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院校動態 來源:教育部思政司 2024-02-02 相關院校:武漢大學
【打造高校社會實踐育人新范式】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落實“時代新人鑄魂工程”,2023年6月,教育部發布關于深化高校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指導各地各高校組織開展“強國有我、青春有為”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各地各高校組織動員1100余萬師生組建30余萬支社會實踐團隊走進社會大課堂,精心打造新時代社會實踐育人新范式,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厚植家國情懷、了解國情民情、增長知識才干、激發挺膺擔當。為總結特色案例、宣傳先進典型,特開設專欄,專題展示各地各高校有益經驗,推動形成全戰線同題共答的優良生態。
武漢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堅持“聚焦國家社會需要、依托專業學科特色、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將學生社會實踐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專業行業教育、社會化職業化教育和學校社會服務工作緊密結合,深化社會實踐育人行動,用國家的大事業磨礪青年人的真本領。
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提升實踐引領力,厚植學生家國情懷。一是持續開展寒暑假紅色革命教育、黨史國情社情教育實踐。學校每年組織2000多支團隊數萬名學生參與寒暑假社會實踐,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設置“重走習近平總書記足跡”“我看十年新變化”“聚焦中國發展”等專項實踐,增強時代感和感染力,引導廣大學子在社會實踐中深刻體悟國家在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生態等方面的重大戰略部署和巨大成就,精準錨定人生發展方向。二是創新設置“思政課”專項實踐。依托馬克思主義優勢學科,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第一課堂中的重要理論知識章節、實踐教學與社會實踐“第二課堂”緊密結合,與有關單位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協同開展好實踐教學。推進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以多樣立體社會實踐促進學生知信行統一,引導學生在新時代的祖國大地上真切感悟真理力量、強化思想淬煉。三是精心打造“社會實踐故事”宣講宣傳系列活動。依托武漢大學青年講師團、實踐風采大賽、主題班團日等開展宣講展示,講好傳播好新時代青年奮斗實踐和中國發展的故事。學校寒暑期社會實踐工作被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多次報道,學校連續20多年榮獲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
堅持協同聯動創新推進,提升實踐系統性,鍛造學生能力本領。一是繼續深化全員參與、協同聯動的社會實踐育人運行機制。著力打造師生聯動、部門聯動、校社聯動的“實踐育人共同體”。制定并實施《武漢大學“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辦法》,社會實踐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系統與學生就業推薦聯系掛鉤,促進第一課堂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落實實踐學分化、硬核化。二是堅持完善一體化分層分類實踐育人供給體系。構建覆蓋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差異化實踐育人供給體系,設置專業實踐、社會認知、學術科技、創新創業、掛職鍛煉、志愿服務等六種實踐類型,引導學生參加符合所在學習階段特點和需求的實踐活動。三是深入開展學科專業行業類社會實踐和科技創新實踐。助力學生在生產技術一線加深專業行業認識,激發學術研究和科技報國使命感,提升專業素養和能力水平。構建從“科技文化節”“青創訓練營”等群眾性科技文化活動,到“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等競賽類科創活動,再到參與國家科研項目的“階梯型”青年科創實踐平臺體系。2022年,我校11個學科學生自主研發了衛星“啟明星一號”。2023年,衛星中搭載的“星視眸”遙感相機奪得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冠軍。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提升實踐貢獻度,激發學生挺膺擔當。一是完善“學生實踐牽引—教師科研跟進—學校服務賦能—地方發展受惠”工作模式。發揮好學生實踐團隊在高校社會服務工作體系中先遣隊和生力軍的作用,“農情智策”“俠客行”等項目團隊從社會實踐起步,為地方發展創造了實實在在的效益。2023年學校設置重點項目團隊近300支,專業指導教師全程帶隊參與實踐調研,師生協作助力地方解決實際生產問題和發展難題。二是圍繞國家社會發展需求設立“揭榜掛帥”專項實踐。圍繞糧食安全、健康中國、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國家發展戰略和社會熱點需求,主動設置社會實踐專項選題。2023年與武漢市經信局合作,聚焦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技術難題,遴選設置10個選題并招募學生開展科技攻關研究實踐,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發展問題。三是優化志愿服務實踐平臺。深入推進博士生基層服務團、研究生支教團、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品牌項目建設,著力打造Smile服務隊、“大山里的魔法教室”等實踐育人精品項目。開展醫護人員賞櫻志愿服務,共有7286位志愿者參與服務近4萬名醫護人員,志愿服務總時長超7萬小時,在實踐中上好“青春抗疫”的思政大課,受到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主流媒體報道上千次,在微博、抖音等平臺收到點贊2.3億次。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