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8-18 相關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導師詳細信息
姓名:曹晉濱
性別:男
出生年份:1964
職稱:研究員
院系:宇航學院
首次聘任導師時間:2002
現聘任導師一級學科名稱: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現聘任導師二級學科名稱:飛行器設計
聘任在第二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無
聘任在自主設置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無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空間天氣學,空間環境探測,空間環境效應
電子信箱:jbcao@buaa.edu.cn
辦公電話:01082316738
辦公地點:新主樓B220
通信地址:學院路37號北航宇航學院空間環境系
個人簡介:
1981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1989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離子體物理專業獲碩士學位,1996年在法國Toulouse第三大學獲得空間物理學博士學位。1999年在中國科學院破格晉升為研究員。是2000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獲得者
曾經獲得1998年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工作獎、1999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傅承義青年科技獎、2003年中國天文學會“紀念成中杰”獎、2004年美國宇航局(NASA)Cluster衛星計劃團隊成就獎、2005年歐洲空間局(ESA)Cluster計劃杰出貢獻獎;2008年被法國Toulouse市政府授予Toulouse市榮譽勛章。
曹晉濱現為宇航學院空間物理專業責任教授。主要兼任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物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空間研究委員會(CN-COSPAR)副秘書長、中國地震學會地震空間對地觀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同時還是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COSPAR)輻射帶模式專家組成員。并應邀擔任歐空局CLUSTER飛船計劃和法國TARANIS衛星計劃合作科學家(Co-I)。
主要研究方向:(1)空間天氣物理過程;(2)空間環境效應研究;(3)地球和行星空間環境探測新方法和新概念
曹晉濱在空間物理和空間環境與航天器相互作用領域作出了一系列優異成績,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受到很高評價。特別是他首先提出了空間粒子回旋各向異性開放相空間理論,國際上將此理論稱之為SNG理論。首次確定磁層亞暴與磁層高速粒子流對應關系,解決了亞暴模型建立過程中出現的重要難題。首次發現磁場重聯前哨聲波,為磁場重聯觸發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觀測依據。首次發現太陽風在地球空間空間前的減速的直接證據。關于磁層亞暴和磁場重聯的研究成果兩次被列入國際空間探測Cluster衛星計劃的Top Story。關于磁層亞暴物理過程的研究成果在2007年國家科學發展報告中,列入2006年11項中國科學家代表性成果之一。并被《科技導報》評為2006年中國資源環境領域四大進展之一。作為我國第一臺空間環境低頻電磁波探測器的Pi(Principal Investigator),為我國第一臺星載低頻電磁波探測器研制成功做出了重要貢獻,填補了我國這一領域空間探測的空白。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20多篇(其中SCI論文98篇)。SCI總引用率達到670多次。
近五年代表性學術論文:Electron loss and acceleration during storm time: The contribution of wave-particle interaction, radial diffusion, and transport processes, Cluster observations of waves in the whistler frequency range during magnetic reconnection in the Earth’s magnetotail。
近五年承擔的重要縱向科研項目:磁層亞暴物理現象時序和因果關系研究。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