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院校動態 來源:榆林學院研究生院 2025-01-26 相關院校:榆林學院
2024年,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根據“支重、揚優、扶新”的工作思路加強學科建設,在學科和研究生教育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一、揚起學科龍頭,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一)精心組織,新增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學校高度重視碩士學位點的培育和申報工作,組織成立黨政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工作小組組織申報。根據學校的特色與優勢,結合榆林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要,確定了申報學科,邀請校內外專家指導,不斷打磨提升申報材料質量,匯聚多方力量完善申報材料,圓滿完成申報階段的全部工作。最終,我校獲得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學術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獲批數量在省內高校位居前列。
目前,我校共有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其中學術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3個,涵蓋了八大學科門類,工學 5 個(電子信息、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能源動力、土木水利)、農學 2 個(農業、林業)、文學 2 個(翻譯、新聞與傳播)、教育學2 個(教育、體育)、法學 1 個(中共黨史黨建學)、理學 1 個(化學)、管理學 1 個(旅游管理)、藝術學 1 個(設計),招生專業達到了23個,分布在13個二級學院。
(二)凝心聚力,營造濃郁學科建設氛圍
為加強學科建設對學校各項事業的統領,切實發揮學科建設的龍頭作用,進一步優化學科布局,增加碩士授權點數量,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和高層次人才培養質量,學校進一步調整優化了學科建設領導小組,成立了學科建設辦公室。
為營造濃郁的學科建設氛圍,明晰學科建設的內涵與建設路徑,研究生院到東莞理工學院調研學科建設的先進經驗,深入到各學院調研存在的問題。啟動了“榆溪學科建設大講堂”,圍繞四大主導學科,邀請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水平院校學科專家開展了12場學科講座。
(三)以評促建,學位授權點專項核驗順利通過
2023年1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發布《關于開展2023年學位授權點專項核驗工作的通知》,我校2018年獲批的2個學位授權點(材料與化工、農業)均需參加本次專項核驗。學校高度重視此次核驗工作,前后組織召開了學位授權點專項核驗工作推進會和匯報會,就核驗工作組織領導、工作安排、任務分工、材料收集、填報等事項作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各學位點積極挖掘現有數據,充分體現我校研究生培養特色,按時按點完成了所有核驗材料和支撐材料的上報。
2024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教育部關于下達 2023 年學位授權點專項合格評估處理意見的通知》,我校參評的2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全部通過專項核驗。
二、奮力追趕超越,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
(一)加強思想引領,干事創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積極開展理論學習。研究生院黨總支始終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筑牢思想之基、增強理論自信,努力做到常學常新。全年組織召開黨總支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16次,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參賽學生代表的回信,扎實推進黨紀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樹牢紀律意識。
扎實開展“三年回顧總結反思、追趕超越提質升級”大討論。研究生院深入到各二級學院調研,在此基礎上,先后召開3次專題討論會。經討論,發現學科與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著三個方面問題:一是學科建設意識不強、氛圍不濃;二是導師重學業指導,輕思政教育、心理輔導、就業指導等;三是招生就業和培養質量有待提升。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提出解決的舉措。
(二)優化招生宣傳,研究生規模和質量雙提升
一是加強線下宣傳的針對性。學校以山東、河南等考研大省的同類型高校為重點進行研招宣傳。為了吸引更多的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報考我校,學校加強榆林及周邊企事業單位的宣講力度,先后赴榆神工業園區、榆能集團等20多個企事業單位進行宣講。
二是提升線上宣講的專業性。學校今年首次開展“院長講研招”專題宣講會,各招生學院的院長認真介紹了本學院的辦學特色與優勢、招生專業與報考政策等,吸引了近10萬人次點擊觀看。
三是為本校考研學生辦實事。針對本校學生關心的考研問題,學校舉辦2025屆畢業生考研動員會暨考研輔導講座,研究生院高蕓為本校考生做了《研考的形勢與建議》專題講座。在調劑階段,研究生院專門為我校本科生組織了考研調劑培訓會,高蕓做了《調劑的方法與技巧》專題報告。
2024年,我校研究生錄取338人,較去年增加了115人,增幅達到52%,目前在校研究生規模已達到700人。
(三)深化教育改革,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導師導學能力得到提升。一是制定了《榆林學院研究生導師招生資格審核與師生互選管理辦法》,通過導師招生資格年度動態審核、師生雙向互選等有效舉措,實現導師評聘分離,從制度上打破了導師“終身制”,激發了導師隊伍的新活力。二是首次開展了導師考核工作,對指導滿一屆的47名導師開展了聘期考核。三是在導師遴選中,將遴選資格與申請人職稱脫鉤,將部分優秀博士吸納進導師隊伍,今年新遴選導師130名,進一步優化了導師隊伍結構。四是加強導師培訓,研究生院舉辦了研究生導師專題培訓班,各二級學院開展導師專題培訓20余次,切實提升了導師隊伍的指導能力和水平。
實踐平臺更加廣闊。夯實專業學位點實踐環節,今年共新增了8個教育實踐基地,設立研究生科技小院和研究培養工作站12個,借助全國科技小院服務管理平臺,不斷強化科技小院建設,新申報了9個科技小院和2個科技小院集群。
學位授予工作更加科學規范。修訂了《榆林學院研究生碩士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榆林學院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管理辦法》。加強對學位論文質量管理,今年有9名研究生因查重未通過、盲審未通過或答辯未通過而延期或未授予學位。
學術氛圍更加濃郁。研究生院舉行了2024年研究生學術活動月,邀請了4位校外知名專家為我校研究生做報告。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各培養學院為研究生們舉行了包括學術報告、行業專家報告、導師經驗交流等累計30多場活動,為我校師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拓展知識,提高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平臺。此外,加強對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管理考核力度,對部分未通過驗收的項目進行了延期處理;2024年新增32個校級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
研究生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升,我校吳喜軍教授申報的《地方高校“一聚焦、兩并進、三融合”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獲得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研究生)二等獎;全年研究生共發表論文134篇,其中SCI31篇(一區6篇),CSCD19篇;獲得專利7項(發明專利5項),在第八屆研究生創新成果展獲獎3項,獲各級各類學科競賽獲獎39項(國家級7項)。研究生就業率超過90%,3位同學考取博士研究生,22人在事業單位工作,11人入職國有企業,整體實現了高質量就業。
(四)加強教學督查,確保培養質量
建立了“學校—培養單位—校外實踐單位”三級質量保障體系,制定了《榆林學院研究生教學督導工作條例(暫行)》等管理制度,成立了研究生教學督導委員會,聘請校內外專家強化督導實力,著力保障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
三、踐行“五樂育人”,促進研究生全面發展
一是講好身邊故事,傳遞榜樣力量。開展了5期“奮斗青年說”經驗分享沙龍。舉辦了“銘記紅色歷史、勇擔時代使命”主題微黨課比賽、研究生團干部“青春向黨 強國有我”等活動5次,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是品讀優秀經典,塑造人生價值。開展“同沐書香 閱讀悅美”讀書分享活動7期,讓研究生在閱讀中汲取智慧,塑造人生價值。
三是跑出強健體魄,磨煉意志品質。研究生院在學校田徑運動會上取得團體第五名的好成績,榮獲體育道德風尚獎。舉辦了迎“籃”而上繪夢青春—2024年“英才杯”研究生籃球賽等體育活動4次。范欣嶸同學榮獲陜西省第四十三屆運動會女子乙組鏈球項目第二名。
四是深化勞動教育,在樂勞中解民生治學問。為進一步突出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特色,圍繞學校4個主導學科成立社團,開展了“五樂育人強化使命擔當,志愿服務助力青山綠水”義務修剪果樹志愿服務活動、“田間地頭共享豐收喜悅,科技強農賦能鄉村振興”等主題黨團日活動9次。
五是唱響陜北民歌,涵養快樂人生。組織帶領全體2024級新生赴陜北民歌博物館參觀學習。舉辦了研究生迎新晚會,參演人員加工作人員達140余人。研究生安科旭等5人參賽作品《像我這樣的糖》在第七屆中國大學生生化歌曲大賽榮獲三等獎。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今后,榆林學院將對標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建設指標,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堅持“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務榆林、貢獻榆林”的辦學定位,本著“支重、揚優、扶新”的學科建設思路,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加強內涵建設,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為早日獲得博士學位授予單位而奮斗!
詳細圖文完整版請查看原文:https://yjsc.yulinu.edu.cn/info/1011/87384.htm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