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7-22 相關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導師詳細信息
姓名:雷慶
性別:男
出生年份:1964
職稱:研究員
院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首次聘任導師時間:2006
現聘任導師一級學科名稱:公共管理
現聘任導師二級學科名稱:教育經濟與管理
聘任在第二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無
聘任在自主設置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無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工程教育、區域高等教育發展、高等學校管理
電子信箱:leiqing@buaa.edu.cn;leiqing@bjedu.gov.cn
辦公電話:82316135
辦公地點:圖書館西配樓202室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7號高等教育研究所
個人簡介:
簡歷:
1986年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與應用力學系,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0年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2004年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管理學博士學位;
2002年7月至2003年1月,受教育部委派到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
1986年7月至1987年9月,在北航團委工作;
1990年3月至1995年2月,任北航教務處副處長;
1995年2月至1998年1月,任北航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
1998年1月至今,任北航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
學術兼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位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工程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
中國工程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雜志副主編;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教育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全國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培養指導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
主講課程:
曾主講本科生公共課“管理系統工程概論”,碩士研究生必修課“教育系統分析與設計”、“教學設計”、“科學寫作與報告”,主持博士研究生必修課“工程教育專題”等。
指導研究生:
先后指導“教育經濟與管理”、“教育技術學”等專業碩士生30人,“公共管理碩士”7人,“教育碩士”4人;招收“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博士生19人,其中7人已畢業,并獲得博士學位。
主持的主要科研項目: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委托項目: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研究;
教育部軟科學課題: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建設與發展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工程教育基礎信息分析研究;
中國工程院院士咨詢項目:中國工程教育發展報告;
教育部科技委戰略研究重大專項:中國工程教育體系結構設計;
中國工程院咨詢項目: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多樣化研究;
北京市政府專家顧問團咨詢課題:促進北京普通高等學校舉辦獨立二級學院的政策研究;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委托課題: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4-2020年發展戰略規劃研究;
國防科工委委托課題:國防科技工業高等教育到2020年發展規劃研究;
世界銀行項目:“中國高等教育改革”項目社會評估;
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對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發表的代表性學術論文:
遠程教育:實踐終身教育思想的有效途徑.中國遠程教育,2000(9).
高等數學和大學物理課程認知學習過程比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
對新世紀高等學校的若干新認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2(3).
三種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比較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
教學設計與教學論關系之掘見.杭州:遠程教育雜志,2003(1).
工程教育改革要有緊迫感.光明日報,2003.7.10.
多樣性: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關鍵所在.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2).
課程綜合化:中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武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32-36.
信息技術探究學習的網絡引導框架設計.杭州:遠程教育雜志,2005(5):18-20.
高等教育大眾化與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發展.北京: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9):17-19.
繼續推進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對策研究.武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6):9-14.
高等工程教育教學管理資源及其信息化研究[J].北京:中國大學教學,2005(12):21-23.
高校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與特征[J].北京:中國遠程教育,2007(12):44-50.
從機構設置看試點高校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J].北京:中國電化教育,2007(12):48-52.
高等工程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分析[J].武漢:高等教育研究,2007(11):7-15.
我國高等學校分類及其走向[J].上海:教育發展研究,2008(13-14):59-63.
普通高校現代遠程教育辦學機制研究[J].上海:開放教育研究,2008,14(6):80-83.
普渡大學工學院新生計劃及啟示[J].武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92-98.
美國高校網絡教育合作模式研究[J].北京:中國大學教學,2009(7):93-95.
本科階段工程領袖型人才培養方案特點分析——以戈登—麻省理工學院工程領袖計劃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3(1):108-113.
幸福論視角下的高等教育質量觀價值取向[J].現代大學教育,2010(3):5-10.
從課程視角看工程設計能力培養[J].武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52-156.
開展高等教育研究要處理好三對關系[J].北京:中國高等教育,2011(22):44-45.
工程教育應培養能造福人類的工程師——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人道主義工程”副修計劃的啟示[J].北京: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6):109-116.
工程領導力的歷史演變及其領導學分析[J].武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53-58.
工程領導教育的內涵解析[J].武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77-81.
工程教育實驗班領導力培養的實證研究[J].武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58-65.
工程設計與工程設計教育的歷史解讀[J].武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38-44.
獲得的教學科研獎勵
教育工程設計的若干認識問題(論文),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五次優秀高教科研論文成果獎,2001年;
多元化背景下工學(工程)碩士分類和培養目標研究(研究報告),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優秀研究成果獎,2009年;
工科院校教育類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一等獎,2009年;
建立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的研究與實踐,第六屆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年;
高等工程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分析(論文),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七次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論文類一等獎,2010年;
基于利益相關者分析的高等教育評估制度設計研究(博士學位論文),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八屆“高等教育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2012
本科階段工程領導教育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20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三屆“教書育人優秀研究生導師”,2013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