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2025考研大綱 來源:山東大學 2020-11-24 相關院校:山東大學
《地球科學概論》考試大綱
1、考試內容
• 地球的物質組成、地球的空間分布與時間演化;
• 地球內部和外部各種地質作用的基本概念、特點和形成機理;
• 巖石圈運動的一般規律及其演變歷史、地質歷史上地球生物演化概況;
• 地球科學在尋找和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預報和減輕自然災害等方面的實際意義;
• 地球科學的新進展以及所面臨的重大問題。
2、具體內容
(1) 地球科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及其研究方法
• 地球科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
• 地球科學研究方法(將今論古/現實主義原則)
• 地球科學研究意義(理論與應用意義)
• 地球科學與行星科學的關系
(2) 地球及其宇宙環境
• 太陽系
• 太陽系中的天體
• 地球的形態(陸地地形、海洋地形)
(3) 地球的外部圈層
• 大氣圈(大氣的主要成分、大氣圈垂直結構分層)
• 水圈(海水的運動形式,地面流水類型、定義及各自特征,地下水基本類型、地下水存儲運移的條件、冰川定義、冰川的分類)
• 生物圈(定義及其組成、生物群落、生物種群)
(4) 地球的內部圈層
• 地震波及對認識地球內部圈層的重要意義
• 地球內部的圈層劃分及依據(莫霍面,古登堡面,軟流圈與巖石圈的定義)
• 圈層內部的物理性質(溫度、壓力、重力、密度及其變化,地熱增溫率/地溫梯度的定義)
• 地磁場(定義、組成、三要素)
• 元素的克拉克值的定義,地殼中含量最高的8種元素
• 礦物(礦物的定義、晶體與非晶體的定義,礦物的形態與物理性質(光學性質、力學性質),礦物大類的劃分、代表性礦物
• 巖石(巖石、結構、構造的定義,常見的沉積巖、巖漿巖和變質巖,及其礦物組成、結構和構造,三大巖類的形成、地殼分布及循環)
• 大陸地殼、大洋地殼在組成、厚度、密度、形成時代等方面的差異
• 重力(重力的產生,重力異常的定義)
(5) 地質年代與地質作用
• 相對地質年代的確定
• 巖層、地層、化石的定義
• 同位素地質年齡測定的基本原理
• 地質年代表(宙/代的劃分和時間范圍、新生代中世的劃分)
• 地質年代單位(宙 代 紀 世)、地層年代單位(宇 界 系 統)、巖石地層單位(群 組 段 層)
• 顯生宙中各時期占統治地位的動物植物類型
• 地質作用的定義、類型、能量來源
• 地質營力
• 表層地質作用(風化、剝蝕、搬運、沉積、成巖)
• 內部地質作用(巖漿作用、變質作用、構造活動)
(6) 風化作用與剝蝕作用
• 風化作用的定義、類型,能夠解釋各種風化現象
• 風化作用的產物
• 影響風化作用的因素
• 剝蝕作用的定義
• 地面流水(片流、洪流、河流)剝蝕作用的特點
• 河谷剖面
• 河流下蝕及其作用的結果(向源侵蝕、河流奪襲、侵蝕基準面等)
• 河流側蝕及其作用的結果(河漫灘的形成、曲流河的形成、截彎取直等)
• 巖溶作用(定義、巖溶作用發生的基本條件、所形成的的典型地貌)
• 冰川的刨蝕作用(定義,特征,侵蝕地貌(U形谷、刃脊、角峰、冰斗)的形成)
• 海蝕作用(定義,產生的特殊地貌(波切臺、波筑臺、海蝕崖、海蝕凹槽)的形成)
• 風蝕作用及其類型
(7) 搬運作用與沉積作用
• 搬運作用的定義
• 機械搬運及方式(推移、躍移、懸移、載移)
• 化學搬運作用及方式(膠體溶液、真溶液)
• 搬運過程中物質的變化(磨圓度、球度、分選度)
• 河流上游和下游搬運作用的差異、搬運物質的變化
• 地下水、冰川、風搬運的特點
• 沉積作用的定義,沉積作用的方式(機械沉積、化學沉積和生物沉積)
• 地面流水(片流、洪流)的沉積作用
• 河流的沉積作用(邊灘沉積與河漫灘、滯留礫石沉積,心灘沉積,天然堤與決口扇沉積,牛軛湖沉積、河口沉積)
• 沖積物的定義、沖積物的野外鑒定標志
• 潮濕氣候區、干旱氣候區湖泊沉積特點
• 冰川沉積及冰磧物特征
• 海洋沉積:濱海沉積、淺海沉積
• 成巖作用及主要方式
(8) 巖漿作用與變質運動
• 巖漿的定義及基本類型劃分
• 巖漿作用的定義和類型(噴出作用和侵入作用)
• 不同類型巖漿的溫度、粘滯度、火山噴發類型、火山地貌、巖漿巖礦物組成的差異
• 火山噴發的物質
• 巖漿的形成及演化
• 鮑文反應序列
• 變質作用
• 控制變質作用的因素
• 變質作用的方式
• 變質作用的類型
(9) 構造運動
• 構造運動的定義、類型(水平運動、垂直運動)
• 巖層的產狀三要素:走向、傾向、傾角
• 褶皺定義依據軸面產狀分類
• 褶皺要素
• 如何區分向斜和背斜、野外判斷褶皺的根本標志
• 斷裂、節理、斷層的定義
• 斷層要素、分類、野外識別依據
• 巖石圈垂直變位及其實例(河流階地、準平原、夷平面)
• 巖層的接觸關系(整合接觸,假整合,不整合)特點及其反映的地質意義
• 地震、震中、震源的概念
• 區分地震的震級和烈度
• 地震波及傳播特點
• 地震成因類型
(10) 巖石圈板塊構造
• 大陸漂移學說的內容
• 大陸漂移學說的證據
• 海底擴張學說的內容
• 海底擴張學說的證據
• 板塊構造學說的思想
• 巖石圈板塊的邊界類型
• 利用板塊構造學說,認識和理解全球火山、地震的分布。
(11) 地球系統科學
• 地球外部圈層對巖石圈的作用
• 巖石圈對地球外部圈層的作用
• 熱點、熱點的形成
(12) 地球系統的起源和演化
• 月球表面環境、地貌特征、地質作用、巖石類型
• 火星表面環境、地貌特征、地質作用、巖石類型
• 中生代以來潘基亞超大陸的裂解、漂移
(13) 人與自然
• 礦產資源、礦床、成礦作用等定義
• 主要能源礦產類型
• 煤的形成
• 油氣藏的形成(生、儲、蓋、圈、運、保)
• 生態系統的定義、生態平衡
• 地質災害定義、典型地質災害
• 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 溫室效應、溫室氣體
• 臭氧層的重要意義
• 全球變化
(14) 其它內容
• 綜合地層柱狀圖的一般內容(地層單位及其相互關系、地層之間的相互關系、巖漿巖與沉積巖層的相互關系等)
• 地質圖的構成(圖名、比例尺、國際分幅代號、主圖、綜合地層柱狀圖、圖切地質剖面圖、圖例等)
• 從地質圖上讀出區內地層、構造、巖石主要特點,通過讀圖能夠總結出研究區區域地質發展史的信息。
3、參考書目
推薦使用教材:汪新文主編《地球科學概論》(第二版), 地質出版社, 2013年出版。其它名稱為《普通地質學》、《地球科學概論》、《地質學基礎》等教科書,均可作為參考書。
4、考試題型
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讀圖題。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