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2000年獲得應用化學二級學科碩士點,2010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國家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本學科面對國家能源、資源、環境領域的重大需求,以化學為基礎,融合我校地質、資源、環境等學科優勢。
通過不斷凝煉,目前已形成了四個主要的有特色的學科方向:
1.應用化學:清潔能源與可持續能源、精細化學品的設計合成及其應用技術、半導體表面功能薄膜的沉積與生長技術、高效催化體系的設計、分子模擬與材料設計、功能材料、油田化學、涂料、腐蝕與防護、電化學工程等;
2.資源高效清潔利用技術與工藝:資源高效轉化技術、金屬礦物資源高效冶金技術、低品位難處理礦物的提取工藝及綜合利用技術、釩礦清潔生產技術、煤的潔凈轉化技術等;
3.資源利用中的分析測試技術:巖石礦物分析、復雜組分的無機成分分析、元素形態分析技術、同位素分析技術、微區分析技術、野外現場分析技術等;
4.環境污染治理與評價技術:水污染防治與處理技術、廢棄物處置及資源化利用技術、環境監測與評價技術等。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擁有一支基礎深厚,治學嚴謹,學歷層次高,富有創新活力的師資隊伍,F有教師4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5人,具有博士學位25人。有“****”學者1人,“楚天學者”1人,博士研究生導師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0人。近五年來,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支撐計劃、國際合作項目、省部級項目、市區級項目以及各類橫向項目,科研經費合計2500余萬元,其中縱向項目經費600余萬元。發表學術論文7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100余篇。出版專著2部。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3項。科研成果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湖北省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湖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一批研究成果已實現產業化,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學科現有湖北省高;瘜W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湖北省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教育部納米礦物材料及應用工程研究中心、可持續能源研究中心等多個實驗教學、科研平臺,擁有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氣-質聯用儀、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元素分析儀、多功能電化學分析測試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原子熒光光譜儀、綜合熱分析儀、多通道電化學工作站、IGA 智能重量分析儀、X射線粉晶衍射儀、zeta電位儀、扣式電池自動封口機、高溫高壓反應釜、手套箱、球磨機等儀器設備,儀器經費總額達2000多萬元。此外,學校的高性能計算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擁有的先進儀器設備也能資源共享,這些都為本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平臺。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