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招生簡章 來源:華南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網 2023-09-19 相關院校:華南師范大學
附件1:2024年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對象要求.xlsx
華南師范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廣東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及廣東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現有“三校區四校園”,包括廣州校區石牌校園、大學城校園,佛山校區南海校園和汕尾校區濱海校園,總占地面積5328畝。學校設4個學部、42個學院、14個研究院(中心),1個書院。
學校學科建設成效明顯。物理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馬克思主義學院獲批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心理學、體育學、教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4個學科進入A類學科,其中心理學獲評A+。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社會科學總論、數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物理學、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臨床醫學等11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1%,其中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5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5‰。
學校人才培養體系完備。下設61個人才培養單位,覆蓋12個學科門類,共有97個本科專業,33個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2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0個博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現有全日制學生43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9000余人、碩士研究生12000余人、博士研究生約1400人。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9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7門,省級以上一流本科課程141門,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個;是全國唯一同時獲評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全國首批創新創業教育示范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全國首批師德師風建設基地的師范大學。
學校師資隊伍結構良好。現有教職工5050人,其中專任教師數2584人,正高681人、副高666人,擁有國家級人才194人、省級人才249人。院士(含雙聘和外籍)8人,國家教育部重大人才項目15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人,“國家特支計劃”領軍人才1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3人,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10人,國家四青人才45人,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30人,廣東省重大人才項目49人,廣東省特支計劃入選者48人。全國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 2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6 人,省級勞動模范 9人,省級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6人。
學校科研創新基礎扎實。擁有“綠色光電子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高能高安全性動力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及隔膜材料與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科研平臺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部級科技類科研平臺63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心理應用研究中心、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基地等人文社科國家部委和省級科研平臺51個。學校教師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和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先后三屆獲得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擁有殷墟甲骨文、戰國出土文獻、商周金文等絕學成果。與清遠、肇慶、番禺、梅州等地政府共建4個異地科研機構,獲批3個省級新型研發機構,與國內企業共建36個產學研基地。
學校教師教育特色彰顯。師范生培養覆蓋普通教育、特殊教育、職業教育全領域,學前、小學、中學全學段,本碩博全層次,專業設置、招生規模和比例均居全國重點師范大學前列。作為基礎教育的“工作母機”,學校致力于提升廣東教師隊伍質量,打造南方教育高端智庫,服務廣東教育綜合改革,建設優質附校資源,輻射影響全國基礎教育發展。學校是教育部“國培計劃”海外培訓項目執行辦公室和“雙名”(名師名校長)領航基地、示范性項目和教師遠程培訓機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修基地,廣東省基礎教育“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項目執行辦公室及培養基地。學校在服務港澳教育發展方面具有深厚的歷史基礎和先發優勢,培養培訓的澳門中小幼教師曾占教師總數七成。
學校對外交流合作頻繁。遵循“融入灣區、深耕東南亞、經略‘一帶一路’、走向世界”的理念,主動服務國家開放大局和區域發展需求。學校加入了LHCb、BESIII、STAR實驗國際合作組,東南亞研究中心、東帝汶中心和港澳研究中心獲批為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與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合作共建“粵港量子物質聯合實驗室”。東南亞學術交流機制常態化,在東南亞7個國家設立了8個海外研究基地。分別在香港、澳門和馬來西亞設立了境外教學點,在海外建立了3所孔子學院,其中2所獲評“全球先進孔子學院”。
學校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教育報國為使命,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立足廣東、輻射全國、面向世界,培養更多“四有”好老師和適應高質量發展的各類人才,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智力支持和文化服務,朝著本世紀中葉基本建成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綜合性、創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學宏偉目標勇毅前行。
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類型為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全日制)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其中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包括教育、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法律、音樂、舞蹈、美術與書法、設計、國際中文教育、體育、電子信息、應用心理、翻譯、金融、新聞與傳播、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社會工作、會計、出版、國際商務、博物館、資源與環境、材料與化工、生物與醫藥、應用統計碩士等。
一、報考條件
(一)報名申請我校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身心健康。
2.申請人必須是具有推薦免試授權高校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并獲得所在院校推薦免試資格,推薦手續完備,材料齊全。
我校接收推免生的具體內容請查閱《華南師范大學2024年接收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章程》。
(二)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畢業后到錄取當年9月1日前,下同)或2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在復試時必須提交與報考專業相同或相近的5門以上本科專業課主干課程成績單。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的人員。
(6)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注意:我校部分招生專業(領域)不接收統考生或同等學力考生報考,請考生報考前務必參閱《華南師范大學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三)報名參加以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所報專業的報考條件:
1.報名參加法律(非法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二)中的各項要求。
(2)報考前所學專業為非法學專業。
2.報名參加法律(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二)中的各項要求。
(2)報考前所學專業為法學專業(獲得法學第二學士學位的人員可報考)。
3.報名參加工商管理125100、公共管理125200、工程管理125601、旅游管理125400、教育碩士中的教育管理045101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二)中第1、2、3各項的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含3年)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學歷后,有5年以上(含5年)工作經驗,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或已獲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后有2年以上(含2年)工作經驗的人員。注意:上述專業中我校只有工商管理125100、旅游管理125400專業學位招收同等學力考生。
(3)我校非全日制教育碩士、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碩士生統一安排在寒暑假授課。非全日制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四個專業學位碩士生安排在周末授課,寒暑假不上課。非全日制應用心理專業學位碩士生主要安排在周末或寒暑假授課。
4.報名參加除法律碩士(非法學)、法律碩士(法學)、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工程管理碩士、旅游管理碩士、教育碩士中的教育管理外的其他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二)中的各項要求。
★注意事項★
碩士研究生按其學習方式分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兩種。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招生依據國家統一要求,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
碩士研究生按其就業方式分為定向就業和非定向就業兩種類型。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業;非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按本人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辦法就業。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年限內,全脫產在校學習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的修業年限(一般應適當延長基本修業年限)內,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
請考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學習形式和就業方式報考。我校所有非全日制方向只招收定向就業生。
二、報名辦法
具有推薦免試資格的考生,須在國家規定時間內登錄“全國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免初試、轉段)信息公開暨管理服務系統”(網址:http://yz.chsi.com.cn/tm)填報志愿并參加復試。在規定截止日期前仍未被招生單位錄取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資格。已被招生單位錄取的推免生,不得再報名參加當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否則取消其推免錄取資格。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兩個階段。所有考生均須在規定時間內參加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進行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逾期不再補辦。
★報考點選擇★
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絡確認手續。
其他考生應選擇工作或戶籍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絡確認手續。
(一)網上報名
1.網上報名時間為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
網上預報名時間為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應在規定時間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網址:http://yz.chsi.com.cn,以下簡稱“研招網”)瀏覽報考須知,并按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以及報考招生單位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上報名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
3.網上報名填寫報考信息時注意事項:
(1)考生只能填報一個招生單位的一個專業。
(2)考生(包括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的人員),應按要求如實填寫學習情況和提供真實材料。
(3)考生要如實填寫本人所受獎懲情況,特別是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程中因違紀、作弊所受處罰情況。對弄虛作假者,我校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嚴肅處理。
4.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生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未能通過學歷(學籍)網上校驗的考生,應在招生單位規定時間內按要求完成學歷(學籍)核驗。
5.我校不招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
6.符合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并申請享受照顧政策的考生,須在網上報名時按要求填報相關信息,并如實填寫少數民族身份及定向就業少數民族地區。
7.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高校學生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含高職)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下同〕。考生報名時應當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伍前的入學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復試前須向招生單位提供《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進行復核。
我校只有法學院的法律(非法學)(035101)專業、體育科學學院的體育教學(045201)專業、心理學院的應用心理(045400)專業和計算機學院的計算機技術(085404)、軟件工程(085405)專業等5個專業接受“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考生報考,具體見《華南師范大學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8.考生應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選擇填報志愿并選擇報考點。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網上確認、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9.考生應當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并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10.考生網上報名成功后,應通過定期查閱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招生單位官方網站等方式,主動了解網上確認、考試安排及注意事項等,積極配合完成相關工作。
11.考生應當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二)網上確認
1.報考點網上確認時間
華南師范大學報考點網上確認時間由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根據國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區報考組織情況確定(以我校最新公告為準http://yz.scnu.edu.cn/)。選擇其他報考點的考生應留意所選報考點的公告,在規定的時間進行網上確認。
2.網上確認要求
(1)考生網上確認應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證書(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校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還應提交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未通過網上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在網上確認時應提供學歷(學籍)認證報告。
所有考生均要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2)考生按報考點規定配合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3)報考點和招生單位發現有考生偽造、變造證件時,應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三、考生報考資格審查
我校對考生報考信息和網上確認材料進行全面審查,并重點核查考生填報的學歷(學籍)信息,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準予考試。未通過網上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我校將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提供權威機構出具的認證報告后,再準予考試。
四、初試
(一)考生應當在考前十天左右,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下載打印《準考證》。《準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或書寫。
(二)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考證》及有效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和復試。
(三)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時間為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試時間超過3小時或有使用畫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試科目在12月25日進行(起始時間8:30,截止時間由招生單位確定,不超過14:30)。
考試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不在規定日期舉行的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國家一律不予承認。
(四)初試科目。
12月23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論、管理類綜合能力
12月23日下午 外國語
12月24日上午 業務課一
12月24日下午 業務課二
12月25日 業務課二(考試時間超過3小時或有使用畫板等特殊要求的)
每科考試時間一般為3小時;我校初試科目請參閱《華南師范大學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初試方式均為筆試。
(五)考生須到報考點指定的考場考試。考生入場時須接受考試安全檢查。考生在每科考試開考15分鐘后不得入場。初試交卷出場時間不得早于每科考試結束前30分鐘,具體出場時間由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規定,交卷出場后不得再進場續考,也不得在考場附近逗留或交談。
五、調劑
我校調劑政策待初試結束后,視第一志愿生源上線情況而定。調劑工作的具體要求和程序由招生單位按教育部錄取政策確定并公布。屆時,考生可通過“研招網”調劑服務系統填寫報考調劑志愿。
六、復試
復試是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我校負責組織和具體實施。復試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一)推免生復試請查閱《華南師范大學2024年接收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章程(含直博生)》(http://yz.scnu.edu.cn/)。
(二)我校將根據教育部公布的“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并參考專業招生計劃,確定我校各專業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分數線,差額復試。
(三)工作單位和戶籍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業單位為原單位的少數民族在職人員考生,可按規定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
(四)我校各招生單位在復試前應對考生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學歷證書、學生證等報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資格進行嚴格審查,對不符合規定者,不予復試。
對考生的學歷(學籍)信息有疑問的,我校將要求考生在規定時間內提供權威機構出具的認證報告。未能如期提供認證報告的,將不予復試。
少數民族考生身份以報考時查驗的身份證為準,復試時不得更改。少數民族地區以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的《全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簡表》為準。
(五)對以同等學力身份(以報名時填報的信息為準)報考的考生,復試時,應加試至少兩門與報考專業相關的本科主干課程。加試方式為筆試。報考工商管理碩士、旅游管理碩士的同等學力考生可不加試。
(六)會計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工程管理碩士和旅游管理碩士的思想政治理論考試由我校在復試中進行,成績計入復試總成績。
(七)復試包括復試科目考核、綜合素質考核兩個部分。有關復試時間、地點、程序及其他具體要求可在復試前留意我校招生考試處和各二級招生單位的公告。全部復試工作一般應在2024年4月底前完成。招生單位認為有必要時,可對考生再次復試。
(八)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赴外漢語教師志愿者”等項目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內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初試總分加10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退役大學生士兵達到報考條件后,3年內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總分加10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報考(含調劑)“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的,不享受退役大學生士兵初試加分政策。在部隊榮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人員,符合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條件的,可申請免試(初試)攻讀碩士研究生。
參加“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項目服務期滿、考核稱職以上的考生,3年內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初試總分加10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其中報考人文社科類專業研究生的,初試總分加15分。
加分項目不累計,同時滿足兩項以上加分條件的考生按最高項加分。招生單位應對加分項目考生提供的相關證明材料進行認真核實。
(九)所有參加復試的考生在復試期間必須在我校指定的醫院進行體檢。體檢要求我校根據《殘疾人教育條例》和《教育部辦公廳 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號)等文件規定,參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教學〔2003〕3號)要求進行。
七、錄取
(一)根據考生初試、復試成績,政審情況及體檢結果,按照“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保證質量”的原則進行錄取。
1.復試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2.同等學力考生復試加試科目不及格者不予錄取。
3.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考核作為重要內容和錄取的重要依據,對于政治態度、思想表現、道德品質、遵紀守法、誠信狀況等方面考核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4.不參加體檢或體檢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二)碩士研究生就業方式分為定向就業和非定向就業。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應當在被錄取前與招生單位、用人單位分別簽訂定向就業合同。考生因報考碩士研究生與所在單位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復試或無法錄取,我校不承擔責任。
(三)新生應按時報到。不能按時報到者,須有正當理由和有關證明,并向我校相關部門請假。無故逾期兩周不報到者,取消入學資格。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在2024年9月1日前未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者,錄取資格無效。
新生報到后,我校將對其進行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專業素質、健康狀況等全面復查,發現有不符合標準者按照本單位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對新生復查期間的舉報情況、調查情況、處理情況須在全校范圍內公開。
(四)被錄取的新生如保留入學資格(錄取資格無效的除外),須在錄取前由本人提出申請,經我校同意,可以參加工作1至2年,再入學學習。
八、違規處理
對在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中違規或作弊的考生,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教育部令第33號)嚴肅處理。情節特別嚴重的,可給予暫停參加各種國家教育考試1至3年的處理,同時,對在校生,由其所在學校按有關規定給予處分,直至開除學籍;對在職考生,有關部門將通知考生所在單位,由考生所在單位視情節給予黨紀或政紀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弄虛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論何時,一經查實,即按有關規定取消報考資格、錄取資格或學籍。
相關單位應將考生在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中的違規或作弊事實記入《國家教育考試誠信檔案》,并將考生的有關情況通報其所在學校或單位,記入考生人事檔案,作為其今后升學和就業的重要參考依據。
九、關于廣東省公費定向培養粵東西北中小學教師計劃的說明
我校在教育碩士的部分招生領域中開設廣東省公費定向培養粵東西北中小學教師計劃,定向地區屆時以省級部門下達最新文件為準,報考時請留意招生目錄中的備注說明。
十、其他事項
(一)我校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的招生計劃為初步計劃,實際招生計劃將會根據我校各招生單位接收推免生人數和教育部最終下達我校的招生計劃進行調整。擬接收推免碩士研究生和直博生人數以最后教育部推免生系統確認的錄取人數為準。
(二)我校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所公布的招生計劃包括粵港澳大灣區聯合培養、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碩士點建設單位聯合培養等各類專項,具體招生專業和指標計劃以復試階段公布為準。
(三)考生務必認真、詳盡、準確填寫檔案所在單位和通訊地址,通訊地址主要用于寄發錄取通知書和調檔函等材料,如因地址不詳而出現投遞失誤等問題,我校概不負責。
(四)定向就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回定向單位就業。非定向就業碩士研究生畢業時采取畢業研究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方式,落實就業去向。我校及所在地省級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負責辦理相關手續。
(五)未通過網上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須在網上確認時提供學歷認證報告;持境外學歷證書報考的考生,須通過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持軍校學歷證書報考的考生,須通過教育部學歷認證。上述考生均須按照我校要求提供認證報告。
(六)現役軍人報考碩士研究生及軍隊系統的招生單位招收碩士研究生,按解放軍總政治部規定辦理。
(七)由于學院搬遷、培養、實習等原因,具體培養所在校區可能會發生變化,具體以培養單位的安排為準。
十一、學宿費
(一) 2024級學費標準:
序號 |
專業類別 |
收費標準 (元/生•學年) |
學制 |
1 |
全日制學術型碩士 |
8000 |
三年 |
2 |
全日制教育碩士(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數學、學科教學•英語) |
22000 |
三年 |
3 |
全日制教育碩士(學科教學•地理、學科教學•生物、學科教學•思政、教育管理) |
20000 |
三年 |
4 |
全日制教育碩士(學科教學•化學) |
21000 |
三年 |
5 |
全日制教育碩士(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數學、學科教學•英語、學科教學•地理、學科教學•生物、學科教學•化學、學科教學•思政、教育管理除外) |
18000 |
三年 |
6 |
全日制應用心理碩士 |
22500 |
兩年 |
7 |
全日制體育碩士 |
18000 |
三年 |
8 |
全日制國際中文教育碩士 |
22000 |
兩年 |
9 |
全日制法律碩士 |
20000 |
三年 |
10 |
全日制新聞與傳播碩士 |
21000 |
兩年 |
11 |
全日制金融碩士 |
35000 |
兩年 |
12 |
全日制翻譯碩士 |
28000 |
兩年 |
13 |
全日制會計碩士 |
35000 |
兩年 |
14 |
全日制國際商務碩士 |
22500 |
兩年 |
15 |
全日制社會工作碩士 |
19000 |
兩年 |
16 |
全日制出版碩士 |
22000 |
兩年 |
17 |
全日制電子信息碩士 |
16000 |
三年 |
18 |
全日制工商管理碩士 |
35000 |
兩年 |
19 |
全日制音樂碩士、舞蹈碩士、美術與書法碩士、設計碩士 |
28000 |
三年 |
20 |
全日制應用統計碩士 |
22500 |
兩年 |
21 |
全日制生物與醫藥碩士 |
16000 |
三年 |
22 |
全日制材料與化工碩士 |
12000 |
三年 |
23 |
全日制資源與環境碩士 |
16000 |
三年 |
24 |
全日制博物館碩士 |
19000 |
兩年 |
25 |
非全日制教育碩士(學科教學•語文、教育管理) |
20000 |
三年 |
26 |
非全日制教育碩士(學科教學•英語) |
22000 |
三年 |
27 |
非全日制教育碩士(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英語、教育管理除外) |
18000 |
三年 |
28 |
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碩士(MBA) |
80000 |
三年 |
29 |
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碩士(MPA) |
30000 |
三年 |
30 |
非全日制工程管理碩士(MEM) |
28000 |
三年 |
31 |
非全日制應用心理碩士(MAP) |
48000 |
三年 |
32 |
非全日制體育碩士 |
18000 |
三年 |
33 |
非全日制旅游管理碩士 |
26000 |
三年 |
(二)住宿費標準:最高1600元/生•學年。具體收費標準以學校后勤管理處住宿安排為準。
備注:上述收費標準以廣東省物價管理部門的最終批復為準。
十二、獎助體系
學校現有的獎勵資助種類如下,全日制研究生符合條件者可申請:
1.國家獎學金:20000元/生。國家獎學金的獎勵名額及標準均以當年國家下達文件為準。
2.學業獎學金:碩士一等獎每年8000元/生,獲獎比例40%,碩士二等獎每年5000元/生,獲獎比例40%,碩士三等獎每年1000元/生,獲獎比例20%。
3.國家助學金:每年6000元/生(有固定工資收入者除外);
4.社會捐贈獎助學金。
5.研究生“三助一輔”崗位津貼:助管800元/月,助教600元/月,兼輔1000元/月。
6.國家助學貸款。
7.研究生臨時困難補助。
8.上述獎助辦法和通知詳閱研究生院網站,其它二級招生單位設立獎助政策可登錄各二級招生單位網站查閱。
備注:以上各條款如有變動,以學校最新規定為準。
十三、聯系方式
華南師范大學招生單位代碼:10574
招生考試處:聯系電話(020)85213863
E-mail:zsb03@scnu.edu.cn
網址:http://zkc.scnu.edu.cn
通訊地址:廣州市天河區中山大道西55號華南師范大學招生考試處
郵政編碼:510631
華南師范大學招生考試處
2023年9月
各二級招生單位聯系方式
代碼 |
二級招生單位名稱 |
聯系電話及聯系人 |
網站 |
001 |
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
聯系電話:020-85211425 聯系人:孫老師 |
http://zhx.scnu.edu.cn/ |
002 |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
聯系電話:020-39310586 聯系人:陳老師 |
http://ggy.scnu.edu.cn/ |
003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碩士招生 聯系電話:020-39310352 聯系人:林老師 工商管理碩士MBA招生 聯系電話:020-39310722 聯系人:王老師 |
http://em.scnu.edu.cn/
http://mba.scnu.edu.cn/ |
004 |
法學院 |
聯系電話:020-39310085 聯系人:吳老師、陳老師 |
http://fxy.scnu.edu.cn/ |
005 |
教育科學學院 |
聯系電話:020-85211326 聯系人:王老師 |
http://jky.scnu.edu.cn/ |
006 |
教育信息技術學院 |
聯系電話:020-85216460 聯系人:張老師、胡老師 |
http://site.scnu.edu.cn/ |
007 |
體育科學學院 |
聯系電話:020-39311236 聯系人:江老師 |
http://sport.scnu.edu.cn/ |
008 |
文學院 |
聯系電話:020-39310283 聯系人:何老師 |
http://wxy.scnu.edu.cn/ |
009 |
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
聯系電話:020-85215121 聯系人:殷老師 |
http://sfs.scnu.edu.cn/ |
010 |
音樂學院 |
聯系電話:020-39310126 聯系人:羅老師 |
http://music.scnu.edu.cn/ |
011 |
美術學院 |
聯系電話:020-85213550 聯系人:鐘老師 |
http://aol.scnu.edu.cn/ |
012 |
歷史文化學院 |
聯系電話:020-85216409 聯系人:李老師 |
http://lswh.scnu.edu.cn/ |
013 |
數學科學學院 |
聯系電話:020-85210816 聯系人:黃老師 |
http://maths.scnu.edu.cn/ |
014 |
物理學院 |
聯系電話:020-39310372 聯系人:楊老師、鄧老師 |
http://physics.scnu.edu.cn/ |
015 |
信息光電子科技學院 |
聯系電話:020-39310311 聯系人:聶老師 |
http://ioe.scnu.edu.cn/ |
016 |
化學學院 |
聯系電話:020-39310380 聯系人:劉老師 |
http://sce.scnu.edu.cn/ |
017 |
地理科學學院 |
聯系電話:020-85214766 聯系人:殷老師 |
http://geography.scnu.edu.cn/ |
018 |
生命科學學院 |
聯系電話:020-85215535 聯系人:方老師 |
http://life.scnu.edu.cn/ |
019 |
計算機學院 |
聯系電話:020-85211353-108 聯系人:羅老師、周老師 |
http://cs.scnu.edu.cn/ |
020 |
生物光子學研究院 |
聯系電話:020-85211436-8108 聯系人:劉老師 |
http://biop.scnu.edu.cn/ |
021 |
半導體科學與技術學院 |
聯系電話:0757-86667962 聯系人:何老師 |
http://semi.scnu.edu.cn/ |
022 |
國際文化學院 |
聯系電話:020-85217031 聯系人:張老師 聯系電話:020-85210005 聯系人:姜老師 |
http://cicgz.scnu.edu.cn/ |
023 |
旅游管理學院 |
聯系電話:020-39311060 聯系人:王老師 |
http://stm.scnu.edu.cn/index.html |
024 |
心理學院 |
聯系電話:020-85216483 聯系人:孫老師、曾老師 |
http://psy.scnu.edu.cn/ |
025 |
華南先進光電子研究院 |
聯系電話:020-39313713 聯系人:董老師 |
http://aoe.scnu.edu.cn/ |
028 |
軟件學院 |
聯系電話:0757-86687735 聯系人:邱老師 |
http://ss.scnu.edu.cn/ |
029 |
國際商學院 |
聯系電話:0757-86687180 聯系人:李老師 |
http://ibc.scnu.edu.cn/ |
030 |
腦科學與康復醫學研究院 |
聯系電話:020-85216832 聯系人:何老師 |
http://ibrr.scnu.edu.cn/ |
031 |
職業教育學院 |
聯系電話:0660-3808183 聯系人:吳老師 |
http://zyjy.scnu.edu.cn/ |
033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聯系電話:020-85210042 聯系人:徐老師、董老師 |
http://mks.scnu.edu.cn/ |
034 |
環境學院 |
聯系電話:020-39311265 聯系人:陳老師 |
http://soe.scnu.edu.cn/ |
035 |
教師教育學部 |
聯系電話:020-85211707 聯系人:魏老師 |
http://cte.scnu.edu.cn/ |
036 |
城市文化學院 |
聯系電話:0757-86687972 聯系人:招老師 |
http://cswh.scnu.edu.cn/ |
037 |
量子物質研究院 |
聯系電話:020-39337116 聯系人:陳老師 |
http://iqm.scnu.edu.cn/ |
038 |
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院 |
聯系電話:020-39310373 聯系人:吳老師、梁老師 |
http://sts.scnu.edu.cn/ |
040 |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
聯系電話:0757-86637051 聯系人:包老師、張老師 |
http://eie.scnu.edu.cn/ |
041 |
人工智能學院 |
聯系電話:0757-86636927 聯系人:林老師 |
http://ai.scnu.edu.cn/ |
042 |
北斗研究院 |
聯系電話:0757-86668015 聯系人:何老師 |
http://bd.scnu.edu.cn/ |
043 |
材料與新能源學院 |
聯系電話:19106600159 聯系人:茹老師 |
http://smne.scnu.edu.cn/ |
044 |
基礎教育學院 |
聯系電話:13966030658 聯系人:汪老師 |
http://fe.scnu.edu.cn/ |
045 |
東南亞中文教師教育學院 |
聯系電話:020-85210103 聯系人:馮老師 |
http://dny.scnu.edu.cn/ |
046 |
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 |
聯系電話:0660-3808167 聯系人:游老師 |
http://ds.scnu.edu.cn/ |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