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7-13 相關院校:華中農業大學
基本信息姓名:徐章逸
出生年月:1978.3
性別:女
碩/博導:碩導
民族:漢
開設課程:《食用菌栽培》、《食用菌遺傳育種》、《食用菌貯藏加工》
職稱:副教授
研究方向:茯苓等食用菌的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及食用菌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學研究
學位:農學博士
聯系方式辦公電話:027-87282221
電子郵件:xuzhangyi@mail.hzau.edu.cn
個人簡介女,博士,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講師,湖北省暨武漢市微生物學會真菌專業委員會委員。2001-2006年在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攻讀植物病理學專業博士學位(碩博連讀),主要從事分子生物學及抗病毒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碩博期間的研究成果作為主要內容獲得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鄂科鑒字[2007]第71523086號),排名第四。2006年7月留校任教,主要從事茯苓等食用菌的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及食用菌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學研究。
工作后主要學術工作簡介:1.系統研究了茯苓基本生物學特性,建立了3個茯苓品種離體子實體誘導培養體系,探討了茯苓子實體形成與菌株特性的相關性及不同離體培養條件對子實體形成的影響;首次揭示了茯苓有性階段子實體結構、擔孢子發育及形成及擔孢子核相等重要特征;探討了茯苓有性生殖模式,獲得了創新性研究結果;2.針對目前茯苓育種手段落后致使茯苓菌種退化現象嚴重,造成茯苓生產上重要經濟損失的背景下,結合現代生物學技術,對茯苓育種手段進行了創新,并建立了三種行之有效的茯苓育種方法,填補了茯苓育種技術歷史上的空白;3.針對目前茯苓栽培方法落后且耗費大量森林資源的問題,開創了茯苓代料栽培研究工作,并獲得了初步研究結果,該研究結果具有重要實踐價值和指導意義;4.調查并檢測了國內主栽香菇和野生香菇病毒攜帶情況,并建立了香菇病毒病快速檢測體系;在此基礎上,對病毒對香菇的影響及致病機制進行了分析,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進展。此外,對香菇等其它食用菌的真菌性病害等病原的鑒定、發病規律、及藥劑防治等方面開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
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茯苓菌核形成差異菌株的遺傳鑒定及重要經濟性狀相關聯分子標記發掘研究”(31101590),23萬,2012-2014,項目主持人;
2.“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子課題“茯苓優良菌種選育(2011BAI06B03-3),47萬,2011-2014,項目主持人;
3.校自主科技創新基金“茯苓菌核形成差異菌株的遺傳鑒定及重要經濟性狀相關聯分子標記發掘研究”(2011QC089),6萬,2011-2012,項目主持人;
4.校自主科技創新基金“香菇病毒dsRNA的分析及其cDNA克隆”(2008XCX002),2萬,2008-2010,項目主持人;
5.新教師啟動基金“神農架地區野生大型真菌資源調查及分子鑒定”(2006XRC063),3萬,2007-2009,項目主持人
發明專利及獲獎情況1.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我國四種主要果樹的病毒分離鑒定及檢測技術體系研究”(鄂科鑒字[2007]第71523086號),排名第四;
2.湖北省重大科學技術成果“靈芝復合茶系列產品的研制與開發”(成果登記號EK080564)
3.湖北省重大科學技術成果(“新型營養食品加工用改性茯苓粉加工技術及其應用基礎研究”成果登記號EK100862)
4.華中農業大學第十屆青年教師講課競賽優勝獎(2010年)
發表的論文及著作[1]XuZ.Y.,MengH.,XiongH.,&BianY.B*.BiologicalCharactersofTeleomorphandOptimizedinVitroFruitingConditionsofMedicinalMushroom,Wolfiporiaextensa(HigherBasidiomycetes)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Mushrooms,2014,16(5):421-429
[2]XuZ.Y.,TangW.R.,XiongB.,WangK.Q.,BianY.B*.EffectofrevulsivecultivationontheyieldandqualityofnewlyformedsclerotiainmedicinalWolfiporiacocos.JournalofNaturalMedicines,2014,68:576-585
[3]CaoX.T.,BianY.B.,XuZ.Y*.FirstReportofTrichodermaoblongisporumCausingGreenMoldDiseaseonLentinulaedodesinChina.PlantDisease,2014,98(10)1440.
[4]XuZ.Y.,HongN.,XiangB,WangG.P.Partial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ofaChineseisolateofgrapevineleafrollassociatedvirus2andproductionantiseratorecombinantviralproteins.JournalofPlantPathology,2006,88(1),87-92.
[5]FanX.Z.,ZhouY.,XiaoY.,XuZ.Y.,BianY.B*.Cloning,expressionandphylogeneticanalysisofadivergentlaccasemultigenefamilyinAuriculariaauricula-judae.MicrobiologicalResearch,2013,169:453-462.
[6]HongN.,XuZ.Y.,XiangB.,WangG.P.GenecloningofetiologicalvirusescausinggrapevineleafrollinChina.In:SecondAsiaConferenceonPlantPathology,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2005,25-28:89.
[7]潘慧,徐章逸,邊銀丙.灰色關聯度法在杏鮑菇優良雜交菌株篩選中的應用.食用菌學報,2010,17(2):22-25(通訊作者)
[8]徐章逸,邊銀丙.食用菌病毒病害研究進展.食用菌學報,2008,15(3):80~84.
[9]徐章逸,王國平,劉亞萍,王彩霞,洪霓.葡萄卷葉伴隨病毒-3外殼蛋白的原核表達及其特異性抗血清的制備.植物病理學報,2010,40(2):129-134.
[10]徐章逸,王國平,洪霓.葡萄卷葉伴隨病毒-3復制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果樹學報,2006,23(2):234-237.
[11]李劍,徐章逸,邊銀丙,蘇緯,王克勤.基于ISSR標記的27個茯苓菌株遺傳多樣性分析.中國菌物學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壑全國第七屆菌物學學術討論會會議論文,2008
[12]徐章逸,熊歡,邊銀丙.茯苓菌種復壯與有性生殖方式研究.中國菌物學會2009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2009
gowhywivescheatonhusbands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