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招生簡章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4-10-22 相關院校: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一、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簡介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坐落在遼寧省撫順市風景秀麗的渾河岸畔,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學校1950年始建于大連,是新中國第一所石油工業學校;1953年遷至撫順辦學;1958年升格為撫順石油學院;2000年2月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劃轉為遼寧省人民政府領導,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為主”的管理體制;2000年10月撫順煤炭工業學校整體并入;2002年2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建校64年來已培養10萬多名畢業生,其中大部分已經成為我國石油石化、煤炭等各行業的各級管理干部和技術骨干。
學校已發展成為以石油石化為特色,工、理、經、管、文、法、教等七大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教育部確定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資格單位、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基礎培訓基地、少數民族本科專科預科生培養基地,是遼寧省石油化工緊缺本科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新老校區連成一片,成為融教學、科研、人文、生態于一體的具有現代風格的大學園區。學校占地面積1906畝,校舍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館藏圖書117.7萬冊,各類運動場所面積近1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設備總值1.72億元。
學校有在校學生23571人,其中研究生1377人、本科生17174人、高職專科生1962人、成教本專科1757人、少數民族生1037人、留學生264人。現有教職工1509人,專任教師978人,博士生碩士生導師244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47.1%,具有研究生學位的教師占85.7%,有19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被評為遼寧省攀登學者,20人入選國家和省的百千萬人才工程,55人為國家和省部級科技專家、學科帶頭人、特聘教授和優秀骨干教師。
學校設有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部,研究生、石油化工、化學與材料、環境與生物、信息與控制、計算機與通信、機械工程、石油天然氣、經濟管理、數理、外國語、馬克思主義、體育、礦業工程(職業技術)、順華能源、繼續教育、教育實驗、國際教育、民族教育和營口大學園石油化工等20個學院。現有2個聯合培養博士點,1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4個工程碩士領域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授權點,52個本科專業,26個高職專科專業。建成遼寧省高等學校一流特色學科2個、省級重點學科和重點資助學科5個、省級高校創新團隊4個、省級高校教學團隊9個。
現有國家特色專業4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6個(含碩士研究生專業1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國家實踐教育中心1個、省級特色專業和重點支持專業4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示范專業5個、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6個、省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和工程實踐教育中心8個、省級精品課程和資源共享課18門。
學校集中力量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建成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20個,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研究基地1個。我校申報的“遼寧省石油化工協同創新中心”與沈陽化工大學聯合申報的“遼寧精細化工協同創新中心”獲批為“遼寧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與撫順市聯建了信息技術中心、精細化工研發中心、新能源研發中心,與中國石化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組建了石油化工聯合實驗室。學校人文社科研究工作成效顯著,成立了遼寧省雷鋒研究會、遼寧省社會穩定研究會,建立了遼寧省輿情信息研究中心,取得多項具有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近五年來,學校共承攬國家和省市科研項目613項,獲國家和省市科技成果獎147項,實現科研進款近3億元,專利195項,其中發明專利66項,出版著作、教材216部,發表核心期刊論文3000余篇,其中被SCI、EI、SCIE、ISTP收錄692篇。學校公開出版《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學報》2個科技核心期刊。2013年學校召開了第四屆科技工作會議,明確了科技工作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學校被確定為遼寧省第一批高校科技服務縣域經濟試點單位,榮獲“全國大中城市先進社科組織”稱號。
在充滿希望與挑戰的“十二五”時期,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全體師生將滿懷信心、勵精圖治、與時俱進,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立足遼寧、面向全國、服務石油石化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自身優勢和辦學特色,教學科研水平較高,綜合實力和競爭力較強,省內先進,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高水平行業特色教學研究型大學。
誠摯歡迎廣大考生報考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2015年我校碩士研究生招生繼續實行學術型研究生和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并行招生模式,面向全國招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并在12個工程碩士領域和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會計碩士(MPAcc)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際招生人數以當年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為準)。我校同時招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研究生。
二、報考條件
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三)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
(四)考生必須符合下列學歷等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報名參加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工程碩士中的項目管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第十六條中第(一)、(二)、(三)各項的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或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三、報名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兩個階段。所有參加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生均須進行網上報名,并到報考點現場確認網報信息、繳費和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省(區、市)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手續;單獨考試及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工程管理等專業學位的考生應選擇招生單位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手續;其他考生應選擇工作或戶口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手續。
(一)網上報名。報考2015年碩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網上報名。
1.時間
2014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
網上預報名時間:
2014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
2.報名流程:
考生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瀏覽報考須知,并按教育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報考點以及報考招生單位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報信息。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
3.注意事項:
(1)考生報名時只填報一個招生單位的一個專業。待考試結束,教育部公布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過“研招網”調劑服務系統了解招生單位的生源缺額信息,并按相關規定自主多次平行填報多個調劑志愿。
(2)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人員,應如實填寫學習情況和提供真實材料。
(3)考生要準確填寫本人所受獎懲情況,特別是要如實填寫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程中因違紀、作弊所受處罰情況。對弄虛作假者,招生單位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嚴肅處理。
(4)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并在考生提交報名信息三天內反饋校驗結果。考生可隨時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生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未通過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應及時到學籍學歷權威認證機構進行認證,在現場確認時將認證報告交報考點核驗。
(5)按規定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的考生,在網上報名時須如實填寫少數民族身份,且申請定向就業少數民族地區。
(6)“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招生以考生報名時填報確認的信息為準。
(7)現役軍人報考地方或軍隊招生單位,以及地方考生報考軍隊招生單位,應事先認真閱讀了解解放軍及招生單位有關報考要求,遵守保密規定,按照規定填報報考信息。不明之處應事先與招生單位聯系。
(8)考生應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并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二)現場確認。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應在規定時間內到報考點指定地方現場核對并確認其網上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辦。
1.時間:2014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
2.注意事項:
(1)考生現場確認應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證書(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校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
(2)在錄取當年9月1日前可取得國家承認本科畢業證書的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本科生,須憑頒發畢業證書的省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或網絡教育高校出具的相關證明方可辦理網上報名現場確認手續。
(3)未通過網上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在現場確認時應提供學歷(學籍)認證報告。
(4)所有考生均應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5)考生應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6)考生應按報考點規定配合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四、考生報考資格審查
我校對考生網上填報的報名信息進行全面審查,并重點核查考生填報的學歷(學籍)信息,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準予考試。
未通過網上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請在規定時間內提供權威機構出具的認證報告后,再準予考試。
在審查考生資格時,如發現偽造證件應我校將通知公安機關并配合公安機關暫扣相關證件。
五、初試
(一)2014年12月15日至12月29日,考生可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下載打印《準考證》。《準考證》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
(二)考生憑打印的《準考證》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
(三)初試日期和時間。2014年12月27日至12月28日。
考試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四)初試科目。
12月27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論、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
12月27日下午外國語
12月28日上午業務課一
12月28日下午業務課二
每科考試時間一般為3小時,初試方式均為筆試。
全國統考和聯考科目的命題工作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組織;全國統考和聯考科目考試大綱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編制。
(五)考生須到報考點指定的考場考試。
(六)考生的初試成績單請考生自行到研究生學院網站下載,我校將不再郵寄。
六、復試
(一)我校要對所有擬錄取考生進行復試,如有必要,可再次復試,復試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二)我校在復試前對考生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學歷證書、學生證等報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資格進行嚴格審查,對不符合規定者,不予復試。
對考生的學歷(學籍)信息有疑問的,我校將要求考生在規定時間內提供權威機構出具的認證報告。
(三)復試時間、地點、內容范圍、方式、程序由我校自定,并在網站公布。全部復試工作在2015年4月底前完成。
(四)對同等學力身份考生、成人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復試時尚未取得本科畢業證書的自考和網絡教育考生(以報名時填報的信息為準),復試時,將加試兩門本科主干課程,加試方式為筆試。
(五)工商管理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在復試中進行,成績計入復試成績。
(六)外國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在復試中進行,成績計入復試成績。
(七)考生體檢工作在復試階段進行。
七、調劑
我校將按教育部有關政策確定并公布本單位調劑工作的具體要求和程序。屆時,考生可通過“研招網”調劑服務系統填寫報考調劑志愿。
八、體檢
我校將參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聯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要求,按照《教育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號)規定,結合招生專業實際情況,提出體檢要求。具體時間、地點、方式和要求在復試前見我校研究生學院網站。
九、錄取
我校將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考生入學考試的成績(含初試和復試)并結合其平時學習成績和思想政治表現、業務素質以及身體健康狀況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
考生的政治態度、思想表現、道德品質、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等方面作表現將作為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考核的重要內容和錄取的重要依據,對考核不合格者,我校將不予錄取。
碩士生錄取類別分為非定向就業和定向就業兩種。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須在復試前與我校、用人單位簽訂定向就業協議。
新生應按時報到。不能按時報到者,須有正當理由和有關證明,并向學校請假。無故逾期兩周不報到者,取消入學資格。
應屆本科畢業生、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考生入學時未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者,取消錄取資格。
新生報到后,我校將對其進行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專業素質、健康狀況等全面復查,發現有不符合標準者將取消其入學資格。
被錄取的考生如保留入學資格,須在復試前由本人提出申請,經招生單位同意,可以參加工作1至2年,再入學學習。
十、學制、學費
1.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工學、理學學制3年,管理學、法學學制2年,學費8000元/年。
2.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學制2年,學費8000元/年。
3.會計碩士(MPAcc)學制2年,學費共30000元。
4.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學制2.5年,學費共35000元。
十一、違規處理
對在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中違規或作弊的考生,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嚴肅處理。情節特別嚴重的,可給予暫停參加各種國家教育考試1至3年的處理,同時,對在校生,由其所在學校按有關規定給予處分,直至開除學籍;對在職考生,有關部門將通知考生所在單位,由考生所在單位視情節給予黨紀或政紀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弄虛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論何時,一經查實,即按有關規定取消報考資格、錄取資格或學籍。
我校將對考生在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中的違規或作弊事實記入《國家教育考試誠信檔案》,并將考生的有關情況通報其所在學校或單位,記入考生人事檔案,作為其今后升學和就業的重要參考依據。
十二、其他
(一)定向就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回定向單位就業。非定向就業碩士研究生畢業時采取畢業研究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方式,落實就業去向。學校及所在地省級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負責辦理相關手續。
(二)考生因報考碩士研究生與所在單位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復試或無法被錄取,我校不承擔責任。
(三)現役軍人報考碩士研究生按解放軍總政治部規定辦理。
(四)我校為考生提供專業課自命題樣題(不提供答案),考生可直接與報考專業所在學院聯系。我校不出售業務課參考書,考生可直接與招生專業目錄中所列出版社聯系購買。我校不舉辦任何形式的考研專業輔導班。
(五)學校具體招生人數將根據國家當年下達的招生計劃確定。
(六)考生網上登記的地址或聯系方式有變動時,應及時同我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聯系。如因考生地址或聯系方式不詳等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負責。
(七)本簡章如有與教育部新出臺的招生政策不符,以教育部的新政策為準,其他事宜參照《2015年全國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八)考生在各階段應注意瀏覽我校研究生學院網站,我校會將各類有關的招生信息及時在網站上予以公布。
聯系地址:遼寧省撫順市望花區丹東路西段1號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郵政編碼:113001
聯系電話:024-5686093958018439(研招辦)
024-5686171156864301(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部)
024-5686504256865045(機械工程學院)
024-5686182056861858(石油天然氣工程學院)
024-5686072656860618(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
024-5686091956860836(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
024-5686072056860568(經濟管理學院)
024-5686500356863349(馬克思主義學院)
024-56861885(礦業工程學院)
網址:Http://www.lnpu.edu.cn
電子信箱:yjs@lnpu.edu.cn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