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6-07 相關院校:北京科技大學
李仲學
資源工程系
學位職稱: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辦公電話:(+86)(0)1062333454
傳真號碼:(+86)(0)1062334756
Email:zxli@ustb.edu.cn
學習工作簡歷:
1982年畢業于阜新礦業學院并獲得學士學位,1984年獲得美國南達科他礦業與技術學院碩士學位(M.S.),1987年獲得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博士學位(Ph.D.);歷任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科技大學博士后、副研究員、教授,曾兼任研究生院副處長、處長、副院長、發展規劃辦公室主任;曾在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愛達荷大學進行長期合作研究,赴巴西、加拿大、智利、丹麥、德國、希臘、南非、美國等國家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區參加學術會議。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系統建模、仿真及可視化,資源、環境與安全經濟,風險及安全管理技術等礦業工程、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交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工作。近年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課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任務、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廠校合作技術開發項目等研發工作。指導博士后13人,培養畢業博士37人、在讀博士生5人,培養畢業碩士42人、在讀碩士生5人。
本科生課程:
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數字礦山技術。
研究生課程:
安全、健康與環境風險專題;資源、環境及安全經濟專題;礦業經濟學。
社會兼職:
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理事;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成員;國際采礦教授會(SOMP)會員;美國礦冶學會(SME)會員;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采礦與可持續發展”專項行動組成員。
專利獲獎鑒定: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科技成果獎“礦井災害監測與預警信息研究”(2011)、“地礦工程三維可視化技術及系統”(2006);北京市教學成果獎“產學研合作招收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研究與實踐”(2005)、“產學研結合、跨學科培養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探索與實踐”(2001)等。
科研項目:
礦井突水風險、過程與應急的動態可視化仿真技術及系統原型;地下礦復合場的一體化構模及三維可視化技術;礦井災害監測與預警信息系統研究;企業社會責任的動態性及應對ISO26000的策略;社會責任國際標準風險控制及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技術研究;我國標準與國際國外先進標準比對分析及對策研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組織體系與運行機制研究;我國質量安全評價與網絡預警方法研究等。
代表性論文及著作:
數字礦山理論、技術及工程(科學出版社,2012);礦業經濟學(第2版,冶金出版社,2011);地礦工程三維可視化技術(科學出版社,2007);露天礦半連續工藝優化方法及應用(煤炭出版社,2002);礦業經濟學(冶金出版社,2001);礦業經濟學導論(煤炭出版社,1994);發表期刊論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50余篇。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