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院校動態 來源: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2023-07-07 相關院校:重慶交通大學
重慶交通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全校工作突出位置,系統謀劃、整體推進、閉環落實,全方位全過程做好就業工作,多措并舉促進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加強組織領導,凝聚工作合力。落實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書記、校長任雙組長的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將就業工作納入學校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以及學院黨政聯席會固定議題,書記校長帶頭“訪企拓崗”,指導“春季攻堅”“百日沖刺”等促就業行動,著力構建“校—院—系—師”四級聯動的就業工作體系。建立健全周通報、旬研判、月調度的工作機制,將就業工作納入每季度院長例會“賽馬比拼”報表內容,在年度考核中持續提升就業工作的比重,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出臺促進全員參與就業的激勵政策,引導全體教職工關心支持就業工作,積極利用專業教師、校友等資源,大力拓展崗位渠道,為畢業生推薦更多適合的崗位,充分匯聚促就業的工作合力。
服務重大戰略,優化培養模式。圍繞服務交通強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戰略發展需求,明確各學科專業的培養目標與就業面向,持續調整優化專業結構。深化與相關用人單位合作,加強與“就業育人”項目合作單位聯動,建立新材料、大數據、新能源等10余個人才培養實驗班,加快培養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結合畢業生生源地、就業意愿等實際因素,錨定成渝地區作為推動畢業生就業的“主戰場”。學校領導多次率隊走訪重慶南岸、銅梁、璧山、永川、江津、涪陵和成都高新區、川渝高竹新區等地“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園區,邀請400余家用人單位來校開展近20場專場招聘活動,提供就業崗位超7000個。圍繞工程實施人才培養,組織走訪川藏鐵路、平陸運河等重大工程承建單位,深入挖掘優質就業崗位,推薦畢業生投身重點工程領域建功立業。積極探索校企聯合培養模式,聯合相關企業舉辦系列“3+1”人才培養創新實驗班,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推動學生“學習—就業”的過程充分銜接。與相關中央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整合科研平臺項目、學科專業競賽、畢業設計實踐等資源,強化職業能力訓練,不斷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關注重點群體,加大幫扶力度。堅持“扶志、扶智、扶職”的理念,重點關注困難畢業生群體,積極開展融合物質幫助、情感支持、精神激勵等多元化的就業幫扶工作。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每年面向困難畢業生,發放求職補貼100余萬元。舉辦勵志成才分享會、“國獎面對面”分享會、班級感恩教育主題班會等,面向2023屆畢業生,征集180余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致母校的一封信》,引導經濟困難學生立志成才、感恩國家、回報社會。連續10余年實行“135”學業幫扶制度,即1名優秀朋輩,學院黨委、教工黨支部、學生黨支部3類黨組織,學院領導、系主任、科級干部、輔導員、學業導師5類教師分別幫扶1名學業困難學生,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成立大學生思源成才協會,以強化自我管理服務促進就業能力提升,分類組織開展研究生考試、公務員招錄等培訓,開展“朋輩一對一”“師生一對一”“單位一對一”幫扶活動;建立專門工作群,點對點向用人單位推薦畢業生,積極開發挖掘政策性崗位資源,千方百計幫助困難畢業生盡快就業。
強化就業指導,促進能力提升。把就業工作作為“三全育人”的重要內容,堅持以學生為本,注重抓前端、精方向、優過程、重結果。為每名大一新生發放《生涯發展規劃手冊》,引導學生樹立生涯規劃的意識。建立不同階段各有側重的全過程指導服務體系,邀請“就業育人”項目合作單位代表等,常態化走入學校開展“職業大講堂”“就業大講堂”等活動。定期對尚未就業的畢業生進行就業意愿問卷調查,精準了解學生個性需求,建立個人求職“畫像”,根據畢業生的求職意愿分類施策。每學期針對性舉辦“路石”訓練營等10余場職業能力提升訓練營;面向求職政策性崗位的畢業生,邀請相關部門來校舉辦專題講座或輔導近10場;對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學生,舉辦創業實戰訓練營,提供相關演練平臺,幫助學生增強創新創業能力。加大崗位推介力度,通過推送一條信息、撥打一個電話、修改一份簡歷等方式,努力幫助畢業生提高求職成功率,盡早就業、順利就業。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