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5-19 相關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馬中,男,1954年生。1977年畢業于洛陽農業機械學院,1990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1999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78-1992年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1991-1995年在美國未來資源研究所任訪問學者、教授研究員,1995年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任訪問學者,1992-1996年任中國人民大學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1996-2001年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副主任,1996-2001任中國人民大學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2001-2006年任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常務副院長。現任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國家重點學科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Email:zhongma@vip.sina.com
社會兼職
國家環保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自然資源學報》、《濕地科學》雜志編委。
教授課程《環境與資源經濟學》
《環境與資源經濟學》課程2004年被列為北京高等學校市級精品課程和人民大學精品課程;曾當選為“200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主要研究方向
環境經濟政策、環境管理體制、濕地生物多樣性、環境經濟評價、生態經濟、可再生能源、可持續發展。
主要科研項目
教育部第三批馬克思主義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課題組組首席專家,2011-2014年,
中國-歐盟合作項目,城市化的可持續發展研究,中方負責人,2011-2014年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水環境保護價格稅費政策研究》,項目負責人,2008-2012年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環境稅收體系研究》,項目負責人,2010-2012年
《三江平原濕地保護項目》,亞洲開發銀行,項目負責人,2007-2012年
主要科研成果
《新形勢下繼續加強環境保護部管理職能的政策建議》、《控制水污染》、《環境保護部區域環境執法督查機構建設-環境信息與應急研究報告》、《全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和機制》、《中國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執行情況評估:以淮河流域為例》、《POPs履約國家資金機制的體制、政策、分擔原則和運行方式》、《建立環境財政糾正市場失效加強環境保護(研究報告與政策建議)》、《中國北方十四省(市)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投資現狀及前景》、《北京市豐臺區生態示范區·生態區規劃》,、《環境影響經濟評價主報告》、《 Case Study of Poverty & Environment Linkages in Sanjiang Plain》、《黃河流域跨行政區水環境管理》、《中國實施蒙特利爾議定書的評估及風險分析報告》、《中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研究》、《排污收費資金使用與管理政策研究》、《拯救三江平原的濕地》等。
近些年發表主要文章有(第一作者)
我國流域型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設計及示范研究——以遼河流域(遼寧段)為例,載于《地方財政研究》,2011年03期
中國實施環境稅的思索,載于《環境保護》,2010年17期
“新形勢下改革和加強中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的思考”,載于“環境污染與防治”,2009年12期
“關于區域環境政策的思考”,載“環境保護”,2009年13期
“對節能減排指標的理解和再思考”,載于“低碳發展論”第156-167頁,2009年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制度評析’,載于“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 第109-116頁, 2009年08月
The Benefit & Cost from Electronic Waste Recycling-An empirical ananlysis from the Qingdao recycling pilot in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IEEE Xplore, 2009
“建立基于效果和效率的減排長效機制”,收錄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發展報告2007》,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
“關于氣候談判與低碳經濟之我見”,載《低碳經濟論》,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環境經濟學的中國風格和多重學科意義”,載《大學環境類課程報告論壇論文集(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美歐利用氣候設局,中國要堅持立場思考對策”,載《中國評論》之全球氣候變化與中國的應對,總第126期,2008年06月
Environmental Economic Impact Assessment in China: Problems and Prospects. H. Lindhjem, et 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Vol 27, Issue 1, 2007: 1-25.
“運用經濟手段推進我國流域綜合管理”,綠葉,2007.7
“談建立我國環境與自然資源損害評價制度”,載《環境保護》,2007年6月
“建立環境財政體系,增加環保投入是落實國務院《決定》的關鍵”,載《中國環境報》,2006年9月
“環境財政是落實‘十一五’環境保護目標的關鍵”,《2007年度中國環境綠皮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3月
“環保目標與環保投入”,《中國環境與發展評論(第三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知難行易的綠色GDP Turning green GDP on its head”,中外對話 chinadialogue 網(http://www.chinadialogue.net),2006年7月26日
“以市場機制促進循環經濟發展”,載《綠色中國》,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北京
“大政既出狠抓落實”,中國環境報,第3版,2006年3月3 日,北京
“購買力平價法核算GDP的謬誤何在”,載《環境保護》,2005年第11期
“中國環境財政的改革:成就、調整和出路”,載《神州交流》,2005年第二卷第四期
“貧困約束下對消費者征收環境稅的績效分析”,載《復旦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5年第2期
“建立環境財政是我國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載《環境保護》, 2004年11期
“約束條件、產權結構與環境資源優化配置”,載《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第34卷,第6期)
“環境資源產權明晰是實行綠色GDP的關鍵”,載《生態經濟》,2004年4期(總第139期)
“論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載《環境保護》,13-15,2004年3期(總第317期)
“走向公共管理的環境保護管理體制”,載《中國環境與發展評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323-354頁,2004年,北京
“產權明晰和交易是環境資源合理定價的基礎”,載《中國物價》,49-51頁,2004年2期(總178期)
“產權、價格、外部性與環境資源市場配置”,載《價格理論與實踐》,29-32頁,2003年11期
主要著作
《環境經濟與政策:理論及應用》、《環境經濟研究進展(第一卷)》、《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概論》、《環境經濟學與政策叢書》、《總量控制與排污權交易》、《RFF環境經濟學叢書》等,其中《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概論》教材入選教育部面向21世紀系列教材和國家“十五”、“十一五”教材規劃。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