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5-05 相關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傳媒經濟學專業,喻國明,博士生導師
職稱:教授
職務: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責任教授
學歷:博士
業務專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新聞傳播理論;傳媒經濟與社會發展;傳播學研究方法。
社會兼職:
中國傳媒經濟學會會長、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高校分會副會長;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學、北京廣播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鄭州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等院校兼職教授或客座研究員;教育部出國留學基金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專家評審組成員。擔任國內十余家重要媒介集團的戰略發展顧問。
早在八十年代中,他所提出的關于“傳—受互動方格”理論、新聞體制選擇的多維性理論以及他對中國新聞改革現實動因和未來走向的分析,等等,都是極富建樹的理論創新成果,其中不少概念已經成為新聞傳播學理論的基本“話語”而被收錄到有關學術辭典和專業工具書中。進入九十年代以后,喻國明的研究進一步轉入將學術前沿的理論與現實的傳播實踐接軌的方向上來。他一方面廣泛吸取國際學術界的最新理論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做了大量把握中國傳播實際的極有認識和操作參考價值的調查研究項目,有針對性提出了“必讀(視、聽)性”的概念;引進了報紙不但是“新聞紙”而且也應該成為“有用紙”的概念;提出了傳播產業的本質是一種“影響力經濟”的概念并給予了論證;等等,這些都已經或者正在成為指導中國新聞傳播實踐發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論。
1986年以來,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來他已主持進行了300余項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廣泛社會影響的輿論領域和新聞傳播領域的調查研究項目,并與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北京晨報、京華時報、南方周末、中國經營報、文匯新民報業集團、深圳商報等媒體有許多成功的市場定位和競爭策略方面的調查研究和策劃合作,被譽為“媒介軍師”。
開設課程:
《傳媒產業發展研究》、《輿論學研究》、《新聞傳播學前沿講座》、《輿論調查原理和方法》、《新聞理論專題研究》等。
一、論文:
公開發表的論文總計有400多篇,是新聞傳播學領域被引文率最高的學者(1979年—2009年居于第二位,2000—2009年居于第一位)其中有代表性的論文:
1.影響力經濟——對傳媒產業本質的一種詮釋.現代傳播,2003(1)
2.“拐點”的到來意味著什么——兼論中國傳媒業的發展契機.中國記者,2005(10)
3.傳播的語法革命和傳媒競爭力構建.青年記者,2007(15)
二、著作
共出版著作18部,有代表性的著作:
1.傳媒影響力:傳媒產業本質與競爭優勢.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4
2.傳媒的“語法革命”:解讀Web2.0時代傳媒運營新規則.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7
3.中國傳媒發展指數報告(2008)(2009)(2010)(2011).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2010、2011。
4.中國社會輿情年度報告(2010)(2011)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0、2011.
5.中國傳媒軟實力發展報告北京:同心出版社,2009
6.微博:一種新傳播形態的考察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
三、教材
編寫的主要教材:
1.傳媒經濟學教程(國家規劃教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輿論學原理、方法與應用.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
四、主持的課題
1.中國大眾傳播的公信力與效果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招標課題,2004年,首席專家
2.十一五期間社會輿情的調查與監測:教育部社會人文學科重點基地重大項目,2003,課題負責人
3.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新聞傳播學研究方法和學科前沿)2009--2011: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第一負責人
4.新媒體環境下的危機傳播及輿論引導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招標課題,2009年,首席專家
5.中國受眾媒介"接觸-使用"狀態定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項目課題負責人
6.國家電網企業形象的構建與輿情預警研究(項目經費100萬)課題負責人
7.基于腦認知的影視暴力與色情刺激的評級指標體系研究國家廣電總局2010年重點科研項目
8.植入式廣告的形式、效果測定與定價原理課題負責人中央電視臺2011
榮譽獎勵:
是國務院評定的對國家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曾經兩度獲得中國新聞獎學術論文獎,三度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北京市優秀新聞工作者等獎勵,是北京市“跨世紀理論人才——百人工程”的入選者,2000年入選北京市“新世紀理論人才——百人工程”。他在2006年、2008年兩度獲得由中國報業協會等單位所舉辦的“首屆中國十大傳媒創新人物”的評選中,作為學界的唯一人選,入選“十大傳媒創新人物”。2009年獲得世界傳媒經濟學大會主席頒發的“對中國傳媒經濟學教育做出卓越貢獻獎”;2009年獲得“共和國六十年中國傳媒影響力人物”獎。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