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6-08 相關院校:北京林業大學
導師詳細信息
導師姓名: | 鄭彩霞 | 照片:無 | |
性別: | 女 | 出生年月: | 1955 年11 月15 日 |
院系名稱: |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 一級學科: | 生物學 |
二級學科: | 植物學 | 研究方向1: | 植物生長發育的分子調控 |
研究方向2: | 樹木光合作用機制 | 研究方向3: | 植物水分生理及抗逆性 |
政治面貌: | 中共黨員 | 現任職務: | 副院長 |
現在職稱: | 教授 | 職稱評定時間: | 2001 年6 月1 日 |
導師最后學歷: | 博士 | 導師最后學位: | 博士 |
獲學位時間: | 1 年1 月 | 獲學位單位: | 北京林業大學 |
是否院士: | 非院士 | 是否留學: | 是 |
留學國別: | 瑞典 | 留學時間: | 從 2004 年 05 月 至 2004 年 11 月 |
碩導、博導: | 博導 | 批碩、博導時間: | 2002 年6 月1 日 |
在讀碩士: | 8人 | 畢業碩士: | 15人 |
在讀博士: | 5人 | 畢業博士: | 4人 |
上崗時間: | 1995 年4 月1 日 | 現在在崗否: | 是 |
是否外聘導師: | 否 | 原外聘單位名稱: | |
是否千百萬人工程: | 否 | 是否長江學者: | 否 |
其它稱號: | 所在學科是否博士后流動站: | 是 | |
工作簡歷: | 1978年畢業于云南(北京)林學院林學專業,畢業后留校任教,從事植物生理、生化的教 學與科研工作。1985年考取北京林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植物生理生態學家高榮孚 教授,從事種子生理的研究,1988年畢業獲植物學碩士學位。1994年考取北京林業大學博 士研究生,師從高榮孚教授,從事光合作用機理的研究,1998年畢業獲生態學博士學位。 2004年作為高級訪問學者,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在瑞典農業大學合作研究半年。1995年晉升 為副教授,2001年晉升為教授。現任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理事,中國植物學會發育與生殖生 物學委員會委員,北京林業大學“國家理科生物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副 主任,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學副院長。 |
||
教學工作: | 長期以來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先后擔任水土保持,林學、森保、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等專 業本科生、專科生及函授生“植物生理學”和“植物生理學實驗”的大量教學任務。在授 課中,能依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和學生的能力備課,講課內容和方法針對性強,效果好。擔 任研究生“植物生理大實驗”、“植物生物化學”和“高級植物生理學”3門課程的教學任 務,授課中追蹤學科前沿,不斷更新內容,并積極展開研究型教學。曾給我校多種經營專 業、食品科學高職班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開出“山野菜開發利用”、“食品生化分 析技術”和“食品化學”等課程,緩解了當時師資緊缺的問題。由于教學工作投入和成效 顯著,獲得學校和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工作,近10年參與并完成教育 部教學研究項目4項,現主持教育部“全國植物生理學創名牌課程”項目(2004-2006)和 北京市教學研究項目“研究式教學方法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2005-2008),主持 校內本科與研究生教學研究項目5項,先后發表教學研究論文7篇,教學成果獲北京市優秀 教學成果2等獎1項,獲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2等獎1項。 自1997年起一直負責北京林業大學“國家理科生物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的教學和建設工作,2000年被學校任命為“理科基地”副主任,負責具體的建設工作,建 立和完善了我校“理科基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校內率先實行導師制、開設生物學綜合 實驗及綜合實習等課程、開設學生創新基金項目,大大提高了基地生的科研實踐能力,我 校基地生的質量得到了上級和社會的廣泛認同,鄭彩霞教授2001年被評為教育部、國家基 金委“理科基地”建設優秀工作者。她積極推進我校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工作,通 過積極努力,2005年該中心被北京市教委批準為“北京高校生物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不僅重視學生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而且積極參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在2001年和 2005年被評為學校學生實踐活動優秀指導教師,2004年被評為理科基地學生科技創新優秀 指導教師。 |
||
研究領域: | 主要研究領域為植物生理生化與樹木生理。重點開展的工作有如下方面: 1.植物生長發育的生理生化機制及分子調控機制 2.樹木光合作用機理 3.植物水分生理 4.植物抗逆機理 最近10多年來,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1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林業部 重點項目2項,948項目2項,橫向課題3項等。在“洋白蠟種子休眠生理”(國家自然科學 基金項目)研究中證明洋白蠟種子休眠是多種內源抑制物協同作用的結果,較早提出ABA可 能不是抑制該種子萌發的主要物質。在“高等植物光系統I異質性及其在類囊體膜上分布特 性”的研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中,證明高等植物類囊體膜上普遍存在PSI-1和PSI -2兩種PSI復合物,其組成物質存在差異,分布是不均勻的,豐富了光系統I的研究理論。 在木本植物發育的分子生理方面進行了開拓性的工作,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油 松雌配子體敗育的分子機制研究”和“文冠果雄性不育的細胞生物學研究”。在“抗天牛 轉基因白楊育種技術”的研究中,建立了楊樹遺傳轉化體系和轉基因植株的鑒定技術,豐 富了抗逆性楊樹品種,該項目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對敦煌莫高窟窟區樹木 水分平衡關系進行了系統研究,探清了當地土壤水分入滲和樹木蒸騰規律,制定了對重要 的世界文化遺產-敦煌壁畫的保護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減少蒸騰,合理灌溉等技術措施, 對文物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近期主要開展木本植物發育的分子和細胞生理方面的研究 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油松胚珠發育過程中基因表達特征的研究》及《油松 雌配子體游離核有絲分裂的分子調控機制》的研究,對瀕危樹木胡楊的發育生態特性開展 系統研究工作。 |
||
在研課題: |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油松雌配子體敗育的分子機制》2000-2002,12萬元,已經結 題,但目前仍在繼續研究中。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油松胚珠發育過程中基因表達特征的研究》2004-2006,18萬 元,工作仍在進行。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油松雌配子體游離核有絲分裂的分子調控機制》的研究, 2007-2009,29萬元,工作正在進行中。 敦煌研究院合作項目《莫高窟窟區樹木水分平衡關系研究》2000-2005,校方主持。 主持開展高等植物光合機理研究,為自己感興趣的保留課題,經費自籌。 主持開展胡楊多形葉發育生態適應的分子機制研究,自立課題,主要由橫向研究經費支 持。 主持開展植物營養體高效繁殖技術及楊樹轉基因技術研究,感興趣課題,主要由橫向課題 經費及技術開發合作經費支持。 主持桂花樹抗寒旱機制的研究,由合作單位項目經費主持。 |
||
論文目錄: | 1.賀窯青 鄭彩霞 油松雌性不育性與胚珠發育過程中物質代謝關系的初探[J],北京林業大 學學報,2007,29(5):88-93 2.Zheng Caixia, Qiu Jian, Jiang Chunning, Yue Ning, Wang Xiuqing, Wang Wanfu, Comparison of stomatal characteristics and photosynthesis of polymorphic Populus euphratica leaves Front.For.China 2007,2(1):87-93 3.賀窯青,鄭彩霞 植物細胞周期調控對外界刺激的響應[J],吉林林業科技,2007:36 (4):3~9 4.莊學平 張雯 鄭彩霞 杜為民,3種物質對番茄果實中番茄紅素合成量的影響,安徽農業 科學,2007, 35(19)5664-5665,5669 5.張雯 莊學平 鄭彩霞 杜為民 乙烯利對番茄紅素提取率的影響研究,食品工業科技, 2007,(8): 100-102 6.周巧云 鄭彩霞 趙程亮 油松種胚愈傷誘導的初探《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07,29 (3):409-412 7.周麗紅,姜春寧,鄭彩霞 北京地區油松胚珠發育時期的確定[J],西北植物學報, 2006. 26(12):2583-2586 8.鄭彩霞,邱箭,姜春寧,高榮孚,汪萬福 胡楊多形葉氣孔特征及光合特性的比較[J].林 業科學,2006,42(8):19-24 9.包仁艷,鄭彩霞,朱麗華 油松胚珠發育研究中的蛋白質組技術(英)[J],植物生理與 分子生物學學報,2006,32(4):497-503 10.姜春寧,鄭彩霞,包仁艷 油松胚珠蛋白質提取分離技術的優化[J],北京林業大學學 報,2006,28(4):96-99 11.杜為民 鄭彩霞等,高壓液相色譜法測定番茄果實中的α-,β-胡蘿卜素和番茄紅素,食品 工業科技,2006,27(11):194-195 12.Bao Ren-yan, Zheng Cai-xia Content Changes of Several Endogenous Plant Hormones in Female-Sterile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 2005, 7(4) :16-19 13.楊遠媛,賀窯青,鄭彩霞. 油松胚珠愈傷組織誘導和懸浮細胞系的建立[J]. 植物生理學 通訊,2005,(5) 14.于文鵬,鄭彩霞,丁坤善,包仁燕,邱箭,姜春寧,劉為民. 毛細管電泳分離油松蛋白質研究 [J]. 吉林林業科技,2005,(4) 15.邱箭,鄭彩霞,于文鵬. 胡楊多態葉光合速率與熒光特性的比較研究[J]. 吉林林業科 技,2005,(3) 16.包仁艷,姜春寧,鄭彩霞,丁坤善. 植物雌配子體發育的分子調控研究進展[J]. 北京林業 大學學報,2005,(4) 17.丁坤善,鄭彩霞,包仁艷,姜春寧. 油松雌性不育系球果蛋白質雙向電泳技術的建立[J]. 植物學通報,2005,(2) 18.Li Z X, Zheng C X, Qiu J.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eco-adaptability of heteromorphic leaves of Populus euphratica.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 2005, 7(1) :11-15 19.鄭淮兵,董麗,鄭彩霞. 低溫和PEG“滲控”預處理促進石楠種子萌發的研究[J]. 林業科 學,2005,(3) 20.杜為民 ,鄭彩霞 ,王丹. 不同前處理方法對番茄紅素提取率的影響研究[J]. 食品工業 科技, 2004, 25(9):69-70 21.汪萬福,李最雄,劉賢萬,鄭彩霞. 敦煌莫高窟頂灌木林帶防護效應研究[J]. 中國沙 漠,2004,(3) 22.丁坤善,鄭彩霞,包仁艷. 油松雌性不育系的POD同工酶和蛋白質多肽分析[J]. 西北植物 學報,2004,(1) 23.杜為民 鄭彩霞等,番茄紅素提取工藝的研究進展,中國保健食品,2004, 3:6-7 24.秦全勝,鄭彩霞,汪萬福,李紅壽. 敦煌莫高窟窟區樹木蒸騰耗水量的估算[J]. 敦煌研 究,2002,(4) 25.李敏俐,鄭彩霞. 油松雌性不育系(28號無性系)的RAPD分析[J]. 北京林業大學學 報,2002,(4) 26.鄭彩霞,秦全勝,汪萬福. 敦煌莫高窟窟區林地土壤水分的入滲規律[J]. 敦煌研 究,2001,(3) 27.夏新莉,鄭彩霞,尹偉倫. 土壤干旱脅迫對樟子松針葉膜脂過氧化、膜脂成分和乙烯釋放 的影響[J]. 林業科學,2000,(3). 28.鄭彩霞,高榮孚. 高等植物光系統Ⅰ的研究(Ⅱ)——豌豆PSⅠ復合物的類脂及脂肪酸組 成[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0,(1) 29.鄭彩霞等 樹木生理學科發展的50年 中國林業文獻計量50年回顧與展望 1999.中國圖書 館出版社 30.鄭彩霞,高榮孚. 光系統I的異質性及其在類囊體膜上分布的研究進展[J]. 北京林業大 學學報,1999,(5) 31.Zheng Caixia, Gao Rongfu. Heterogeneity in photosystem I from Pisum Sativum 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9.1 32.鄭彩霞,高榮孚. 豌豆光系統Ⅰ的異質性[J]. 科學通報,1998,(18) 33.董占元,高榮孚,鄭彩霞. 油松類囊體膜中PS Ⅰ大分子結合脂類的研究[J]. 內蒙古林學 院學報,1998,(1) 34.高榮孚,鄭彩霞,童年,何平. 高等植物光系統Ⅰ的研究(Ⅰ)──葉綠體中存在兩種光系 統Ⅰ[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7,(1) 35.鄭彩霞等 樹木生理科技論文及其學科發展,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 36.鄭彩霞,李鳳蘭,高榮孚,王瑞勤. 松樹針葉束內源激素與單寧的變化[J]. 中國林學(英 文版),1996,(2) 37.王華芳,尹偉倫,鄭彩霞,梁海英,路永斌,衛蓉. 植物的超弱發光[J]. 北京林業大 學學報,1996,(2) 38.鄭彩霞,王斌瑞. 黃土高原坡面林地不同集水措施對林木生長的影響[J]. 北京林業大 學學報,1995,(4) 39.Zheng Caixia Gao Rongfu Effect of ABA and endogenous inhibitors on components of embryonic polypeptides during Ash seeds maturation and germination in Wang Shasheng , Jiang Xiangning ed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ontrol and Biotechnology in Woody Plants , China . Beijing: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 1995, pp. 220~234。 40.鄭彩霞,張志毅. 白楊染色體加倍技術研究及三倍體育種(Ⅳ)──加倍體白楊生理特 性的初步研究[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4,(2). 41.鄭彩霞 王斌瑞,黃土高原坡面林地不同集水措施對林木光合速率的影響,林業科技通 訊,1993,(11) 42.鄭彩霞,李鳳蘭. 文冠果兩性花花粉敗育原因的進一步研究[J]. 北京林業大學學 報,1993,(1) 43.鄭彩霞,高榮孚. ABA與內源抑制物對洋白蠟種子離體胚萌發時呼吸作用的影響[J]. 北 京林業大學學報,1992,(3). 44.鄭彩霞,高榮孚. 脫落酸和內源抑制物對洋白蠟種子休眠的影響[J]. 北京林業大學學 報,1991,(4) 45.李鳳蘭,鄭彩霞. 油松胚珠后期敗育問題初探[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0,(3) 46.鄭彩霞,注重師德修養,發揮表率作用,中國林業教育,2007(增刊),114 47.李鳳蘭, 鄭彩霞,郭惠紅,高述民,劉忠華,徐桂娟 科研實踐鍛煉有利于本科生人才 培養,韓海榮主編,改革•創新•發展——教育創新與創新教育探索論文選編,中國林業出 版社,2007,12 48.鄭彩霞,張志翔,程堂仁 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措施與效果.高校生命科學基礎課程 報告論壇文集2006.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351-358 49.鄭彩霞,汪曉峰,張金鳳,沈應柏,謝響民,張綱民 加強生物學基礎教學 提高林學專 業人才質量,陳小陽主編《林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北 京,131-136 50.鄭彩霞,陳曉陽,李鳳蘭,張志翔,趙海燕,張強英.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提高人才培養質 量——北京林業大學生物學基地教學改革與實踐[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5,(S1). 51.程堂仁,張強英,鄭彩霞. 提高理科基地生畢業論文質量的實踐與思考[J]. 北京林業大 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S1). 52.張強英,程堂仁,鄭彩霞. 導師制在理科(生物學)基地學生科研素質培養中的作用[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S1) 53.陳玉珍,鄭彩霞,李鳳蘭. 農林類高等院校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研討會綜述[J]. 中國 林業教育,1999,(4). 54.李芳,鄭彩霞,加強師德建設,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9, 21 55.鄭彩霞等, 對高等林業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認識與思考,北京林業大學學 報,1998 56.鄭彩霞等,21世紀林業科學技術發展對林科類本科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中國林業教 育,1997 57.李芳,鄭彩霞. 21世紀林業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J]. 中國林業,1997,(6). 58.鄭彩霞,尹偉倫. 21世紀林業科學技術發展對林科類本科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J]. 中國 林業教育,1997,(5). 59.鄭彩霞,謝京湘,王秀琴,陳玉蘭,張煥梅,劉玲莉. 治沙造林的生力軍[J]. 中國林 業,1995,(5) |
||
著譯目錄: | 《生物技術與食品加工》,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年,北京 《中國婦女與世界林業》,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年,北京 |
||
科研成果: | 1996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2001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2004年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
||
成果推廣應用情況: | |||
表彰和榮譽: | 獲1995年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 獲1997年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
||
主要兼職: | 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理事。中國植物學會發育與生殖生物學委員會委員高等學校理工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 ||
備注: | |||
辦公室電話: | 62337717 | ||
住宅電話: | (暫不公布) | ||
傳真: | 62337855 | ||
手機: | (暫不公布) | ||
通訊地址: | 北京林業大學生物學院 | ||
郵政編碼: | 100083 | ||
電子郵件地址: | zhengcx@bjfu.edu.cn | ||
主頁地址: |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