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4-27 相關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一、簡介
1958年出生于青島,1978年于青島市第二中學高中畢業,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82年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獲歷史學學士;1987年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獲法學碩士;2004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畢業,獲法學博士。1982年北京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后留校工作,1987年北京大學法律系碩士畢業后至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工作,1990年講師;1993年副教授。1995年至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1998年研究員(教授)。2004年至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社會兼職包括: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與社會高等研究所合作教授
北京市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中國法律思想史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
儒家與法律文化研究會理事
董必武法律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
二、獎勵及榮譽稱號
《禮與法:法的歷史連接》,曾憲義法學教育與法律文化研究基金會第一屆“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成果獎”二等獎(2008);
《中國法制史考證(甲編)》,第六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楊一凡總主編,本人為第一卷、第二卷主編(2007)
《禮與法:法的歷史連接》,司法部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優秀科研作品獎(2006);
《百年中國憲政之誤區》,《社科研究》(香港)雜志編輯部優秀論文獎(2006)
《構建與解析中國傳統法——兼論中國傳統社會禮與法的關系》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05);
《中國法制通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張晉藩總主編,本人為第一卷副主編(2003)
《試析中國古代社會中的“法官”》,中國法律史學會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2002)
《中國法制通史》,十二屆中國圖書獎(2000),張晉藩總主編,本人為第一卷副主編(2000)
三、教授課程
本科生:中國法制史
碩士生:中國法律思想史
中國法制史專題
博士生:法律的歷史研究方法
法學前沿:中國法律文化研究
四、主要研究方向
中國法律史、中國傳統法律文化。
五、主要科研項目與課題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法制通史(子課題負責人,已結項出版)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法律思想通史(子課題負責人,已結項出版)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通史(子課題負責人,已結項出版)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禮與法(獨自申請與完成,已結項出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戰略精品項目:中國法制史考證多卷本(子課題負責人,已結項出版)
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子課題:第一卷與第二卷主編,已結項出版)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律與例:中國古代法律制度模式研究(獨自申請,已結項。)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華法文明模式研究(獨自承擔,2011—2013)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法律文明史(負責人,2011-2016)
中國法學會部級課題:“依法辦事”與中國傳統司法理念的現代轉換(負責人,2011—2013)
六、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亡國鑒——風雨話君王》,深圳海天出版社1992年(合)
《中國古代法律的社會特征》,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合)
《中國法制通史·夏商西周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副主編,國家社科重點項目,國家圖書獎)
《中國法制史考證·夏商西周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項目。)
《中國法制史考證·春秋戰國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項目)
《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
《禮與法:法的歷史連接》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中國法律思想史研究》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主編)
《百年回眸》(四卷本)執行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守望和諧的法文明》,第一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七、聯系方式
電話:010-82500361,郵箱:xhma868@sina.com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