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7-20 相關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導師詳細信息
姓名:楊晨陽
性別:女
出生年份:1965
職稱:教授
院系: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首次聘任導師時間:2002
現聘任導師一級學科名稱:信息與通信工程
現聘任導師二級學科名稱:信號與信息處理
聘任在第二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無
聘任在自主設置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信息網絡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移動通信網路與信號處理
電子信箱:cyyang@buaa.edu.cn
辦公電話:010-82317213-101
辦公地點:北航新主樓F座417
通信地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3教研室
個人簡介:
1.簡歷
1)1986年7月畢業于南京航空學院電子工程系通信專業,獲學士學位;
2)1989年2月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工程系通信與電子系統專業,獲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
3)1997年9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4)1998年8月至1999年5月于美國喬治·梅森大學作博士后、訪問學者。
2.學科專業及研究方向
學科方向:信號與信息處理
研究方向:移動通信系統和信號處理
3.社會兼職情況
現為IEEE高級會員、電子學會會士,曾任IEEE Tra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編委、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Signal Processing,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Aera of Communications的客座編委,通信學報、信號處理期刊副主編。2008-2012曾任IEEE通信學會北京分會主席。曾任ChinaCom2010大會副主席、IEEE ICCC 2012的Publication Chair以及IEEEChina SIP 2013的Special Session Chair。
4.教學情況
主講2門課程:
1)主講"自動控制原理",本科生專業基礎課,48學時,學生80~110人。
2)主講自適應信號處理",碩士生學位課,45學時,學生10~40人。
3)珠江時空信號處理,研究生專業課,32學時,學生10~20人。
5.在研項目
1)超密集無線網絡的主動干擾控制理論與方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二期)
2)高吞吐量移動通信系統的高能效傳輸優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
3)能效與資源優化的超蜂窩移動通信系統基礎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4)5G超蜂窩無線網絡構架與關鍵技術研發,國家863計劃
5)多小區多用戶系統的自由度分析與傳輸策略優化,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專項資金
6.獲獎情況
1)"小面陣相控陣雷達仿真系統",獲92年度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第四名)
2)"多目標跟蹤信息處理系統",獲93年度航空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第四名)
3)"機載多目標跟蹤處理系統"獲9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第四名)
4)"先進地空武器控制相控陣雷達仿真系統及新技術研究"獲99年度航空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名)
5)95年獲北航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二等獎(第一名)。
6)95年被評為北航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
7)95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
8)98年被評為北京市學科帶頭人。
9)2000年獲得首屆"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和科研獎勵計劃"資助.
7.論文情況
在IEEE Tra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 IEEE Trans.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 Vehicular Tech.、IEEE Selected Journal of Signal Processing、IEEE JSAC、電子信息學報、通信學報、信號處理和ICC、GlobeCom、ICASSP、VTC、WCNC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在國際權威期刊IEEETransactions上發表50余篇;申請國際專利和國家發明專利60余項,其中30余項已經授權,向3GPP、國家LTE+子組、IMT-A技術推進組、IEEE802.15.4b/4c標準組、國家短程無線通信技術標準組、國家寬帶無線多媒體技術標準組提交了50余項技術提案,是IEEE802.15.4-2006國際標準和國家短程無線網絡標準GB/T16529-2007的主要貢獻者之一。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