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大家都愛“扎堆兒”考名校?
首先,名校自身的軟硬件條件都很優秀,師資隊伍、科研條件、就業前景等因素都吸引著大批學生報考。
無論在軟件方面還是硬件方面,名校的資源都是一些普通高校無法企及的。比如清華、北大、人大每隔兩三天就會舉辦一場學術講座,最多的時候會出現一天多場講座的情況。
除此之外,名校還會提供給學生更多學術交流、科研實踐的機會,相對而言普通院校這種機會較少。
名校的學術資源、人脈資源也是普通院校無法比擬的。不少人認為,如果在名校讀研期間,能師從一位學術界的“大牛”導師,那么今后的學術研究,甚至畢業后的工作都可能會一帆風順。
即使是自己找工作,也可以選擇較高的發展平臺,如有些名企招聘人才時會明確提出只招985和211院校畢業生,那么你就可以輕松越過這一關卡。
高校研究生擴招導致普通研究生畢業就業競爭力降低。再加上社會對名校的優先認可等各種原因,使得如今許多大學生對考研有種很強烈的“名校情結”,名校考研甚至已經成為考研的一種“潛”趨勢。
名校就都十全十美嗎?
1、名校也有弱勢學科
并不是名牌大學的所有專業都是最好的。在一些綜合性的知名大學中,有些非傳統、非強勢的專業是隨著學校的發展和招生規模的擴大而增設的。
這些新增設的專業在師資力量、課程設置等方面不一定強過普通院校,不少普通院校的某些專業是優勢學科,在該學科領域中占有很高位置。
2、名校同樣存在就業競爭壓力
就業,應該是學生最為關注的,而名校的就業率并非100%。知名企業在招聘人才時,雖然設置了985和211院校的招聘關卡,但他們更加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
事實上,并不是每個名牌院校畢業的學生都具備充分的知識儲備和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自身的能力也很重要。
3、名校并非所有人都適合
在選擇專業和院校之前,考生一定要對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做客觀地分析,理性評判自己的學習能力,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
切忌不切實際地高估自己,也不要因為貪圖名校帶來的“榮耀”而盲目“追熱”。全面認識名校,客觀評價自己,同學們會發現提升自身內在的含金量,遠遠高于名校賦予的光環!
想清三點擇校不難
1、學會認識自己
在決定考研時,先問問自己,我考研的動機是什么?我的興趣在哪里?興趣能和考研聯系在一起嗎?哪些院校開設了相關的專業?在自身實力的基礎上,加之半年的復習,我大概能達到什么分數水平,有望考到哪些學校?
這些問題是你擇校之前必須思考的。學校和專業就在那里,而適不適合你,才是最關鍵的思考點。
2、衡量自身情況與院校的結合點
全國共有多少所院校符合你專業選擇的要求?你的能力適合沖擊哪個層級的院校?這個層級的幾所院校是否符合你的期待值?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你的目標專業是否是這些院校的重點專業?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考生謹慎考慮的。畢竟,研究生時期的專業很有可能影響你未來的職業生涯。
3、觀察地域狀況,遙想未來發展
對于不跨專業跨院校或者“三跨”的考生來說,地域問題同樣是擇校需要考慮的一方面。有必要看一看院校的所在地是否符合自己今后長遠的發展需求。
很多人在研究生畢業之后會繼續留在讀研的那座城市打拼,而那座城市和家的距離、和自己職業生涯走向的規劃是否存在沖突同樣需要考生們慎重思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