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2025考研大綱 來源:山東大學 2020-11-19 相關院校:山東大學
663-體育專業基礎綜合
一、考試目的
全面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并能運用體育心理學、學校體育學和體育學原理的專業知識來分析、論證以及解決體育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具體問題。
二、考試要求
體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涵蓋體育心理學、學校體育學和體育概論三門基礎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體育心理學、學校體育學和體育概論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來分析有關理論,理論聯系實際,能夠獨立的解決實際問題。
三、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 體育概論
0、引論
1. 體育概論的研究對象、范疇
2. 體育概論的學科定位及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3. 體育概論課程學習的目的與意義
一、體育概念
1. 體育概念的演變
2. 體育的基本概念
3. 體育本質的概念
4. 從身心關系看體育本質
二、體育功能
1. 體育功能
2. 體育的自然質功能
3. 體育的結構質功能
4. 體育的系統質功能
5. 體育的經濟功能與體育產業發展
三、體育目的
1. 我國體育目的與目標及其關系
2. 確定我國體育目的的依據
3. 實現我國體育目的、目標的要求
4. 家庭體育功能的歷史變化
四、體育手段
1. 體育核心手段
2. 身體運動的構成要素及其分析
3. 體育運動技術
4. 體育運動項目的起源、分類
五、體育科學
1. 體育科學的形成和發展
2. 體育科學的三維視角
3. 體育科學體系
4. 體育、體育科學與體育學科的辨識
六、體育過程
1. 體育過程的本質、目標及其特點
2. 體育過程的要素
3. 體育過程的結構與控制
七、體育文化
1. 體育的文化屬性與含義
2. 體育文化的功能
3. 奧林匹克文化
4. 中西方體育文化的區別
5.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八、體育體制
1. 體育體制的概念及其構成
2. 體育體制的特點與作用
3. 中外體育體制的比較
4. 結合足球改革分析我國體育體制改革
5. 舉國體制的歷史評析
6. 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評析
7. 社會力量參與體育的發展
九、體育發展趨勢
1. 從人發展的角度看體育發展趨勢
2.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體育發展趨勢
第二部分 體育心理學
一、體育心理學概述
1. 體育心理學的定義和研究對象
2. 學習體育心理學的意義
3. 體育心理學簡史和發展方向
二、體育學習的心理學基礎
1. 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
2. 認知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
3. 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
4. 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
三、運動興趣
1. 運動興趣的概念、特性及分類
2. 培養學生運動興趣的重要性
3. 影響運動興趣水平的主要因素
四、運動動機
1. 運動動機的定義、功能與種類
2. 運動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五、體育活動中的目標定向與目標設置
1. 體育活動中的目標定向
2. 體育活動中的目標設置
3. 體育活動中的團隊目標設置
六、運動歸因
1. 歸因理論
2. 運動中的歸因
3. 影響運動歸因的因素
4. 歸因訓練
七、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
1. 體育鍛煉的心理效益
2. 影響體育鍛煉堅持性的因素
3. 體育鍛煉行為的理論及干預
4. 體育鍛煉的成癮行為
八、運動損傷的心理致因與康復
1. 運動損傷發生的心理致因
2. 運動損傷的心理反應
3. 運動損傷的心理康復方法
九、注意與運動表現
1. 體育運動中的注意種類及測量
2. 注意控制訓練的方法和技術
十、心境狀態與運動表現
1. 心境狀態與體育鍛煉的相互作用與影響
2. 心境狀態與運動狀態的監測
十一、應激、喚醒、焦慮與運動表現
1. 應激、喚醒和焦慮的定義
2. 喚醒、焦慮與運動表現的關系
3. 影響賽前狀態焦慮的主要因素
十二、心理技能訓練概述
1. 心理技能與心理技能訓練的意義和作用
2. 心理技能訓練計劃、方案與實施
十三、運動中的行為干預方法
1. 漸進放松訓練
2. 自生訓練
3. 生物反饋訓練
4. 系統脫敏訓練
5. 模擬訓練
十四、運動中的認知干預方法
1. 表象訓練
2. 認知訓練
3. 暗示訓練
4. 自信訓練
十五、體育運動中的團體凝聚力
1. 團體凝聚力概念、特征、分類、概念模型和測量
2. 影響團體凝聚力的因素
3. 團體凝聚力與運動表現
4. 團體凝聚力的發展
十六、體育運動中的領導行為
1. 領導的特征
2. 教練員領導行為概述
3. 教練員領導行為分析
十七、運動中的攻擊性行為
1. 運動中道德的形成和發展
2. 攻擊性行為的定義與分類
3. 體育運動與攻擊性行為
4. 降低攻擊性行為的有效方法
十八、運動技能的學習
1. 運動技能的概念、組成
2. 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
3. 影響運動技能學習的因素
4. 運動技能的學習與訓練
5. 運動技能的遷移
十九、提高體育教學效果的心理學方法
1. 體育教學設計的心理學基礎
2. 體育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的心理學原理
3. 體育教學環境心理
4. 體育課堂學習過程的心理學評價
二十、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差異
1. 體育能力的差異
2. 智力因素的差異
3. 非智力因素的差異
4. 體育差生的心理
第三部分 學校體育學
一、學校體育的歷史沿革與思想演變
1. 學校體育思想的形成與體育的教育化
2. 我國學校體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3. 我國學校體育思想的未來發展
4. 20世紀后期學校體育發展的新趨勢
二、學校體育與學生的全面發展
1. 學校體育與學生身體發展
2. 學校體育與學生心理發展
3. 學校體育與學生社會適應
4. 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
5. 學校體育與現代教育
三、我國學校體育目的與目標
1. 學校體育的結構
2. 學校體育目標的結構與功能
3. 學校體育目標的制定
4. 我國學校體育目的與目標
5. 學校體育目標的實現
四、體育課程的學科基礎與編制
1. 體育課程的特點
2. 體育課程的學科基礎
3. 體育課程的編制
4. 體育課程標準的制定
五、體育課程的實施
1. 體育課程實施的本質與體育課程類型
2. 體育課程實施的取向與策略及過程
3. 體育課程標準的實施
六、體育教學
1. 體育教學的本質與特征
2. 體育教學目標與制定
3. 體育教學內容
4. 體育教學方法
5. 體育教學組織管理
6. 體育教學設計與實施
7. 體育學習評價
七、體育課程學習與指導
1. 體育課程學習的過程與原則、特點
2. 體育學習策略的特點與構成
3. 體育學習策略的指導
八、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 體育課程資源的性質與分類
2. 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九、面向全體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
1. 課外體育活動的性質與特點
2. 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
3. 課外體育活動的實施
十、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特點與實施
1. 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性質與特點
2. 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組織形式
3. 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實施
十一、課余體育競賽的特點與實施
1. 課余體育競賽的特點
2. 課余體育競賽的組織形式
3. 學校課余體育競賽的實施
十二、理想的體育教師
1. 理想體育教師的素質要求
2. 體育教師的課堂管理
3. 體育教師的工作與研究
十三、體育教師的職業培訓與終身學習
1. 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科學習
2. 體育教育專業的見習與實習
3. 體育教師的在職培訓
4. 體育教師的終身學習
5. 學校體育環境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