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研招新聞 來源:北京師范大學 2013-12-11 相關院校:北京師范大學
2013年12月6日至8日,社會工作實務優秀案例評價標準研討會在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召開。會議期間,針對如何建設更加適應我國本土經驗的社會工作專業的問題,對話了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張秀蘭老師以及任課的香港大學梁祖彬教授。
社會工作專業在當前社會環境下的定位與創新
張秀蘭院長表示,在當前我國社會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不同的社會群體與弱勢人群所面對的困難日趨復雜。因此,社工專業的建設一定要以提供高質量專業化的民生服務為目標,從而解決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北師大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以人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專業價值觀的社工人才。不僅掌握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更熟悉我國社會政策,具備專業化的社會服務策劃、執行、督導、評估和研究能力,勝任針對不同人群及領域的社會服務與社會管理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在培養模式上,課程設置參照了香港和國外大學社會工作的課程設置;不僅核心課程將聘請香港及國外社會工作教師講授,學生的實習也將由受過培訓的、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社會工作者進行指導。同時,針對學校、企業等不同組織的社工培養模式也在積極探索之中。
“隨著中國政府購買社會服務,財政扶持的增加,社會工作專業的進步空間很大。這次三中全會提出了許多有關社會治理的新概念,包括建立健全現代社會服務體系、醫療體系等等。這些新的趨勢,使我對中國社工行業的前景發展非常有信心。”張秀蘭院長說。
從學術型碩士到專業型碩士的轉型創新
由于長期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如何從過去的學術型碩士轉變為更加強調服務能力的專業型碩士一直是我國社工專業改革的核心問題。
據張秀蘭院長介紹,為保證學生能有足夠的社工實習機會,北師大在全國將建設100所社會工作實習基地。同時,每一名社會工作專業的碩士生都要完成高達800小時的社會工作實習才能畢業,這一數字是過去的20倍。在課堂學習中,通過引入案例教學的模式,與學生的實踐工作形成有機的互動。在這種設計下,每周一三五學生參與社工實踐,二四六則回到教室進行理論學習。通過實踐與理論的緊密結合,實現社工學生在工作能力上的全面提升。
“在國外,一個社工專業學生的培養成本和培養一個醫生一樣高。”張秀蘭院長介紹。在社工事業較為發達的國家,一個合格社工的養成需要經過大量的社會服務實踐,而這些過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財物資料。為了保證學生質量,北師大社工項目堅持小而精的思路,班級規?刂圃25人以下,確保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足夠的資源以增進其工作能力。
聘請美國及香港教授引入西方社工經驗和理論
據介紹,鑒于本土社工教師實踐技能不足的情況,北師大社工項目積極從美國及香港聘請教師,這些教師全部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涉及老人、兒童家庭與青少年、社區發展與實踐、醫療精神衛生、學校社工、災害社工等與社會民生相關的各個方面。
考慮到西方及香港與大陸存在社會制度差異、民眾觀念差異、社工發展階段差異,面對不同的社會工作土壤,西方及香港的社工方法能否適用于大陸情況?社工教育能否適應大陸的學生培養?海外聘請的教授之一——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梁祖彬教授認為,海外教授將原本單一的社會工作者培養變得更多元化,他們帶來了西方實踐了很多年的社會工作經驗及理論,在傳授這些知識的同時也在了解國情及社會上正在發生的變化。在傳授方面,主要還是講香港是怎么做,如何適應大陸土壤先不說。先接受,慢慢變,相信人的問題、社會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一樣的。
在引進國際經驗的同時實現培養方式的本土化
在積極引進海外師資的過程中,北師大社工項目也著力實現社工培養方式的本土化。同時,由海外師資開設的每門課程都將配備1-3名中國教師全程聽課,記錄和匯總教學資料,整理出版該學科的課程教材。按照計劃,未來4年之中,海外教師授課的比例會逐年減少,最后中國教師將獨自承擔教學任務,這樣通過將教師培養和學生培養過程有機結合來實現社工專業發展的本土化。
“為了讓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與行業發展相連接,我們的教育理念也需要創新。我們希望通過搭建社工實踐基地、舉辦案例交流,國際合作等等的活動,最終實現建立一個面向全國高校開放的本土化的社工專業的共享平臺,共同探索社工事業發展的創新。”張秀蘭院長說。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