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4-23 相關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胡霞,女,1961年生,現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
主要研究領域:發展經濟學、農業經濟學、中日農業問題比較
主要開設課程:本科:發展經濟學、農業經濟學、日本農業經濟、研究生:中日兩國“三農”問題比較
學歷: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中央民族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學士學位;1986年1月至1988年3月日本國立島根大學生物資源科學學部農業經濟學專業碩士學位;1988年4月至1993年3月日本京都大學大學院農學研究科農業經濟學專業博士學位;1993年4月至1994年3月進行博士后研究。
工作經歷:1984年8月-1986年1月北京市機械局黨校政治經濟學教師;1993年4月-1997年3月日本島根國際中心職員;1997年4月——至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師。
主要科研成果:
個人專著《中國農業成長階段論-成長過程、前沿問題及國際比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合編合著《日本經濟藍皮書2009》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發展經濟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國民經濟管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綠色之路—寧夏南部山區生態重建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政治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發展經濟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當代中國經濟》當代世界出版社,2002
中文論文
“日本農業擴大經營規模的經驗與啟示”,《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9“關于日本山區半山區農業直接補貼政策的考察與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7“日本過疏地區開發方式及政策演變”,《日本學刊》2007年“看日本如何發展有機農業”,《經濟日報》,2006
“日本邊遠后進地區開發模式的反省和發展新方向”《經濟研究參考》,2005年《退耕還林還草政策實施后農村經濟結構的變化—對寧夏南部山區的實證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5年第5期、“日本邊緣地區采取怎樣的經濟開發方式”《經濟日報》,2005、“環境問題成因與對策手段的經濟分析”《寧夏社會科學》,2002年、《農業衰退對經濟發展影響的內在機制—發展中國家的經驗及其理論分析》,《寧夏社會科學》,2000、“我國小規模農業發展的過程”,《寧夏社會科學》,1992、“寧夏糧食問題的實證分析”《寧夏社會科學》,1991等
主要外文論文
“Eco-environment Treatment and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Journalof Agriculture, Biotechnology and Ecology 》,2010、(合著)《國際化時代と地域農林業の再構築》日本林業調査出版社,2009、「地域格差の底辺・中國西部地域の環境再生事業」,日本巖波出版社『環境と公害』,2008年、「中國集落移転と農業経済生態環境の持続的発展」日本國立京都大學《東アジア経済研究》2007、「新しい成長段階における中國農村の構造調整問題」日本國立京都大學《東アジア経済研究》2008、、“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Desertification Control”,China Meteorlogical Prsss,2007、 “Effect of Ecological Migration on Desertification Areas in Western China —the Changes in Two Migration Villages in Ningxia in 12-years Period”, DEVELOPING CHINA'S WEST—A Critical Path to Balanced Nation Development.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4、「中國における西部大開発と生態建設」,日本巖波出版社『環境と公害』、2002、「島根県の環日本海交流」,日本今井出版社,1993、「中國北西部乾燥地域における農林業開発に関する研究」,《林業経済研究》,1992、
主要科研項目和課題
2003—2005年國家社科基金“十一五”重點項目《關于中國寧夏南部山區生態環境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后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參與國際合作研究課題項目
日本學術振機構2012、4-2015、3“關于構建中國低開發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新體系的研究”;韓國高等教育基金2011、4-2012、12“土地流轉視角下的東亞農業規模化經營的研究”;日本學術振興機構2009、4-2012、3“關于中國西北部沙漠化防治以及社會經濟結構轉換的必要性的綜合研究”;日本住友財団2008、4-2009、3“欠發達地區農業開發和環境問題的中日比較研究”;日本札幌學院大學2008、4-2010、3、“西部大開発問題の複眼的研究”;日本文部科學省2005、4-2007、3“東亞不發達地區農村克服貧困與改善環境的對策研究”;日本文部科學省2003、4-2005、3年“糾正區域間差距和改善環境的最適宜的區域發展政策—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與日本國中國地區山區的比較”;日本國立島根大學2000、4-2001、3“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研究交流以及山區村落實際調查”;日本文部科學省1997、4-1998、3中日韓合作項目“日本海各國過疏問題的比較研究—以中、日、韓三國為中心”;日本文部科學省1989、4-1990、3“關于中國低開發地區區域發展問題的研究—黃土高原第一產業的開發”
獲獎情況
《中國農村經濟》“退耕還林還草政策實施后農村經濟結構的變化——對寧夏南部山區的實證分析”獲第十屆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論文類優秀獎(201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綠色之路-寧夏南部山區生態重建研究》2003—2005年國家社科基金“十一五”重點項目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獲中國人民大學2011年度大學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2001年被評為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標兵班主任”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