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英中介語BE動詞習得研究
- 所屬分類:
英語詞匯專..
- 作者:
張妍巖 著
- 出版社:
武漢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7081499
- 出版日期:2010-12-1
-
原價:
¥18.00元
現價:¥15.80元
圖書簡介
本書在系統介紹國內外現有的英語BE動詞習得研究的基礎上,重點描述、分析和解釋了中國英語學習者在習得英語BE動詞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BE動詞形態復雜、功能繁多,歷來是我國學生的學習重點和難點。本書作者采用語料庫與實驗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了我國學生使用英語BE動詞的情況.并針對兩種典型的漢英中介語現象——BE動詞省略和過度使用,提出了兩大漢英中介語規則。本書還探究了BE動詞習得與英語。時體”系統習得的關系。總結了我國學生習得英語“時體”特征的普遍規律。 對漢英中介語BE動詞的研究,尤其是針對BE動詞變異性的分析,不但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而且對英語教學也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在理論方面,本研究表明中介語語法是自成體系,并且受到各種因素制約的自然語法。在實踐方面.本書總結了學習者在習得BE動詞及相關結構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據此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措施。 本書的讀者對象為英語專業高年級本科生、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方向的研究生、各類院校的英語教師以及對語言習得研究感興趣的讀者。
目錄
英語BE動詞形態復雜、功能繁多,為英語學習者帶來了巨大的習得困難。前人有關BE動詞習得的研究通常采用的都是實驗數據,所涉及的研究對象人數較少,因此不能夠為我們提供比較全面的BE動詞習得和使用情況。本書采用以語料庫為基礎、以實驗為輔的研究方法,旨在深入分析中國英語學習者中介語:BE動詞的形態與功能。
本研究采用了兩大學習者語料庫,“香港浸會大學中介語語料庫”
(HKBUILC)和“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這兩個語料庫分別由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學生英語寫作構成,其中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包括三個子語料庫(ST2,ST3,STg),代表了三組不同英語水平的中國學習者。為了調查漢英中介語BE動詞的分布情況,本研究對所有BE動詞型符的句法和語義特征都進行了標記,包括非目標語的BE動詞過度使用,如“Mary
was lost the necklace she borrowed from her friend”,和BE動詞省略,如“My
mother would φ angry with me.”隨后應用語料檢索軟件’
WordSmith(Scott,1999)對標記符號進行了檢索和統計。
為了研究漢英中介語BE動詞的變異性,本書調查了影響BE動詞使用和省略的幾大因素,主要包括(1)BE動詞的功能:系動詞BE、助動詞BE;(2)
BE動詞的限定屬性:限定性BE(am,is,are,was,were)、非限定性BE(be
,being,been);(3)謂語語義特征:階段性謂語、個體性謂語(Carlson,
1977);(4)動詞謂語類型:及物動詞、作格動詞、非作格動詞(Perlmutter
,1978);(5)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差別:英語BE動詞、普通話Shi/粵語 Haih。
對語料的定量分析為我們提供了漢英中介語BE動詞的分布規律,包括各語境下BE動詞的每一個形態和功能所出現的次數和比例等信息。隨后開展的BE動詞變異性研究,尤其是針對BE動詞省略和過度使用兩大現象,以及縱向對比分析(ST2
vs.ST3 vs.ST4)和“中介語方言對比分析”(ST3
vs.HKBuILc)所得結果表明上述所有因素都對漢英中介語BE動詞的使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作用,這一結果進一步得到了本書實驗數據的支持。為了解釋BE動詞省略和過度使用現象,筆者提出了如下兩個漢英中介語規則:
(1)BE→φ/_[+Asp] (2)φ→BE/_VP
筆者認為上述中介語規則的生成和內化與英語時體系統的習得和標準英語BE動詞的功能密切相關。中介語BE動詞的變異性是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如母語遷移、語言習得普遍機制(“情狀體優先假設”)等。
對漢英中介語BE動詞的研究,尤其是對BE動詞變異性的分析,不但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而且對我們的英語教學也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在理論方面,本書所提出的中介語規則表明中介語語法是自成體系,并且受到各種因素制約的自然語法。此外,本書有關BE動詞習得的發現為“體假設
”和“多因素原則”提供了實證證據。在教學方面,本書總結了學習者在習得BE動詞及相關結構的過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難,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