經濟的影響
|
《貿易雜志》
|
1998年11月
|
25
|
大陸金融業對癥下藥
|
《貿易雜志》
|
1998年12月
|
24
|
透視加入 WTO 對大陸農業的影響
|
《貿易雜志》
|
1999年10月
|
23
|
上半年大陸對外貿易剖析(2000年)
|
《貿易雜志》
|
2000年9月
|
22
|
潛龍翻身 大陸外貿飛躍成長
|
《貿易雜志》
|
2001年4月
|
21
|
大陸加入 WTO 農業補貼是關鍵
|
《貿易雜志》
|
2001年7月
|
20
|
前瞻后顧 大陸上半年外經貿(2001年)
|
《貿易雜志》
|
2001年10月
|
19
|
大陸入會(WTO)的主要承諾
|
《貿易雜志》
|
2002年1月
|
18
|
大陸產業迎戰入會(WTO)的挑戰
|
《貿易雜志》
|
2002年2月
|
17
|
大陸外貿逆勢成長(2001年)
|
《貿易雜志》
|
2002年4月
|
16
|
西部大開發戰略解讀
|
《貿易雜志》
|
2002年5月
|
15
|
中日大動貿易干戈為那椿
|
《貿易雜志》
|
2001年12月
|
14
|
大陸加入 WTO 周年回顧(上)
|
《貿易雜志》
|
2003年3月
|
13
|
貿易商如何掌握貨物托運權
|
《對外經貿實務》
|
2001年3月
|
12
|
信用證是付款方式而非保險工具
|
《對外經貿實務》
|
2001年9月
|
11
|
大陸入會(WTO)周年回顧(下)
|
《貿易雜志》
|
2003年3月
|
10
|
外貿為大陸經濟撐起一片天
|
《貿易雜志》
|
2003年3月
|
9
|
全方位解讀 CEPA (上)
|
《貿易雜志》
|
2003年9月
|
8
|
全方位解讀 CEPA (下)
|
《貿易志雜》
|
2003年10月
|
7
|
信用證付款方式的局限性及其未來的運用
|
《對外經貿實務》
|
2003年9月
|
6
|
海運提單“托運人”一欄填寫不當的教訓
|
《對外經貿實務》
|
2004年1月
|
5
|
擋不住的“熱”大陸經貿持續增溫
|
《貿易雜志》
|
2004年3月
|
4
|
不足額保險中的代位追償問題
|
《對外經貿實務》
|
2004年4月
|
3
|
大陸下半年外貿發展前景看好
|
《貿易雜志》
|
2003年10月
|
2
|
中國跨國企業申請國際專利的策略
|
《國際經貿探索》
|
2005年12月
|
1
|
解析歐盟知識產權產品邊境保護措施新指令
|
《對外經貿實務》
|
2004年8月
|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