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華東師范大學 2020-03-17 相關院校:華東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系研究生導師吳永和介紹如下:
吳永和
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浦江人才教育學部教育信息技術學系(上海數(shù)字化教育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辦公時間: 周一至周五8:30--17:00
辦公地點: 華東師范大學中山北路校區(qū)文科大樓829室
電子郵箱: yhwu@deit.ecnu.edu.cn,yhwu@ecnu.edu.cn
通訊地址: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號 郵編:200062 華東師范大學中北校區(qū)文科大樓829室
研究方向
1、教育大數(shù)據(jù)與學習分析
2、科創(chuàng)教育(STEAM教育、創(chuàng)客教育、科學教育等)
3、人工智能與智慧教育
4、教育新媒體應用(電子課本、電子書包等)
5、教育信息化系統(tǒng)架構與標準
6、學習科學與行為科學
社會兼職
-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 委員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
- 科學技術部國家科技專家?guī)臁 <?/p>
- 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委員會教育技術分委員會 委員
- 國際標準組織ISO/IEC JTC1 SC36 ITLET(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與培訓標準) 專家成員
- 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評審專家
- 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fā)展中心虛擬現(xiàn)實教育應用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
- 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未來教育專業(yè)委員會 委員
-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信息化系統(tǒng)工程研究中心 副主任
- 華東師范大學——中旭天下教育聯(lián)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導師
- 華東師范大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教育”聯(lián)合實驗室資深研究員
-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屆研究生教學督導
-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技術學 教學委員會 委員
- 華中師范大學兼職研究員
- 上海市電子書產業(yè)發(fā)展聯(lián)盟 副理事長
- 全國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標準專題組秘書處 秘書長
- 全國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技術標準總體專題項目組 召集人
-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學習分析標準工作組 召集人
-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學習者標準工作組 召集人
- CSSCI核心期刊《開放教育研究》外審專家
- CSSCI核心期刊《遠程教育雜志》外審專家
- CSSCI核心期刊《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外審專家
- CSSCI核心期刊《現(xiàn)代教育技術》外審專家
- 民盟上海市委青年專業(yè)委員會 委員
- 民盟華東師范大學第六屆委員會 委員 兼文二支部 主委
- 國際標準虛擬實驗項目 聯(lián)合召集人
- 國際標準ISO/IEC30119 Quality Standard for the Creation and Delivery of Fair, Valid and Reliable e-Tests項目 聯(lián)合召集人
- International Co-Chair for TALE 2018(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Learning for Engineering)
- IEEE Technical Committee Learning Technologies (IEEE TCLT) (2016-2018),Vice Chair for Standards of Executive Committee
- ICALT2016(the 16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Track 15(Maker Spaces and 3-D Printing Based Innovations) Co-Chairs
- ICALT2015(the 15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Program Chair for Track 17(Large Scale 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y-Supported Educational Innovations)
- ICALT2014(the 14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Track 18(Large Scale 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y Supported Educational Innovations) Co-Chairs
學術成果
一、科研項目
主持和參加的科研項目50多項‚其中主持了30多項‚在主持項目中有國家或省部級11項,包括國家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子課題)2項、863項目(子課題)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1項、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1項、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項目1項、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重點項目1項、上海市科委“科技創(chuàng)新行動計劃”高新技術領域項目1項、工信部(信息產業(yè)部)標準項目10項;在參加的20多個項目是以主要研究人員(排名2、3)參加,其中10多項為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
1、主持的課題(項目)
(1)電子課本出版與生態(tài)發(fā)展的研究——基于教育創(chuàng)新、產業(yè)發(fā)展與標準研究的視角.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項目號:11AXW001,2011.6,經(jīng)費25萬元
(2)社會計算環(huán)境下e-Learning教育應用創(chuàng)新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課題號:10YJA880148,2010.12,經(jīng)費9萬元
(3)面向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自主學習系統(tǒng)研制及應用示范,項目號:14511109300,上海市科委“科技創(chuàng)新行動計劃”高新技術領域項目,2014.06-2016.06,經(jīng)費240萬
(4)基于教育大數(shù)據(jù)的學習分析教育應用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號:14PJC034,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項目),2014.09— 2016.08,經(jīng)費10萬
(5)學習平臺體系結構與接口測試與應用示范,項目編號2006BAH02A36-004-1,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現(xiàn)代服務業(yè)共性技術支撐體系與應用示范工程”, 2007.9-2008.10
(6)863子課題:基于數(shù)據(jù)網(wǎng)格的教育資源管理應用系統(tǒng)ERDataGrid, 項目編號2004AA1Z2330, 國家科技部, 2005.4-2007.2
(7)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虛擬實驗教學環(huán)境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項目編號:2008BAH29B03,“虛擬實驗開發(fā)、評價及管理規(guī)范的研究與測試”
(8)863子課題:Linux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資源環(huán)境下的備課工具, 項目編號2005AA1Z2100, 國家科技部, 2006.1-2007.9
(9)多視角下的上海教育資源網(wǎng)格構建的研究, 項目編號A505, 2005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市級重點項目), 2006.4-至今
(10)網(wǎng)絡教育的資源整合研究, 項目編號DCB030252,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 2003.12-2006.11
(11)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學習設計標準研制,項目編號:20075624-T-469,信息產業(yè)部,項目主持人,2008.6-至今
(12)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學習設計XML綁定規(guī)范研制,項目編號:GSJFFZT0587-2010,工業(yè)與信息化部,2010.5
(13)CELTS-42基礎教育教學資源元數(shù)據(jù)分析報告,中央電教館, 2008.8-2009.1,項目負責人
(14)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協(xié)作學習系列標準(4項) (標準編號:2010-3196T-SJ、2010-3197T-SJ、2010-3198T-SJ、2010-3200T-SJ)工信部(全國信標委) 2010.6-2012.10 立項
第1部分:協(xié)作空間數(shù)據(jù)模型( 項目編號:2010-3196T-SJ)、協(xié)作學習通信第1部分:基于文本的通信(項目編號:2010-3197T-SJ )、協(xié)作空間第2部分:協(xié)作環(huán)境數(shù)據(jù)模型(項目編號:2010-3200T-SJ)、協(xié)作空間 第3部分:協(xié)作組數(shù)據(jù)模型(項目編號:2010-3201T-SJ)
(15)高教信息化技術標準調查,44430751 教育部經(jīng)費2萬
(16)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體系架構標準研究,項目編號:79642175,華東師大985建設主任基金 2010.6-2010.12,2萬
(17)教育信息化標準及應用預研究,項目編號79642179,華東師大985建設主任基金,2011.1-2011.12,3萬
(18)物聯(lián)網(wǎng)教育應用的標準應用研究,項目編號:7964217E,華東師大985建設主任基金,2012.1-2012.12,2萬
(19)網(wǎng)絡教育的資源建設, 項目編號48053400, 橫向課題, 2004.1-2004.10
(20)基于中國網(wǎng)絡教育內容分級標準的網(wǎng)頁內容過濾體系的研究,, 上海遠距離高等教育學會, 2003.3-2003.12
(21)遠程教育技術支持服務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華東師范大學課題, 2006.2-至今
(22)上海干部學習城課件編目工具,橫向課題,2006.9-2006.12
(23)深圳市福田區(qū)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書,2008.6-2008.12,項目負責人, 橫向課題
(24)電子書、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標準研究,全國信標委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標準專題組,2010.7
(25)《關于國家免費師范生畢業(yè)出路問題的研究》,民盟上海市委的參政議政課題,2010.06
(26)《電子書包在中小學的教育應用狀況研究》,民盟上海市委的參政議政課題,2011.06
(27)2016年MOOC課程建設項目《信息技術教育應用》,項目編號:40400-120211-10004/012,吳永和、郁曉華,華東師范大學MOOC課程建設項目,2.5萬,2016年11月30日
(28)基于學習分析的學習資源精準服務研究,上海市高峰學科建設計劃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課題,8萬,2016.4.30——2017.4.30
(29)本科優(yōu)秀教學資源案例庫建設項目,項目編號:40400-511232-15103/209 ,5萬,華東師范大學教改項目,5萬,2015年11月30日
(30)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高峰學科建設項目“教育信息化就緒指數(shù)”,項目編號:14000-5154A5-15001/016/001,5萬,2015年10月
(31)《國家教育大數(shù)據(jù)相關問題研究》項目子課題:教育大數(shù)據(jù)標準體系研究,教育部-中國移動科研基金,10萬,2017年1月16日——2018年12月31日
(32)愛課程平臺大數(shù)據(jù)服務委托研發(fā)項目《基于學習分析的在線學習者畫像構建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8萬,2017年11月30日——2018年11月31日
(33)上海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統(tǒng)調查與項目管理辦法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員會,18萬,2017年12月28日——2018年12月28日
2、參加的課題(項目)
(1)個性化課件生成技術及相關工具, 項目編號41192101, 教育部科技司, 2001.12-2003.7
(2)以學習者為主體的遠程教育支持服務體系研究, 項目編號DKA010352, 教育部重點課題, 2002.12-至今
(3)863子課題:Linux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資源環(huán)境下的協(xié)同學習工具 , 項目編號2005AA1Z2100, 國家科技部, 2006.4-2006.9
(4)主題資源語義網(wǎng)格化存儲管理系統(tǒng), 橫向課題, 2005.12-至今
(5)出版管理信息系統(tǒng), 項目編號1B06, 國家新聞出版署, 1998.4-2000.8
(6)教育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項目,教育部, 2006.3-至今
(7)國家基礎教育信息資源服務體系架構與共享機制研究, 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編號:DCA060101, 2007.3-至今
(8)上海干部學習城流程管理,橫向課題,2007.3-2008.3
(9)華東師大985“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平臺”的“教師教育技術與學習科學” 項目第一期,2006.9-2009.1
(10)上海教育資源庫知識管理及運行機制研究,上海市教委重點課題(理科),編號05ZZT1,15萬元,2007.6-至今,主要成員
(11)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研究,教育部教育改革和發(fā)展戰(zhàn)略與政策研究重大課題,2008.2-2009.12,主要成員
(12)教師網(wǎng)聯(lián)資源中心建設方案與免費師范生教育碩士培養(yǎng)體系規(guī)劃項目,國內企事業(yè)單位委托項目,編號:A156,第一完成人,09-10-01
(13)多觸點互動顯示應用開發(fā),國內企事業(yè)單位委托項目,項目編號:7158,參與者
(14)“上海數(shù)字化教育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項目,項目編號:10DZ2253000,2010年上海重點科技攻關專項,項目主要成員。
(15)英語口語輔助教學與學習系統(tǒng),IBM資助研究項目,2010.6
(16)國家信息化試點工程——基礎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試點示范工程,國家發(fā)展改革委項目,課題文號: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辦公廳發(fā)改辦高技【2009】735號,2010.2
(17)基于云計算的數(shù)字化學習公共服務平臺研發(fā), 華東師范大學科研創(chuàng)新基金,2010.10
(18)“教育科研基礎設施IPv6技術升級和應用示范項目”子項目——“下一代互聯(lián)網(wǎng)教師教育創(chuàng)新支持系統(tǒng)應用示范”(項目編號:CNGI2008-121),國家發(fā)改委,經(jīng)費20萬, 2009-
(19)“跨平臺智能數(shù)字化教育服務平臺”項目(項目編號:11dz1504400),上海市科委重大任務科研專項,經(jīng)費160萬, 2009-
(20)電子課本生態(tài)發(fā)展的研究(課題編號:2012BTQ001),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一般課題,經(jīng)費5萬,2012.7
(21)信息化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研究(課題編號:ACA12000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
(22)2014年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戰(zhàn)略研究類)項目“教育信息化標準體系構建及‘十三五’標準規(guī)劃研究”(項目編號:2014XX02),經(jīng)費30萬,2014.12-2015.6
二、發(fā)表的論文
發(fā)表的論文有90多篇‚其中核心有60多篇‚論文如下:
[1]Research of Sharing Learning Resources Based on Social Computing Environment, The 13th IEEE Join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Ma Xiaoling, Wu Yonghe*. EI,2011.8
[2]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Society. XueYaoFeng, Sun HuaLi, Wu YongHe, ChenSiKa. 2011: 138-141. (EI檢索號:20113914359868)
[3]A Technology Roadmap for Intelligent Cross-Platform E-education Service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2012 Spr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EI, 2012.5, 通訊作者
[4]學習分析系統(tǒng)構建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馬曉玲,邢萬里,馮翔,吳永和*.2014,2.
[5]基于大數(shù)據(jù)技術的學習分析系統(tǒng)架構.華東師范大學學報,馮翔,吳永和*,2014,2.
[6]學習分析:教育信息化的新浪潮.遠程教育雜志.吳永和,陳丹,馬曉玲,曹盼等.2013, 4, 11-19.CSSCI索引.
[7]虛擬實驗系統(tǒng)工作流規(guī)范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薛耀鋒,吳永和*,吳砥,蔣文斌.2012Vol. 2012(2):99-105. CSCD檢索.
[8]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技術標準體系框架的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吳永和, 祝智庭, 何超. CSCD, 2012,3.
[9]可用性測試技術在軟件界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基于智能教育出版平臺管理系統(tǒng)的開發(fā)案例.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劉名卓,趙娜,吳永和*.2014, 2, 50-59. CSCD檢索.
[10]職業(yè)教育智慧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及應用情景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徐顯龍,錢冬明,吳永和,蘇小兵,祝智庭.2014, 2, 60-69. CSCD檢索.
[11]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標準規(guī)范、關鍵技術及應用創(chuàng)新的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吳永和,何超,楊瑛,馬曉玲,余云濤,劉曉丹,祝智庭.2014,2, 70-86. CSCD檢索.
[12]個人學習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應用設計:以電子書包為例.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胡海明,吳永和*.2014, 2, 116-126. CSCD檢索.
[13]虛擬學具標準研制與設計開發(fā).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雷云鶴,郁曉華,吳永和,祝智庭.2014, 2, 157-166.
[14]跨平臺智能數(shù)字化教育服務平臺的研制與應用.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吳永和, 何超, 馮翔等. 2013, 6, 181-192.CSCD索引.
[15]基于二維碼技術的紙質教輔書服務平臺.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馮翔, 吳永和*, 王健等. 2013, 6, 193-200.CSCD索引.
[16]教育信息化技術國際標準現(xiàn)狀與展望:SC36國際標準組織及其第24屆會議.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 2011(6): 139-151.第一作者. CSCD檢索.
[17]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技術標準體系框架的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吳永和,祝智庭,何超. 2012Vol. 2012(2):70-80.CSCD檢索.
[18]物聯(lián)網(wǎng)教育應用的標準建設研究.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馮翔,姜鑫,吳永和*. 2012Vol. 2012(2):42-51. CSCD檢索.
[19] A Technology Roadmap for Intelligent Cross-Platform E-education Service in China, in 2012 Spr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E-S). Feng, X. and Y.H. Wu, 2012.5: Xi'an.
[20]基于數(shù)字化學習環(huán)境的電子書包應用分析,吳永和,通訊作者, ICITSM 2011.12.
[21]學習、教育和培訓領域的新技術與標準化——SC36國際標準組織第二十四屆全會及開放論壇綜述. 吳永和,陳丹,劉雪,祝智庭.開放教育研究,2012(1)/第18卷:68-74.SSCI檢索.
[23]社會計算環(huán)境下e-learning教育應用創(chuàng)新研究.開放教育研究,吳永和,劉雪,馬曉玲.2012(4)/第18卷: 99-105.CSSCI檢索
[24] MyMathLab與Sakai、Moodle的比較研究. 中國電化教育. 吳永和, 姜鑫, 于潔.2011.10, CSSCI檢索.
[25]融合軟件商店和Web聚合的SaaS軟件開發(fā)模型, [J]. 電信科學. 2012, 28(11): 67-73. 馮翔,殷月明,吳永和. CSCD
[26]電子課本出版與生態(tài)發(fā)展的闡釋與研究——基于標準研究、產業(yè)發(fā)展與教育創(chuàng)新的視角.遠程教育雜志. 吳永和, 馬曉玲, 楊飛. 2013, 1, 17-28.CSSCI索引
[27]面向電子書包應用的課堂教學行為模式分析.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 徐顯龍, 蘇小兵, 吳永和, 等.2013, 2, 84-91.CSSCI索引
[28]變革理念下虛擬學具標準研制現(xiàn)狀梳理與體系框架.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 郁曉華, 雷云鶴, 祝智庭, 吳永和.2013, 2, 68-75.CSSCI索引
[29]電子書包中的電子課本應用需求研究——基于電子課本標準的視角.中國電化教育. 吳永和, 雷云鶴, 馬曉玲. 2013, 5, 73-77.CSSCI索引.
[30]電子課本的術語、特性和功能分析.現(xiàn)代教育技術. 吳永和, 楊飛, 熊莉莉. 2013, 4, 5-11.CSSCI索引
[31]電子課本在中國大學應用的調查與展望.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3, 2, 76-83.CSSCI索引.通訊作者.
[32]基礎教育信息化標準建設藍圖與實用導航.中國教育信息化. 吳永和, 祝智庭. 2013, 3, 3-7.
[33] Wiki詞條結構和社會性關系研究.電化教育研究. 吳永和, 吳庭婷. 2013, 3, 33-38.CSSCI索引
[34]電子課本國際標準提案.信息技術與標準化. 吳永和, 余云濤, 祝智庭.2013, 3, 50-53.
[35]構筑數(shù)字化教育生態(tài)新環(huán)境——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研究與發(fā)展述評.中國電化教育. 吳永和, 雷云鶴, 楊飛等. 2013, 12, 3-13.CSSCI索引
[36]智慧學習體驗設計.中國電化教育, 馮翔, 吳永和, 祝智庭. 2013, 12, 14-19.CSSCI索引
[37]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理論與實踐——教育傳播學發(fā)展的新天地.China Media Report Overseas, 2013, 4, 20-31.(該雜志在美國注冊發(fā)行.)
[38]共探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標準及應用的發(fā)展之路—2013教育信息化暨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標準及應用國際論壇綜述.遠程教育雜志.吳永和,王娟,馬曉玲,李麗秋,何超,管玨琪.2014,2,76-83. CSSCI索引
[39]MOOC對高等教育的影響:破壞性創(chuàng)新理論視角.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袁莉,Stephen Powell,馬紅亮,吳永和.2014,2,3-8. CSSCI索引
[40]數(shù)字時代的認知與探究學習—第十屆CELDA 國際會議述評.開放教育研究.吳永和,李彤彤,邢萬里,曹世華.2014, 2, 17-25. CSSCI索引
[41]遠程教育:一個開放的新紀元—透視美國遠程教育2013年會.遠程教育雜志.馬曉玲,曹盼,邢萬里,彭飛燕,楊飛,吳永和*.2014,2,67-75. CSSCI索引
[42] Mobile Application Protection Solution Based on 3G Security Architecture and OpenID. in Software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Companion (SERE-C).Xiang, F., W. Yonghe and Y. Xueqiang. 2013 IEE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013. Gaithersburg, MD.(EI)
[43] Research on the e-Textbook and e-Schoolbag in China: Constructing an Ecosystem of e-Textbook and e-Schoolbag. Yonghe Wu,Lin Lin,XiaoLing Ma,Zhiting Zhu. IADIS CELDA 2013 ,2013.10
[44] K-12 Teachers’ Perceptions on Novel e-Textbooks: An Exploratory Study. Wanli Xing,Xiaoling Ma,Yonghe Wu*,2014 AERA Annual Meeting,2014.4.教育領域頂級國際會議
[45] Developing and Exploring Open Courses in China - Based on the Surveys on Sharing and Deployment of National High-Quality Courses.Juan Wang,Yonghe Wu*, Liang Kong and xiaoling Ma, ICALT 2014. 教育技術工程領域頂級國際會議
[46] 電子書包概念、應用實例及功能分析.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4.5 , CSSCI檢索
[47]域名服務系統(tǒng)在Sun Solaris 上應用, 計算機應用, 2002.12
[48]基于遠程的教師繼續(xù)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計算機與教育, 2003.6
[49]Strategic Training of Tech Support Staff for Chinese Educatio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T4echnology &Teacher Education, 2004.4
[50]個性化課件生成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04.10
[51]對于搜索引擎優(yōu)化(SEO)的研究, 情報雜志, 2005.12
[52]基于數(shù)據(jù)網(wǎng)格的教育資源服務系統(tǒng)的構建, 中國電化教育, 2005.12, CSSCI檢索
[53]現(xiàn)代遠程教育中支持服務環(huán)境的構建, 開放教育研究, 2006.1, CSSCI檢索
[54]基于數(shù)據(jù)網(wǎng)格的教育資源服務系統(tǒng)ERSDG的實現(xiàn),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3, CSCD檢索
[55]Power-aware HierarchicalScheduling with Respect to Resource Intermittence in Wireless Grids,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SCI檢索, 2006.8
[56]A Unified Access Control Infrastructure Using Attributes and Ontology in E-learning Resource Grid , IEEE Press, EI檢索, 2006.9
[57]基于教育內容分級標準的網(wǎng)頁內容過濾體系研究, 電化教育研究, 2006.10, CSSCI檢索
[58]教育信息化系統(tǒng)建設的開放思維, 開放教育研究, 2007.2
[59]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Approach Based on SVM. Proceedings of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T in Medicine and Education, 2008, volume 1,p150-153.
[60]教育信息化開放生態(tài)系統(tǒng)模型建設策略(J). 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 2009 年1 期,第二作者
[61]CELTS-43學習平臺體系結構與服務接口測試的研究,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09.3 , CSSCI檢索
[62]A Survey of Application of Chinese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in Distance Education Colleges, Yong-He Wu, Zheng-Hong Wu, KONG, S.C., et al. (Eds.), ICCE2009,2009 Asia-Pacific Society for Computers in Education, 2009.12
[63]數(shù)字化學習技術標準發(fā)展的趨勢、框架和建議. 中國遠程教育.趙厚福, 祝智庭, 吳永和.2010,(02)
[64]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 resource service eco-system universe of discourse.Wu, Yonghe ; Yu, Ping; Ma, Xiaoling; Zhu, Zhi-Ting.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 ICEE 2010, p 5506-5512, 2010
[65]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共享的技術標準分析.現(xiàn)代教育技術, 趙厚福,祝智庭,吳永和. 2010,(06) .
[66]多媒體試題庫模版化生成工具的設計與開發(fā), 吳丹、吳永和, 計算機與現(xiàn)代化, 2010.8
[67]研制電子書包(課本)國家標準, 中國教育網(wǎng), 2011.7
[68]Research of Sharing Learning Resources Based on Social Computing Environment, The 13th IEEE Join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Ma Xiaoling, Wu Yonghe. EI,2011.8 通訊作者
[69]吳永和,鐘麗娜(2014).教育信息化國際標準現(xiàn)狀與新技術趨勢.信息技術與標準化,09,28-32.
[70]吳永和,余云濤(2014).我國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標準的制定與發(fā)展.信息技術與標準化,09,25-32.
[71]馬曉玲,樊曉敏,吳永和(2014).社會軟件學習積極性欠缺的原因分析及評價標準.遠程教育雜志,06,72-77.
[72]楊玲,吳永和(2014).圖示理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的實證研究.現(xiàn)代教育技術,10,48-54.
[73]吳永和,曹盼,邢萬里,馬曉玲(2014).學習分析技術的發(fā)展和挑戰(zhàn)——第四屆學習分析與知識國際會議評析.開放教育研究,06,72-80.
[74]吳永和,管玨琪,余云濤,吳砥,蔣東興,祝智庭(2014).“網(wǎng)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技術標準研究.信息技術與標準化,06,40-43.
[75]Wanli Xing and Yonghe Wu.Seeing Into Group Work: Integrating Computation and Theory.2015 AERA Annual Meeting,2015.4.
[76]Wanli Xing and Yonghe Wu.ASSESSMENT INTELLIGENCE IN SMALL GROUP LEARNING.Cognition and Exploratory Learning in Digital Age,CELDA 2014,2014.5.
[77]Yonghe Wu, Xiaoling Ma and Wanli Xing,.K-12 Teachers’ Perceptions on Novel e-Textbooks: An Exploratory Study.2014 AERA Annual Meeting,2014.5.
[78]Juan Wang,Yonghe Wu.Exploring Open Cours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Surveys of Sharing of National High-Quality Courses.The 14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ICALT 2014,2014.5.
[79]吳永和(2015).以電子書包為抓手打造上海閔行智慧教育新模式.中國教育信息化,08,03.
[80]王娟,孔亮,吳永和(2015).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研究——以“異常心理學”課程為例.中國遠程教育,07,58-64.
[81]陳丹,吳永和(2015).基于“數(shù)字布魯姆”的學習活動設計.中國教育信息化,11,34-42.
[82]吳永和,曹盼,余云濤(2015).IMS全球學習聯(lián)盟對學習技術的發(fā)展與影響.信息技術與標準化,06,50-53.
[83]吳永和,陳丹,劉曉丹,邢萬里(2015).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喬納森教育技術學思想述評.開放教育研究,02,40-48.
[84]王娟,吳永和*,段曄,季雋(2015).3D技術教育應用創(chuàng)新透視.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01,62-71.
[85]“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STEAM教育應用的反思與創(chuàng)新路徑.王娟,吳永和*.遠程教育雜志 2016.02,90-97.
[86]Construction on LearningAnalytics Object for Sharing and Interoperation of Educational Big Data.YongheWu, Wei Zhong, Chun Zhou, and Xiaoling Ma.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Switzerland 2016,Z. Gong et al. (Eds.): ICWL 2015 Workshops, LNCS 9584, pp.1–10, 2016
[87] 徐顯龍,孫妍妍,吳永和*(2016).教育信息化就緒指數(shù)研究, 開放教育研究, 2016.10, 86-94,CSSCI檢索
[88] 吳永和,劉曉丹,仲嬌嬌,李彤彤(2017). 創(chuàng)客教育課程設計與應用——以華東師范大學2015級研究生創(chuàng)新課程為例.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01,89-94.
[89]吳永和,劉博文,馬曉玲(2017). 構筑“人工智能+教育”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遠程教育雜志,05,27-39.
[90]吳永和, 李若晨 王浩楠(2017).學習分析研究的現(xiàn)狀與未來發(fā)展———2017年學習分析與知識國際會議評析.開放教育研究,04,42-56.
[91]吳永和,常馨予,王佳雯,郭守超.“學習—研究—生涯發(fā)展”導向下的初中STEAM教育課程設計研究[J/OL].中國電化教育,2019(02):51-56+125[2019-02-2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792.G4.20190124.0851.018.html.
[92]馮翔,王亞飛,吳永和*.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新發(fā)展[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8,28(12):5-12.
[93]鐘薇,李若晨,馬曉玲,吳永和*.學習分析技術發(fā)展趨向——多模態(tài)數(shù)據(jù)環(huán)境下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遠程教育,2018(11):41-49+79-80.
[94]吳永和,李若晨,王浩楠,張?zhí)鹛?基于STEM的大學生跨學科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以R語言與3D打印在高數(shù)應用的實證研究為例[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8(05):77-85+112.
[95]吳永和,仲嬌嬌.創(chuàng)客教育裝備的教學適應性評價研究——以Arduino學習套件為例[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8,28(09):120-126.
[96]馬曉玲,張心如,阮凌志,吳永和*.亞太地區(qū)基礎教育階段學生信息素養(yǎng)評估比較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8(08):60-66.
[97]吳永和,李彤彤.機器智能視域下的機器人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實踐、反思與展望[J].遠程教育雜志,2018,36(04):79-87.
注:打*的為通訊作者
三、出版著作
專著2部,參與撰寫著作有7部:
(1)學習資源服務生態(tài)環(huán)境構建,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6(獨著)
(2)基于社會軟件的e-Learning教育應用創(chuàng)新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1(合著)
撰寫著作:
(1)《多媒體CAI》,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6;
(2)《網(wǎng)絡教育應用》(第二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9;
(3)《上海教育資源庫知識管理的研究》科研著作,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05。
(4)《網(wǎng)絡教育應用》(第三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8;
(5)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標準及規(guī)劃匯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8
(6)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專題研究報告 / 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研究”課題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
(7)高等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報告(2011).教育部科技發(fā)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
四、標準研制
1.頒布的國家標準
[1]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學習設計信息模型,發(fā)布時間2013年12月,發(fā)布國家標準號 GB/T 30265-2013,2014年7月15日實施
[2]信息技術 詞匯 第36部分:學習、教育和培訓 ,發(fā)布時間2012年6月,發(fā)布國家標準號GB/T 5271.36-2012, 2012年10月1日實施
[3]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學習技術系統(tǒng)體系結構,發(fā)布時間2013年11月,發(fā)布國家標準號GB/T 29803-2013, 2014年5月1日實施
[4]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學習系統(tǒng)體系結構與服務接口 第1部分:抽象框架與核心接口,發(fā)布時間2013年11月,發(fā)布國家標準號GB/T 29811.1-2013, 2014年5月4日實施
[5]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學習設計信息模型,發(fā)布時間2013年12月,發(fā)布國家標準號GB/T 30265-2013, 2014年7月15日實施
[6]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協(xié)作技術協(xié)作空間第1部分:協(xié)作空間數(shù)據(jù)模型, 發(fā)布時間2017年4月,發(fā)布標準編號:SJ/T 11678.1-2017, 2017年7月1日實施
[7]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協(xié)作技術協(xié)作學習通信第1部分:基于文本的通信, 發(fā)布時間2017年4月,發(fā)布標準編號:SJ/T 11679.1-2017, 2017年7月1日實施
[8]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協(xié)作技術協(xié)作空間第2部分:協(xié)作環(huán)境數(shù)據(jù)模型, 發(fā)布時間2017年4月,發(fā)布標準編號:SJ/T 11679.2-2017, 2017年7月1日實施
[9]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協(xié)作技術協(xié)作空間第3部分:協(xié)作組數(shù)據(jù)模型, 發(fā)布時間2017年4月,發(fā)布標準編號:SJ/T 11679.3-2017, 2017年7月1日實施
2.承擔國家標準項目
[1]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虛擬實驗工作流, 國家標準號:20130379-T-469
[2]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虛擬實驗評價測試, 國家標準號:20130381-T-469
[3]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虛擬實驗教學指導, 國家標準號:20130384-T-469
[4]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學習設計信息模型, 國家標準號:20075624-T-469
[5]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協(xié)作技術協(xié)作空間第1部分:協(xié)作空間數(shù)據(jù)模型, 國家標準號:2010-3196T-SJ
[6]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協(xié)作技術協(xié)作學習通信第1部分:基于文本的通信, 國家標準號:2010-3197T-SJ
[7]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學習設計XML綁定標準研制, 國家標準號:20110156-T-469
[8]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協(xié)作技術協(xié)作空間第2部分:協(xié)作環(huán)境數(shù)據(jù)模型, 國家標準號:2010-3200T-SJ
[9]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協(xié)作技術協(xié)作空間第3部分:協(xié)作組數(shù)據(jù)模型, 國家標準號:2010-32201T-SJ
[10]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總體框架, 國家標準號:20130372-T-469
[11]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術語, 國家標準號:20141212-T-469
[12]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引用輪廓, 國家標準號:20141213-T-469
[13]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學習分析互操作性第1部分:框架與參考模型,行業(yè)標準號:CELTS-201906
[14]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學習分析互操作性第2部分:系統(tǒng)要求,行業(yè)標準號:CELTS-201907
[15]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教育行為數(shù)據(jù)框架、模型與元數(shù)據(jù),行業(yè)標準號:CELTS-201919
五、專利
[1]一種出版物二維碼電子資源跨平臺系統(tǒng)及其呈現(xiàn)方法,專利申請?zhí)枺?01210362123.0
[2]一種采用二維碼管理出版物電子資源的系統(tǒng)及其管理方法, 專利申請?zhí)枺?01210361923.0
[3]一種心理測試儀器用的紅外線跟蹤反應檢測裝置, 專利申請?zhí)枺?011200497406
[4]一種動態(tài)負載均衡RFID系統(tǒng)及其識別方法,專利號:201010541548.9
[5]一種心理測試儀器用棒框圖案轉盤調節(jié)裝置, 專利申請?zhí)枺?201120556116.5
六、軟件著作權
(1) e-Bag電子書包軟件. 2011. 中國. 2011SR062877
(2) 基于Web的虛擬互動教學答題系統(tǒng). 2010. 中國. 2010SR069105
(3) 智能心理分析系統(tǒng). 2010. 中國. 2010SR072671
(4) 數(shù)字化教學實驗數(shù)據(jù)管理軟件. 2011. 中國. 2011SR073825.
(5) 數(shù)字化教學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 2011. 中國. 2011SR073782
(6) 多觸點教育游戲補襪子. 2011. 中國. 2011SR000817
(7) 多觸點教育游戲e娃畫板. 2011. 中國. 2011SR000815
(8) 積木雨多觸點教育游戲軟件. 2011. 中國. 2011SR005061
(9) 單詞高手多觸點教育游戲軟件,登記號:2011SR005063
(10) 比比誰快多觸點教育游戲軟件. 2011. 中國. 2011SR005060
(11) 聲音偵探多觸點教育游戲軟件. 2011. 中國. 2011SR005062
(12) 基于IOS移動終端的學習系統(tǒng)、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013年7月20日、2013SR069501
(13) 跨平臺智能數(shù)字化教育服務平臺軟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013年6月13日、2013SR057725
(14) 基于Android移動終端的學習系統(tǒng)、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013年5月13日、2013SR057427
七、主持或參與報告和建議書
(1)教育信息化標準調研分析,教育部科技司,2008.10
(2)CELTS-42基礎教育教學資源元數(shù)據(jù)分析報告,中央電化教育館,2009.2
(3)網(wǎng)聯(lián)資源標準及教師網(wǎng)聯(lián)資源中心方案,教育部師范司及網(wǎng)聯(lián),2009.5
(4)深圳市福田區(qū)教育信息化建設規(guī)劃及可行性研究報告,深圳市福田區(qū)教育局,2009.11
(5)基礎教育信息化生態(tài)系統(tǒng)技術白皮書,中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2006.5
(6)關于國家免費師范生畢業(yè)出路問題的研究報告,民盟上海市委、民盟中央、全國政協(xié),2011.6
(7)高等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研究報告,教育部科技司,2012.3
(8)中國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標準體系研究報告,全國信標委,2012.11
(9)關于推動教育信息化標準建設和應用的政策建議,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第21期(總第153期),2012年11月12日
八、獲獎情況
2001年12月,獲校優(yōu)秀工作者
2003年10月,獲得全國CBE學術會議二等獎
2004年5月,獲上海遠距離高等教育學會獎勵獎
2005年12月,獲得國內首屆教育技術學博士論壇優(yōu)秀獎
2007年11月, 《CELTS-43學習平臺體系結構與服務接口測試的研究》獲“中國現(xiàn)代遠程教育十年成果展” 優(yōu)秀論文獎, 教育部全國教師網(wǎng)絡聯(lián)盟
2008年1月, 2006—2007年華東師范大學統(tǒng)一戰(zhàn)線先進個人, 華東師范大學黨委統(tǒng)戰(zhàn)部
2008年11月, 2007年度華東師范大學盟務工作積極分子, 民主同盟華東師范大學委員會
2010年1月, 2009年度盟務工作先進集體, 民盟華東師范大學委員會
2011年5月, 民盟上海市委2010年度參政議政自選課題“健橋優(yōu)勝獎”, 中國民盟上海市委員會
2011年6月, 關于國家免費師范生畢業(yè)去向問題的幾點建議 , 報送民盟中央,分別被民盟中央和全國政協(xié)錄用
2012年1月, 優(yōu)秀工作者, 華東師大網(wǎng)絡學院
2012年5月, 2011年度上海市反映委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進個人, 中國民盟上海市委員會
2013年4月,2012年度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標準化工作先進個人
2014年11月,《電子課本出版與生態(tài)發(fā)展的闡釋與研究——基于標準研究、產業(yè)發(fā)展與教育創(chuàng)新的視角》獲2013年度互聯(lián)網(wǎng)與數(shù)字出版優(yōu)秀論文,中國出版協(xié)會和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
2015年11月,《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標準體系框架的研究》獲全國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標準專題組優(yōu)秀研究論文
2017年4月,2016年度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標準化工作先進個人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wǎng)打盡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