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5-05 相關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導師詳細信息
姓名:李福印
性別:男
出生年份:1963
職稱:教授
院系:外國語學院
首次聘任導師時間:2011
現聘任導師一級學科名稱:外國語言文學
現聘任導師二級學科名稱: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聘任在第二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無
聘任在自主設置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無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1)Talmy’s Overlapping Systems Model;2)Event Structure;3)Causation Theories;4)Metaphor and Multimodality.
電子信箱:thomasli@buaa.edu.cn;thomaslfy@gmail.com
辦公電話:82339799;13811098129
辦公地點:北航如心樓702房間
通信地址:100191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7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如心樓702房間
個人簡介:
(報考李福印導師的博士考生請注意:正式參加考試前,導師需要收到以下紙板材料:1.考生自述;2.博士論文研究計劃(英文,3500詞);3.學士學位論文復印件;4.碩士學位論文復印件(應屆碩士只提交論文已經完成的部分);5.詳細簡歷;6.提交最多3篇已經發表的論文復印件。沒有正式論文發表的,提交一篇能代表自己學術水平的論文;7.Sample of English writing:提交一篇英文學術論文,字數不限。如果第6項中已經包括英文論文,不必另外提交。)
1.研究方向
1) Talmy’s Overlapping Systems Model;2)Event Structure;3) Causation Theories;4)Metaphor and Multimodality。
本人組織的FESTT(Forum for the Empirical Study of Talmyan Theory)小組在認知語言學創始人Leonard Talmy親自指導下,進行認知語義學的實證研究,并以Theme session 形式參加兩年一次的ICLC(International Cognitive Linguistics Conference)大會。
2.教育經歷
李福印,男,1963年11月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在大連外國語學院、吉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學習,先后分別獲得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在教育部留學基金委資助下,曾留學新西蘭的University of Canterbury及University of Otago、美國的UC Berkeley、MIT及State University of NY at Buffalo。導師依次分別為Konraad Kuiper、John Taylor、George Lakoff、Noam Chomsky及Jurgen Bohnemeyere。曾獲西班牙政府獎學金,在University of Malaga哲學系訪學。曾獲香港政府內地專才引進計劃資助,在香港中文大學訪學。
3.學術兼職
主編英文國際學術期刊Cognitive Semantics(《認知語義學》,在線投稿系統:http://cosebrill.edmgr.com/);主持《中國認知語言學國際論壇》(http://cifcl.buaa.edu.cn/),至今已經邀請了包括認知語言學創始人Lakoff、Talmy、Langacker在內的19名有原創貢獻的國際知名專家,出版該論壇圖書19種。
任北京外國語大學兼職教授;國際認知語言學研究會(ICLA)理事;國際認知語言學研究會會員;美國認知科學學會會員(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國際隱喻研究與應用研究會會員(RAaM)等;第十一屆國際認知語言學大會(ICLC11)主辦人。
4.教學與指導
1983年登上講臺,開始從事一線教學工作:遼寧工程技術大學(1983-1993);中國海洋大學(1993-200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3-今)。至2015年,指導碩士生、博士生、訪問學者等67人。其中有數名應屆碩士到海內外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包括:香港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Notingham大學、Essesx大學、新西蘭奧克蘭大學、西班牙馬德里大學、德國JohannesGutenberg-UniversityMainz大學,歐洲的魯文大學等。2013年開始招收北航-德國美茵茲大學聯合培養雙博士學位博士生;2015年開始招收北航-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VU)雙博士學位博士生。
主講過英語專業本科課程:“精讀”、“泛讀”、“測試”、“語法”、“詞匯學”、“日語”二外,等等。
最近10年主要講授的課程:
博士生:“認知語義學研究”(主講Talmy2000II);“事件語義學及類型學”等
碩士生:“認知語言學”(主講Talmy2000I);“語義學”;“隱喻理論與實踐”等
本科生:“認知語言學”
5.研究項目
2014-2017:美國自然科學基金項目Causality Across Languages,子項目主持人。
2013-2016: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現代漢語宏事件語義類型學實證研究》,主持人。
2009-201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英漢運動事件語言學與類型學對比研究》,主持人。
2009-2012: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
2004-2006: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啟動基金《篇章中的隱喻》,主持人。
2004-2005:香港專才計劃,Image and Image Schemas,主持人。
2003-2004:西班牙政府“海外優秀科學家駐校研究基金”,Metaphorsin Lexicon,主持人。
6.著作及論文
代表性著作:
Li, Thomas Fuyin. 2009. Metaphor, Image, and Image Schemas in Second Language Pedagogy (In English). Köln, Germany: 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李福印,2008,《認知語言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李福印,2007,《語義學概論》(修訂版,伍鐵平審定),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李福印, Kuiper, Kon. 1999. 《語義學教程》(英文).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代表性論文:
Li, Fuyin., Du Jing, and Phillip Wolff. 2015. The Linguistic Representations of Causing Events and Caused Events in Narrative Discourse. Cognitive Semantics. V1N1, 20-35.
李福印, 2015,靜態事件的詞匯化模式,《外語學刊》,第1期。
李福印,2013,宏事件研究中的兩大系統性誤區,《中國外語》,第二期,25-33頁。
Li, Thomas Fuyin. 2013. An Empirical Study on Stationary Motion Events in Mandar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V4N2:50-70.
LI, Thomas Fuyin. 2013. Chomsky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er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V4N1:1-15.
LI, Thomas Fuyin. 2012. The Role of Image-Schemas and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Learning Idioms: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V3N2:20-40.
李福印,陳蕓蕓,2009,聲音的形狀:音樂隱喻和音樂認知的體驗基礎,《中國外語》,第三期,31-39頁。
李福印,2009,如何詮釋認知語言學,《外語學刊》,第二期,23-28。
李福印,秦進平,2007,隱喻與認知研究25年(1980—2004) :成績、問題與展望, 《中國外語》, 第四期,17-22頁。
李福印,張煒煒,2007,挑戰George Lakoff《隱喻、轉喻及體驗哲學:挑戰認知語義學》介紹,《外語教學與研究》第5期,392-395頁.
李福印,丁研, 2006,The Way We Think 述評,《當代語言學》第二期174-179頁。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