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4-29 相關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一、簡介
張伯江,1962年出生,2007年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語言研究所副所長。中共黨員。主要研究方向:漢語話語分析、構式語法。
工作經歷:
1984年至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工作,教學科研人員。
教授“句法語義學”、“構式語法理論”等課程。
主要社會兼職有:
中國語言學會理事;
《語言科學》、《現代中國語研究》、《漢語學習》雜志編委;
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二、主要學術成果:
張伯江長于現代漢語語法的研究,特別在漢語話語分析、構式語法等方面有開拓性的貢獻。注重從語義特別是話語語用的角度來分析漢語語法現象。
1、代表性著作:
(1)《從施受關系到句式語義》,商務印書館,2009
(2)《現代漢語功能語法研究》與方梅合著,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2、代表性論文成果
(1)漢語的句法結構和語用結構,《漢語學習》,2011年第2期
(2)漢語限定成分的語用屬性,《中國語文》,2010年第3期
(3)語體差異和語法規律,《修辭學習》,2007年第2期
(4)關于“索取類雙賓語”,《語言學論叢》,2006年第三十三輯
(5)功能語法與漢語研究,《語言科學》,2005年第6期
(6)施事角色的語用屬性,《中國語文》,2002年第6期
(7)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對稱與不對稱,《中國語文》,2002年第6期
(8)論“把”字句的句式語義,《語言研究》,2000年第1期
(9)現代漢語的雙及物結構式,《中國語文》,1999年第3期
(10)呂叔湘先生和青年一代,《中國語文》,1998年第4期
(11)疑問句功能瑣議,《中國語文》,1997年第2期
(12)否定的強化,《漢語學習》,1996年第1期
(13)詞類活用的功能解釋,《中國語文》,1994年第5期
(14)“N”的“V”結構的構成,《中國語文》,1993年第4期
(15)關于動趨式帶賓語的幾種語序,《中國語文》,1991年第3期
3、在研項目
(1)基于句法語義互動關系的漢語形態句法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12-2015年。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