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研招新聞 來源:東南快報 2014-05-23 相關院校:廈門大學
許劍輝是廈門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的研究生,卻放棄20萬元年薪的工作投身長樂文武砂鎮洽嶼村,當了一名村官。2年時間,他帶著村民搞起立體水產養殖,提高了農民收入,“搗鼓”出了20多項發明,其中15項還申請獲得專利。
帶領村民搞起立體水產養殖許劍輝,1985年出生,長樂金峰人,是廈門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研究生。2012年畢業那年,不僅學校要保送他讀博士,而且一家事業單位也招錄了他,甚至一家省級的企業以20萬元年薪聘請他。但許劍輝卻放棄這些機會,直接報名參加考試,到長樂文武砂洽嶼村當了一名村官。開始,所有人對許劍輝的做法很不理解,但許劍輝有自己的想法,他更希望去一個能鍛煉自己社交能力的崗位。一到洽嶼村,許劍輝便開始走村串戶。洽嶼村沒有企業,村民收入靠的是種田、養豬以及水產養殖,人均年收入僅有5500元,低保戶和五保戶仍住在簡陋的石頭房內。洽嶼村的窮困落后并沒有使許劍輝打退堂鼓。開始,許劍輝決定建設農村合作專業社,但是沒有行通。許劍輝轉而帶領村民大力發展水產養殖。由于此前有村民養殖了一種魚賺到錢,不少村民因此“盲目跟風”,造成養殖的魚品種單一,村民被采購商“壓榨”。于是,他便琢磨著拓寬村民售魚的渠道,搭建一個網絡銷售平臺。正好福建省農科院下屬的一個網站,為他創造了條件。并解決村民養殖魚品種單一的問題。
單去年一年,洽嶼村村民養殖的魚池每畝就增加了2000到3000元。
琢磨出20多項發明
在許劍輝的家中,記者見到,許劍輝獲得的10多本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證書。許劍輝說,大學本科時,他就喜歡搞一些發明創造,而這一愛好,也幫他解決了農民一些實際生產生活問題。文武砂洽嶼村緊鄰大海,有著養殖水產的優勢,但同樣存在一個弊端,那就是臺風多發。每年進入臺風多發季節,洽嶼村的村民總要損失慘重。如何幫助村民減輕受臺風帶來的影響,一直困擾著他。有一次,許劍輝正在看電視,一期國家地理的節目提到臺風一來,魚兒通常會躲到20多米深的水域躲避風浪,因為20多米深的水域受臺風的影響很小。受到啟發,許劍輝心想“何不發明個升降漁網,臺風一來,村民可以把魚兒下降到一定深度,不就能避開風浪,減輕損失。”于是,許劍輝在家里自己搗鼓,發明設計出了調試升降漁網,該發明設計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實用新型專利。許劍輝說,該項專利目前還處于試驗階段,還需進一步實踐改進完善。許劍輝發明的東西還不止調試升降漁網。
當村官2年時間,他對農機和農村生活用具進行改進,發明設計了20多項與農業和漁業生產有關的發明,其中15項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頒發的專利證書。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