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4-08-29 相關院校:蘇州大學
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信息介紹:遲力峰
教授 博士生導師
電話:0512-65880725
Email:chilf@suda.edu.cn
課題組教師:黃麗珍 、張海明
詳細介紹
研究經歷:1982年在吉林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1985年在吉林大學化學系獲碩士學位,1989年于在德國Goettingen大學獲博士學位,1990至1993年在德國美因茲大學和BASF公司從事博士后研究。1997-2000年獲德國北威州教授資格獎學金(Lisa-Meitner獎),1999年獲基金委“海外青年合作基金”(杰出青年B類)。2000年在德國明斯特大學取得教授資格,2004年起任德國明斯特大學物理系教授。2003年之2011年任吉林大學超分子材料與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雙聘教授。2011年入選國家****,2012年加盟蘇州大學FUNSOM研究院任特聘教授。發表論文260篇,他引近6000次。
研究方向:1)發展完善構筑表面微納結構的方法。表面微納結構的實現有兩種途徑,即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我們將致力于不同方法的結合,實現表面多重尺度的結構化并理解其機理。 2)功能材料在結構表面的組裝行為。研究功能材料在結構表面的組裝行為、選區生長、物理性質及器件的研究,發展與現代微加工技術相比配的適用于分子材料器件化的新型技術,為有機半導體及分子器件的構建提供新思路和支撐技術。3)表面在位化學(On-Surface Chemistry)。表面在位化學是近幾年剛剛發展起來的實現可控穩定分子功能結構的新方法。我們已經證明,表面結構對分子在其上的反應與聚合起決定性作用。我們將致力與機理研究,并構建功能性分子體系。4)表面結構及性質表征。以原子力顯微鏡(AFM)和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為主要方法,在原子分子分辨水平上對分子組裝、表面結構及性質做系統表征,并發展新方法。
代表性成果與論文:
1.Dingyong Zhong, Jörn-Holger Franke, Santhosh Kumar Podiyanachari, Tobias Blömker, Haiming Zhang, Gerald Kehr, Gerhard Erker*, Harald Fuchs*, Lifeng Chi*, Science, 334(2011)213-216.
2. S. Sengupta, D. Ebeling, S. Patwardhan, X. Zhang, H. von Berlepsch, C. Böttcher, V. Stepanenko, S. Uemura,C. Hentschel, H. Fuchs, F. C. Grozema, L. D. A. Siebbeles, A. R. Holzwarth, L.F. Chi*, F. Würthner*, Angew. Chem. 124 (2012) 6484-6488
3. Liqiang Li, Peng Gao, Klaus C. Schuermann, Stefan Ostendorp, Wenchong Wang, Chuan Du, Yong Lei, Harald Fuchs, Luisa De Cola, Klaus Müllen* and Lifeng Chi*, JACS 132 (2010) 8807-8809. (cover)
4. M. Gleiche, L.F. Chi*, H. Fuchs, Nature, 403 (2000) 173.
5. L.F. Chi, M. Anders, H. Fuchs, R. R. Johnston and H. Ringsdorf, Science, 259 (1993) 213-216.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