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院校動態 來源:華南理工大學 2022-08-11 相關院校: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積極發揮辦學優勢和特色,以強化原始創新能力為導向,聚焦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領域“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圍繞“學科+平臺+項目+人才+政策”,著力構建“五位一體”的基礎研究支撐體系,努力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
筑根基,強化優勢基礎學科建設。以“基礎研究珠峰計劃”為引領,聚焦重要前沿與交叉領域,深入實施“基礎學科躍升計劃”,持續優化基礎學科專業布局,著力建設有特色的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農業科學、計算機科學等高水平基礎學科,打造支撐高水平基礎研究的學科群。探索構建創新交叉融合機制,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圍繞新興前沿交叉領域,布局一批原始創新能力強的新興交叉學科專業,成立未來技術學院、前沿軟物質學院、集成電路學院等,大力支持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等新興交叉學科建設發展。
建平臺,打造基礎研究支撐力量。面向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建設61個基礎研究類科研平臺,構建以國家重點實驗室為龍頭、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等多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為支撐的“1+N”基礎研究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推動形成引領高水平基礎研究的戰略科技力量。加快“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建設。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多次刷新單結聚合物異質結太陽電池能量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制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攻克制漿造紙清潔生產與水污染全過程控制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難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擔重任,推進原始創新重大項目。以服務國家需求為導向,瞄準新材料、碳中和、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等重點前沿領域,積極承擔國家基礎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務,近三年共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22項。圍繞重大前沿科學難題,支持開展“非共識項目”和“無人區”問題的探索,提升引領學術發展的能力,在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上全力攻堅,推動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研制出氧化物全彩色柔性顯示屏,原創性成果“聚集誘導發光”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育人才,建設一流基礎研究團隊。持續發揮人才資源優勢,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積極引進活躍在學術前沿、具有創新性思維和戰略性構想的杰出人才以及高水平基礎研究團隊。圍繞基礎研究重點領域,打造由院士領銜的高水平創新人才隊伍和科學家群體。出臺新時代青年教師發展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注重構建青年人才發展支撐體系,有針對性地解決青年人才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切實加強人才配套支持,助力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
優政策,營造良好科技創新環境。建立符合基礎研究特點的人才評價標準,推動形成公開、公正、開放、多元化的科學評價體系,營造潛心向學、鼓勵探索、寬容失敗、求真求實的創新文化氛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支持人才合理有序流動,持續優化人才隊伍結構,推進“預聘—長聘”制度改革,開展“一院一策”招聘方案的論證及審批工作。以“高門檻、高待遇、高水平、小而精”為基本原則,深入推進教學科研崗位分類管理。完善教研系列人才年薪結構,出臺二級學院配套待遇實施辦法,創新人才雙聘共享機制,探索構建靈活高效的人事制度體系,為人才靜心科研、潛心育人提供良好環境。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