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院校動態 來源:武漢大學 2022-06-10 相關院校: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育人作為資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教育為導向、資助為手段、育人為目標,構建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不斷提升資助育人實效,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健全體制機制,完善資助育人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學校—學生工作部(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學院”三級資助管理體系,落實學生資助工作責任制,推動各級單位實現學生資助工作職權一致、權責一致、權能一致,實行資助責任全程擔負與超期追查機制,確保資助工作各個環節責任落實到崗、精確到人。制定《武漢大學學生資助工作管理辦法》等制度,打造“全員覆蓋、全程受助、全面受益”的經濟資助網絡。選優訓強學生資助工作骨干隊伍。重視資助骨干選拔,高標準、嚴要求選配資助工作專職隊伍。重視資助管理干部和工作骨干的培訓培養,高頻次、高質量舉辦在崗輪訓,定期實施集中培訓,努力鍛造具有復合知識結構和高超專業素質的學生資助戰線干部。推動學生資助力量下沉一線、聚焦基層。各學院設置學生資助工作專人專班,常態化開展“資助工作坊”等培訓活動,加強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對院系學生資助工作的業務指導。推動“開門辦資助”,堅持資助信息公開、事務公開,鼓勵全校師生對資助工作建言獻策。
注重精準高效,保障資助政策落實落細。精準識別資助對象,把好入口關。采取“信息采集,量化測評,民主評議,驗證核實”四段式和“班級—學院—學校”三級認定模式,形成“程序規范、指標明確、動靜結合”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方法。加強與相關部門聯系,建立數據庫信息網絡。針對入庫學生困難程度,建立動態管理的學生信息系統。聚焦重點困難群體,做好分層分類精準資助,提高資助效力。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實時監測資助“重合率”,保證資助對象精準、名額分配精準。精準落實資助發放。加強獎助學金統一管理,優化資金撥付流程,嚴格按照國家政策要求,探索改進資金撥付和發放機制,將學生資助經費及時足額發放到學生手中。定期清理無效失效資助賬戶。開設投訴電話、電子郵箱等多種信息反饋渠道,實現獎助金評選全程監督,遇到問題及時反饋、解決。準確定位資助發放有困難的單位和個人,“一院一案、一人一策”,確保全校資助金發放落實到位。實施“互聯網+資助”模式,精準研判資助需求。運用互聯網手段和大數據思維構建多重學生信息資源平臺,通過對學生家庭情況和在校期間生活、學業、心理、創業實踐和獎助等數據的交叉比對,分析學生的基本需求,了解學生的消費情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預警、及時解決。
強化思想引領,發揮資助工作育人功能。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導向,服務學生成長成才。以提升綜合素質為重點,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著力鑄魂育人。組織學生參加升國旗儀式和“在國旗下講話”活動,以重大紀念日為主題,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校。制定《武漢大學“珞珈自強”發展型資助計劃實施辦法》,打造“珞珈啟航”育人品牌,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加學業提升、社會實踐和綜合素質培訓項目,特別是獎勵資助學習成績優異、科研成績突出、綜合表現優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加高層次的學術交流和訪學活動。遴選培育資助典型,從2017年開始每年舉辦“榜樣珞珈”頒獎典禮,宣傳和表彰國家獎學金獲得者、自強之星。通過強化頒獎典禮的儀式感和榮譽感,加強學生感恩教育,發揮先進典型的良好示范效應。做好資助宣傳工作,營造濃郁氛圍。加強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挖掘“兩微一端”傳播資助正能量。利用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契機,加強對勵志典型的全方位宣傳,掀起學習榜樣、爭做榜樣的良好風尚。引導以資助對象為主要成員的學生自強社、大學生勤工助學服務總隊等社團,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聘請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擔任“學生資助宣傳大使”,組織“自強之星”開展宣講,普及國家資助政策,講好珞珈資助故事,用身邊的榜樣激勵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