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研招新聞 來源:南方都市報 2015-04-24 相關院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昨日,中國紀檢監察報刊發稿件《廣東16天查處9名廳級干部》提到,廣東查處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陳某博士論文造假、違反財經紀律問題,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19日在官網發布《關于一學術不端案件的情況通報》稱,據向有關方面了解,該校一位原副校長、原廣東財經職業學院負責人陳某,因其早年的博士論文存在學術不端行為,正由上級有關部門立案檢察。
記者查詢到,從原廣東財經職業學院負責人轉任該校副校長的陳姓領導干部,僅有陳德萍一人。去年12月,省府免去了陳德萍的廣外副校長職務。陳德萍的博士學位為在職攻讀,其博士論文完成于2004年2月,題為《我國民營經濟成長條件研究》。
隨學院劃轉任職廣外
2008年底,廣東財經職業學院劃轉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時任廣東財經職業學院院長的陳德萍,隨之轉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目前,在該校會計學院官網的“師資隊伍”中,陳德萍仍排在會計學系的第一個。
陳德萍的論文《我國民營經濟成長條件研究》全篇共143頁,列出的參考論文或著作有105篇,并附有獨創性聲明:除標注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經發表或撰寫的研究成果。不過,使用論文搜索工具,很容易發現其抄襲的論文和段落,多為大段照搬照抄,手法簡單拙劣。
論文被其抄襲的經濟學教授、溫州大學城市學院常務副院長謝健說,當看到其博士論文中幾乎包括標題、文字、標點符號都不漏全盤抄襲自己的論文,涉及內容近萬字,“實在不可思議”。
博士學位已被撤銷
按照教育部2013年出臺的《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論文作假者將被取消學位申請資格,取消學位申請資格或者撤銷學位的處理決定應當向社會公布。
南都記者昨日從江西財經大學了解到,陳德萍是在職攻讀的博士學位。該校已經配合廣東紀委的調查,形成結論報江西省政府學位辦和國家學位辦,在2013年就已撤銷了其博士學位,并依照規定向社會公布。同時,南都亦通過江西財經大學及陳德萍的一位同學聯系到他本人,陳德萍表示目前不接受采訪。
廣外會計學院官網簡歷信息顯示,陳德萍“頭銜多多”。其身份包括:會計學教授,管理學碩士,經濟學博士,中國注冊會計師、中國注冊審計師、中國注冊稅務師。現任教育部全國財政行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財政部教材編審委員會財會編審組委員,中國會計學會理事、高級會員,廣東省財政學會副會長,廣東省農村財政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社會責任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預算研究會常務理事。
盡管江西財經大學已經在2013年撤銷了陳德萍的博士學位,但其簡歷介紹中仍未刪去“博士”頭銜。在近期一則“天勤集團聘請陳德萍做公司金融顧問”的電視新聞報道中,陳德萍仍以“經濟學博士”頭銜示人。對此,一位被抄襲的教授表示,不僅博士學位應該撤銷,對其在取得博士學位后獲評的相關職稱,廣東省人社廳也應重新評定,考慮是否撤銷。
“論文”炮制法
博士
該論文3.2章“我國民營經濟成長模式及比較”
與謝健《民營經濟發展模式比較》雷同
5.4.2節“民營經濟的產權制度創新”
與劉偉《當代中國私營資本的產權特征》雷同
5.4.3節“民營經濟的管理體制創新”
與劉偉《關于當代中國私有資本企業“管理青春期”的考察》、晏雄《構建企業家人才市場的制度設計思考》雷同
手法1
刪減要點其余幾乎原樣照搬
該博士論文的3.2章“我國民營經濟成長模式及比較”與2002年10月刊發于《中國工業經濟》的論文《民營經濟發展模式比較》高度雷同。最大的區別在于后者將我國民營經濟成長模式概括為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珠三角模式、中關村模式和“三城模式”(海城、興城、諸城),其博士論文中僅僅是刪去“三城模式”這一要點,其余幾乎原封不動照搬。文章僅在開頭一處提到了被引用者的論文。但在其后大段的雷同段落中,均未再標明出處。一些個性化的概括和表述,如“走出溫州的溫州模式”、“中關村大多數企業處于既‘長’不大也‘死’不了的維持狀態”等,也未加變更。涉及內容近萬字。
手法2
挪用他人論述中間插入自己段落
該博士論文的5.4.2節“民營經濟的產權制度創新”則與2000年第2期《經濟科學》刊發的論文《當代中國私營資本的產權特征》(作者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劉偉,現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存在高度雷同的段落。其中關于民營企業內部產權界定不清晰、民營企業內部產權界定不清的危害兩個要點的論述,幾乎與后者完全相同。包括“無主的資本是最容易引起人們的貪欲的”等個性化表述也一樣。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在前一論述部分,插入了分析“增量資產部分的產權不清晰”一段話。
手法3
移花接木相同論述移植到不同主題下
如果說前面兩種手法都是相同主題直接挪用,這一手法則是將同樣的論述移植到不同的主題下。在其博士論文5.4.3節“民營經濟的管理體制創新”論述中,大幅表述與2000年第2期《管理現代化》的論文《關于當代中國私有資本企業“管理青春期”的考察》(作者亦為北大經濟學院劉偉)雷同。在談到我國民營企業實行委托代理制的難點時,采用了后者的兩個觀點:面臨極高的代理成本、社會缺乏成熟的“經理市場”,僅對其論述進行了刪減。就在同一節中,在論及我國民營企業實行委托代理制的設想時,又連續使用了兩段話“評估測試”、“多種途徑、多種方式組織供需見面”近千字,與2001年第8期《經濟問題探索》刊發的《構建企業家人才市場的制度設計思考》(作者為云南財貿學院晏雄)相關段落完全雷同。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