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招生簡章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9-11 相關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一、報考說明:
接受生物科學、生物技術、計算機、化學、物理等專業考生報考。
二、專業介紹: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獻身科學的敬業精神的人才。掌握扎實的生態學理論基礎,掌握野外研究工作的方法和技能,了解生態學研究的前沿和動態,能熟練使用計算機,掌握一門外語,具備在本學科及相關學科領域獨立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并能夠適應我國經濟、科技和教育發展的需要,成為二十一世紀從事生態學領域研究、教學和管理的高層次人才。
1、分子生態學:利用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和微生物學等手段對植物抗逆以及環境微生物的分布和生長進行研究。在植物抗逆方面,主要關注植物應對環境脅迫(耐旱、耐鹽、耐低硫營養)的遺傳基礎與分子機理,包括植物耐逆分子機制探索與耐逆基因資源的發掘,及耐逆基因在農業上的應用。
2、水鳥和濕地生態學:利用水鳥對濕地環境的指示作用,研究長江中下游濕地的生態過程和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機制,探索該流域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和對策。
3、水體修復生態學:依靠諸多相關學科,重點針對安徽的水環境生態修復問題,發展水環境生態修復的新理論、新工藝、新技術,在水環境生態修復理論和技術研究方面,為安徽省和其他地區的水環境生態修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4、極地生態地質學:本學科致力于應用地質地球化學、生態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現代分析技術為支撐,結合傳統的分析方法,研究代表性區域(例如南極、北極、南海和黃東海島嶼、陸架海)全新世以來的自然環境變化、海鳥等海洋生物的生態系統的演變及其與人類活動、全球變化的關系、物質的環境地球化學循環及其生態效應等。
5、生態工程與技術:以生態學、系統科學及計算機科學為基礎,以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耦合關系為對象,開展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的跨學科綜合研究。探討生態評價、生態規劃、生態管理的理論、系統方法、集成技術及實現城鄉復合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決策支持手段。
就業方向:主要畢業去向是進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或出國攻讀博士后和博士學位等。
三、研究方向及初試科目:
研究方向 | 初試科目 |
1、分子生態學
2、水鳥和濕地生態學 3、水體修復生態學 4、極地生態地質學 5、生態工程與技術 |
第一組:
101思想政治理論 201英語一 618生理學或619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841細胞生物學 第二組: 101思想政治理論 201英語一 302數學二 835污染控制工程 第三組: 101思想政治理論 201英語一 601高等數學B 806地質學原理或820環境科學基礎 |
四、復試形式:筆試+面試。
五、復試內容:筆試部分包括專業英語(50分)、專業課綜合筆試(基礎生物學實驗)(100分);面試部分包括回答問題和朗讀并翻譯專業英語(100分)。
六、復試成績:滿分250分,為筆試成績(滿分150分)與面試成績(滿分100分)之和。
七、最終成績:滿分650分,為初試成績(不計政治)與復試成績之和。
八、錄取:按最終成績由高到低排序,提出擬錄取名單報批。為保證招生質量,報批人數可小于招生計劃。
九、調劑:本專業在生源不足的情況下接受調劑。調劑信息將于復試階段在中國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線網站(http://yz.ustc.edu.cn)發布。
十、學費標準:8000元/學年。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