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5-26 相關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導師詳細信息
姓名:沈志剛
性別:男
出生年份:1958
職稱:教授
院系: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
首次聘任導師時間:1998
現聘任導師一級學科名稱:力學
現聘任導師二級學科名稱:工程力學
聘任在第二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無
聘任在自主設置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微納米技術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1)微納米顆粒制備與應用研究、(2)二維納米材料(石墨烯等)制備與應用研究、(3)微納米顆粒表面改性處理技術研究、(4)廢線路板的物理回收處理技術及其非金屬材料的利用研究、(5)微顆粒表面磁控濺射鍍金屬薄膜研究、(6)空間環境對航天器影響與防護研究等。
電子信箱:shenzhg@buaa.edu.cn
辦公電話:01082317516
辦公地點:無
通信地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粉體技術重點實驗室
個人簡介:
l.1978.1~1982.1,在南京理工大學讀本科;1983.9~1986.3,在南京理工大學讀碩士;1986.3~1989.10,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博士;1989.12~現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作。
2.學科專業:工程力學(航空學院)、納米材料與技術(材料學院)。
3.學術兼職:中國顆粒學會顆粒制備與處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納米技術與工程研究院理事會理事、《國際航空航天科學》雜志編委、《中國粉體技術》雜志編委等。
4.主要研究方向:(1)微納米顆粒制備與應用研究、(2)二維納米材料(石墨烯等)制備與應用研究、(3)微納米顆粒表面改性處理技術研究、(4)廢線路板的物理回收處理技術及其非金屬材料的利用研究、(5)微顆粒表面磁控濺射鍍金屬薄膜研究、(6)空間環境對航天器影響與防護研究等。
5.教學及人才培養情況:已培養畢業博士9名、碩士7名、博士后5名,其中,3名博士獲得北航優秀博士論文、1名碩士獲得校優秀碩士論文、1名獲得2012年北航十佳優秀論文、1名獲得校藍天優秀博士后。
6.科研項目情況:(1)流體動力學方法制備石墨烯與應用研究,(2)微顆粒表面真空鍍納米金屬膜研究,(3)二維納米材料制備與應用研究,(4)窄粒度分布超細顆粒的氣流粉碎分級制備技術,(5)廢印刷電路板無污染物理回收處理技術及設備,(6)超細金屬粉制備與應用研究,(7)空間環境對航天器影響與防護研究等。
7.發表學術論文情況:在Nanoscale,Nanotechnology,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PARTICUOLOGY,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Powder Technology,Science China等雜志上發表40多篇高水平論文。
8.編著:(1)盧壽慈主編,沈志剛、鄭水林、徐政副主編,《粉體技術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2)沈志剛、趙小虎、王鑫著作,《原子氧效應及其地面模擬試驗》,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3)沈志剛、李策鐳、王明珠、蔡楚江、俞曉正著,《粉煤灰空心微珠及其應用》,國防工業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9.獲獎情況:(1)2005年被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2)2004年被批準為“入選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2000年12月被863航天空間站專家組評為“在國家高技術航天領域空間站技術‘七五’至‘九五’期間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等,(4)200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5)2000年獲得“容閎科技教育獎”,(6)項目“廢印刷電路板物理回收技術及設備”獲得2007年北京市技術發明二等獎(沈志剛排名第一),(7)項目“航天器空間環境原子氧剝蝕效應及防護技術”獲得2009年國防科技成果二等獎(沈志剛排名第一),(8)項目“微顆粒表面磁控濺射鍍膜及其在電磁屏蔽中的應用”獲得2011年度中國航空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沈志剛排名第一)。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