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品牌:圖書詳情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 數字通信理論與系統 作者: 易克初 等 市場價: 55元 文軒網價: 42.9元【78折】 ISBN號: 9787121206924 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商品類型: 圖書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語種:中文 出版時間:2013-10-01 版次:1 頁數:302 印刷時間:2013-10-01 印次:1 字數:550.00千字
主編推薦 《數字通信理論與系統》對通信系統結構和信號處理方法的描述,盡可能采用復數域數字信號處理方式;對于一些重要概念和學術思想,特別是作者所提出的新方法和新觀點,都有數學推導或證明,因而便于讀者深入理解、引伸擴展和靈活運用。
內容簡介 本書是信息傳輸領域中綜合性、理論性和系統性較強的一本教材;內容包括:數字通信的數學基礎、通信信源與信源編碼、數字調制與基帶傳輸、理想高斯白噪聲信道條件下的數字解調、載波同步與符號同步、通信信道與無線鏈路、信道編碼、擴頻通信、信道均衡、多信道協同傳輸和多用戶通信技術等;各章后附有習題。本書既適于通信領域研究生作為學位課教材,也適于通信相關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學習和應用參考。本書對通信系統結構和信號處理方法的描述,盡可能采用復數域數字信號處理方式;對于一些重要概念和學術思想,特別是作者所提出的新方法和新觀點,都有數學推導或證明,因而便于讀者深入理解、引伸擴展和靈活運用。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信息化社會中的數字通信 (1)
1.2 通信系統和通信信道 (1)
1.2.1 通信系統的基本結構 (1)
1.2.2 通信信道 (2)
1.3 通信數字化 (4)
1.4 本書的主要內容和教學方法 (5)
第2章 數字通信的數學基礎 (6)
2.1 信號 (6)
2.2 信號的空間表示 (7)
2.2.1 信號的復數形式表示 (7)
2.2.2 帶通線性系統的復數形式描述 (9)
2.2.3 矢量及其內積空間 (9)
2.2.4 矩陣 (11)
2.2.5 連續波信號的空間表示 (14)
2.3 描述信號和系統最常用的兩種正交變換 (16)
2.3.1 傅里葉變換 (16)
2.3.2 Z變換 (18)
2.4 隨機變量及其統計特性 (19)
2.4.1 隨機變量及其函數的概率分布 (19)
2.4.2 隨機變量的統計特性 (20)
2.4.3 隨機變量的特征函數 (22)
2.4.4 隨機變量截尾概率的上界 (22)
2.4.5 中心極限定理 (23)
2.4.6 一些重要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 (23)
2.5 隨機過程 (28)
2.5.1 隨機過程及其平穩性 (28)
2.5.2 高斯分布隨機過程 (29)
2.5.3 循環平穩過程 (30)
2.5.4 帶通隨機信號的描述 (31)
2.5.5 非平穩過程的分析與表示 (32)
習題 (34)
第3章 通信信源與信源編碼 (36)
3.1 信源概述 (36)
3.1.1 信源的分類及其基本特性 (36)
3.1.2 連續信號的離散化――采樣定理 (36)
3.2 信息的度量和信源熵 (39)
3.2.1 信息量的度量 (39)
3.2.2 信源熵 (40)
3.3 離散信源信息的編碼 (41)
3.3.1 定長編碼 (41)
3.3.2 變長編碼 (41)
3.3.3 Huffman編碼算法 (42)
3.3.4 Lempel-Ziv編碼算法 (43)
3.4 無記憶序列的壓縮編碼 (45)
3.4.1 率失真函數 (45)
3.4.2 采樣信號的量化編碼 (46)
3.4.3 矢量量化 (47)
3.5 有記憶序列的壓縮編碼 (49)
3.5.1 線性預測編碼 (50)
3.5.2 有記憶序列的其他編碼方法 (54)
習題 (55)
第4章 數字調制及基帶傳輸技術 (57)
4.1 傳輸符號的形成和矢量表示 (57)
4.1.1 數字基帶傳輸的碼型設計 (57)
4.1.2 用矢量表示符號 (60)
4.2 基帶調制 (60)
4.2.1 基帶調制與基帶傳輸 (60)
4.2.2 實現無碼間干擾傳輸的成形波設計 (62)
4.2.3 成形波函數的平移正交性 (64)
4.2.4 碼間干擾受控的波形成形技術 (66)
4.3 載波調制 (70)
4.4 常用的數字調制方式 (71)
4.4.1 數字調制的描述 (71)
4.4.2 無記憶數字調制 (73)
4.4.3 有記憶線性調制 (77)
4.4.4 有記憶非線性調制 (78)
4.5 數字調制信號的功率譜 (84)
4.5.1 線性調制信號的功率譜 (84)
4.5.2 連續相位調制信號的功率譜 (85)
習題 (87)
第5章 AWGN信道下的數字解調 (89)
5.1 數字解調的分解描述 (89)
5.1.1 載波解調 (89)
5.1.2 基帶解調 (91)
5.1.3 符號判決 (93)
5.1.4 有記憶線性調制信號的解調和最佳檢測 (96)
5.2 無記憶調制方式傳輸的誤碼特性 (98)
5.2.1 相干解調器誤碼特性的一種通用計算方法 (98)
5.2.2 M元PAM調制方式及其誤碼特性 (101)
5.2.3 MPSK調制的誤碼特性 (102)
5.2.4 DPSK調制信號的解調及其誤碼特性 (104)
5.2.5 M元正交波形調制的誤碼特性 (106)
5.2.6 QAM調制的誤碼特性 (111)
5.2.7 APSK調制的誤碼特性 (112)
5.2.8 各種數字調制方式的性能比較 (112)
5.3 連續相位調制信號的解調與檢測 (113)
5.3.1 連續相位調制信號的特點 (113)
5.3.2 連續相位調制信號解調檢測過程的分解描述 (114)
5.3.3 連續相位調制信號解調判決的Viterbi算法 (115)
5.3.4 連續相位調制的性能 (116)
習題 (116)
第6章 載波跟蹤與符號同步 (118)
6.1 載波同步誤差與符號同步誤差的估計 (118)
6.1.1 載波同步誤差與符號同步誤差的影響 (118)
6.1.2 兩種參數估計方法 (119)
6.1.3 最佳估計的性能特點 (121)
6.1.4 載波頻率與相位的估計 (121)
6.2 數字解調中的載波同步技術 (125)
6.2.1 模擬鎖相環 (125)
6.2.2 數字鎖相環 (127)
6.2.3 數字鎖相環的閉環響應及參數設計 (129)
6.2.4 數字鎖相環的性能 (131)
6.2.5 數字鎖頻環 (132)
6.3 符號定時同步 (135)
6.3.1 引言 (135)
6.3.2 最大似然定時誤差估計及符號定時同步環 (135)
6.3.3 數字式符號定時同步環 (137)
6.3.4 基于可變群延遲濾波器的高精度定時同步 (139)
6.4 載波相位和符號定時的聯合估計 (140)
習題 (141)
第7章 通信信道與無線鏈路 (142)
7.1 信道模型與信道容量 (142)
7.1.1 信道的劃分和定義 (142)
7.1.2 信道容量 (144)
7.1.3 各種波形信道的容量及其逼近香農限的方法 (147)
7.1.4 信道可靠性函數E(R) (148)
7.2 線性濾波器信道 (149)
7.2.1 線性濾波器信道的成因 (149)
7.2.2 線性濾波器信道條件下的最佳接收 (149)
7.2.3 噪聲白化與等效有記憶離散AWGN信道模型 (150)
7.3 多徑衰落信道 (152)
7.3.1 多徑效應和多徑衰落信道 (152)
7.3.2 多徑衰落的幅度統計特性 (154)
7.3.3 多徑衰落信道的時頻特性 (155)
7.3.4 多徑衰落特性的分類 (158)
7.4 無線通信鏈路分析 (160)
7.4.1 中繼系統的傳輸性能 (160)
7.4.2 無線通信系統的鏈路預算 (160)
習題 (161)
第8章 數字通信中的信道編碼 (163)
8.1 編譯碼器設計中多種因素的權衡 (163)
8.1.1 編碼增益及其極限 (163)
8.1.2 不同誤碼率下碼率與信噪比的關系 (164)
8.1.3 編譯碼器設計中各種因素的權衡 (165)
8.2 差錯類型及差錯控制方式 (166)
8.3 分組碼 (167)
8.3.1 有限域FG(q) (167)
8.3.2 分組碼的基本概念 (167)
8.3.3 生成矩陣與校驗矩陣 (169)
8.3.4 伴隨式譯碼 (170)
8.3.5 一些特殊的線性分組碼 (172)
8.3.6 線性分組碼的軟判決譯碼 (174)
8.4 低密度奇偶校驗碼(LDPC碼) (175)
8.4.1 LDPC碼的表示方法 (175)
8.4.2 LDPC碼譯碼 (177)
8.4.3 LDPC譯碼示例 (180)
8.4.4 LDPC碼性能影響因素 (181)
8.5 卷積碼 (184)
8.5.1 卷積編碼器的描述 (184)
8.5.2 卷積碼的距離特性與編碼增益 (186)
8.5.3 卷積碼的維特比譯碼算法 (188)
8.5.4 刪余卷積碼 (192)
8.5.5 串行級聯碼 (194)
8.5.6 Turbo碼(并行級聯碼) (195)
8.5.7 格編碼調制(TCM) (203)
8.6 信道編碼的應用 (205)
8.6.1 GSM中的編碼 (205)
8.6.2 第三代移動通信中的編碼 (205)
8.6.3 LTE中的編碼 (206)
8.6.4 DVB中的信道編碼 (206)
8.6.5 IEEE802.16中的編碼 (207)
8.6.6 Turbo碼在國際標準中的應用 (207)
8.6.7 信道編碼在深空探測中的應用 (208)
習題 (208)
第9章 擴頻通信概述 (210)
9.1 直接序列擴頻通信系統 (210)
9.1.1 直接序列(DS)擴頻通信系統的總體結構 (210)
9.1.2 DS擴頻信號的產生 (211)
9.1.3 擴頻信號的接收――解擴解調 (212)
9.1.4 擴頻通信系統PN碼的產生 (214)
9.1.5 DS擴頻與編碼相結合 (214)
9.2 DS擴頻通信系統的特點和應用 (215)
9.2.1 DS擴頻通信系統的主要特點 (215)
9.2.2 DS擴頻信號的頻譜 (215)
9.2.3 DS擴頻通信系統的干擾容限 (216)
9.2.4 DS擴頻通信信號中窄帶干擾的消除 (218)
9.2.5 DS擴頻通信的應用 (219)
9.3 跳頻通信系統 (219)
9.3.1 跳頻系統的原理 (219)
9.3.2 跳頻系統的特點 (220)
9.3.3 跳頻系統的應用 (221)
9.4 其他擴頻方式 (221)
9.5 擴頻通信系統的同步 (222)
9.5.1 DS擴頻通信系統的同步 (222)
9.5.2 跳頻通信系統的同步 (224)
習題 (225)
第10章 信道均衡 (226)
10.1 有記憶AWGN信道下的最佳接收檢測 (226)
10.1.1 有記憶AWGN離散信道模型 (226)
10.1.2 無匹配濾波器時的最大似然檢測 (228)
10.1.3 結合匹配濾波時的最大似然檢測 (228)
10.1.4 最大似然序列檢測的性能和實現 (231)
10.2 線性均衡 (232)
10.2.1 線性均衡的基本原理 (233)
10.2.2 峰值失真準則均衡器 (234)
10.2.3 最小均方誤差(MSE)均衡器 (236)
10.2.4 單載波頻域均衡 (241)
10.2.5 分數間隔均衡器(FSE) (242)
10.3 判決反饋均衡器 (244)
10.3.1 基于判決反饋的MSE均衡器 (244)
10.3.2 發送端的均衡――Tomlinson-Harashima預編碼 (246)
10.4 迭代均衡和譯碼――Turbo均衡 (247)
10.5 自適應均衡 (248)
10.5.1 自適應迫零均衡器 (248)
10.5.2 最小均方(LMS)迭代算法自適應均衡器 (249)
10.5.3 自適應分數間隔均衡器――抽頭泄漏算法 (252)
10.5.4 自適應判決反饋均衡器和信道估計器 (252)
10.5.5 網格編碼調制信號的自適應均衡 (253)
10.5.6 最小二乘遞推(RLS)自適應均衡器 (254)
10.5.7 盲均衡 (256)
習題 (259)
第11章 多信道協同傳輸技術 (260)
11.1 信道復用和分集傳輸 (260)
11.2 多信道分集傳輸中的合并方法及分集增益 (261)
11.2.1 多條AWGN信道的分集傳輸方法 (261)
11.2.2 等比合并法及其分集增益 (262)
11.2.3 最大比合并法及其分集增益 (264)
11.3 頻分復用與多載波通信 (265)
11.3.1 非理想線性濾波器信道的容量 (265)
11.3.2 基于FFT的多載波系統 (266)
11.3.3 DFT擴展的OFDM (269)
11.4 時分復用傳輸技術 (270)
11.4.1 時分復用技術的性能和應用 (270)
11.4.2 實現連續波時分復用傳輸的分幀交織疊接相加法 (271)
11.4.3 準正交時分復用法 (272)
11.5 利用多徑分集的RAKE接收機 (274)
11.5.1 RAKE接收機的基本原理 (275)
11.5.2 符號間干擾信道的RAKE接收機結構 (276)
11.5.3 RAKE接收機的性能和應用 (277)
11.6 多輸入多輸出系統 (277)
11.6.1 MIMO系統模型 (277)
11.6.2 MIMO系統中空時編碼算法 (279)
11.6.3 MIMO系統的信道容量 (279)
習題 (280)
第12章 多用戶通信 (282)
12.1 多址技術與通信網絡 (282)
12.1.1 多址技術概述 (282)
12.1.2 雙工技術 (282)
12.1.3 通信網的拓撲結構 (284)
12.2 各種基本多址方式的主要特點和應用 (284)
12.2.1 隨機接入多址(Aloha) (284)
12.2.2 頻分多址(FDMA) (285)
12.2.3 時分多址(TDMA) (286)
12.2.4 碼分多址 (287)
12.3 CDMA系統中多用戶聯合檢測技術 (291)
12.3.1 CDMA系統的接收檢測 (291)
12.3.2 CDMA系統最佳多用戶聯合檢測 (293)
12.3.3 線性多用戶檢測器 (295)
12.3.4 非線性多用戶檢測器 (296)
12.4 用戶協作通信技術 (297)
12.4.1 協作通信系統模型 (297)
12.4.2 常用的協作通信協議及其性能 (298)
12.4.3 協作通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299)
習題 (300)
參考文獻
目錄
品牌:圖書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商品名稱: | 數字通信理論與系統 |
作者: | 易克初 等 |
市場價: | 55元 |
文軒網價: | 42.9元【78折】 |
ISBN號: | 9787121206924 |
出版社: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語種:中文 |
出版時間:2013-10-01 | 版次:1 | 頁數:302 |
印刷時間:2013-10-01 | 印次:1 | 字數:550.00千字 |
主編推薦 | |
《數字通信理論與系統》對通信系統結構和信號處理方法的描述,盡可能采用復數域數字信號處理方式;對于一些重要概念和學術思想,特別是作者所提出的新方法和新觀點,都有數學推導或證明,因而便于讀者深入理解、引伸擴展和靈活運用。 |
內容簡介 | |
本書是信息傳輸領域中綜合性、理論性和系統性較強的一本教材;內容包括:數字通信的數學基礎、通信信源與信源編碼、數字調制與基帶傳輸、理想高斯白噪聲信道條件下的數字解調、載波同步與符號同步、通信信道與無線鏈路、信道編碼、擴頻通信、信道均衡、多信道協同傳輸和多用戶通信技術等;各章后附有習題。本書既適于通信領域研究生作為學位課教材,也適于通信相關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學習和應用參考。本書對通信系統結構和信號處理方法的描述,盡可能采用復數域數字信號處理方式;對于一些重要概念和學術思想,特別是作者所提出的新方法和新觀點,都有數學推導或證明,因而便于讀者深入理解、引伸擴展和靈活運用。 |
目錄 | |
第1章 緒論 (1) 1.1 信息化社會中的數字通信 (1) 1.2 通信系統和通信信道 (1) 1.2.1 通信系統的基本結構 (1) 1.2.2 通信信道 (2) 1.3 通信數字化 (4) 1.4 本書的主要內容和教學方法 (5) 第2章 數字通信的數學基礎 (6) 2.1 信號 (6) 2.2 信號的空間表示 (7) 2.2.1 信號的復數形式表示 (7) 2.2.2 帶通線性系統的復數形式描述 (9) 2.2.3 矢量及其內積空間 (9) 2.2.4 矩陣 (11) 2.2.5 連續波信號的空間表示 (14) 2.3 描述信號和系統最常用的兩種正交變換 (16) 2.3.1 傅里葉變換 (16) 2.3.2 Z變換 (18) 2.4 隨機變量及其統計特性 (19) 2.4.1 隨機變量及其函數的概率分布 (19) 2.4.2 隨機變量的統計特性 (20) 2.4.3 隨機變量的特征函數 (22) 2.4.4 隨機變量截尾概率的上界 (22) 2.4.5 中心極限定理 (23) 2.4.6 一些重要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 (23) 2.5 隨機過程 (28) 2.5.1 隨機過程及其平穩性 (28) 2.5.2 高斯分布隨機過程 (29) 2.5.3 循環平穩過程 (30) 2.5.4 帶通隨機信號的描述 (31) 2.5.5 非平穩過程的分析與表示 (32) 習題 (34) 第3章 通信信源與信源編碼 (36) 3.1 信源概述 (36) 3.1.1 信源的分類及其基本特性 (36) 3.1.2 連續信號的離散化――采樣定理 (36) 3.2 信息的度量和信源熵 (39) 3.2.1 信息量的度量 (39) 3.2.2 信源熵 (40) 3.3 離散信源信息的編碼 (41) 3.3.1 定長編碼 (41) 3.3.2 變長編碼 (41) 3.3.3 Huffman編碼算法 (42) 3.3.4 Lempel-Ziv編碼算法 (43) 3.4 無記憶序列的壓縮編碼 (45) 3.4.1 率失真函數 (45) 3.4.2 采樣信號的量化編碼 (46) 3.4.3 矢量量化 (47) 3.5 有記憶序列的壓縮編碼 (49) 3.5.1 線性預測編碼 (50) 3.5.2 有記憶序列的其他編碼方法 (54) 習題 (55) 第4章 數字調制及基帶傳輸技術 (57) 4.1 傳輸符號的形成和矢量表示 (57) 4.1.1 數字基帶傳輸的碼型設計 (57) 4.1.2 用矢量表示符號 (60) 4.2 基帶調制 (60) 4.2.1 基帶調制與基帶傳輸 (60) 4.2.2 實現無碼間干擾傳輸的成形波設計 (62) 4.2.3 成形波函數的平移正交性 (64) 4.2.4 碼間干擾受控的波形成形技術 (66) 4.3 載波調制 (70) 4.4 常用的數字調制方式 (71) 4.4.1 數字調制的描述 (71) 4.4.2 無記憶數字調制 (73) 4.4.3 有記憶線性調制 (77) 4.4.4 有記憶非線性調制 (78) 4.5 數字調制信號的功率譜 (84) 4.5.1 線性調制信號的功率譜 (84) 4.5.2 連續相位調制信號的功率譜 (85) 習題 (87) 第5章 AWGN信道下的數字解調 (89) 5.1 數字解調的分解描述 (89) 5.1.1 載波解調 (89) 5.1.2 基帶解調 (91) 5.1.3 符號判決 (93) 5.1.4 有記憶線性調制信號的解調和最佳檢測 (96) 5.2 無記憶調制方式傳輸的誤碼特性 (98) 5.2.1 相干解調器誤碼特性的一種通用計算方法 (98) 5.2.2 M元PAM調制方式及其誤碼特性 (101) 5.2.3 MPSK調制的誤碼特性 (102) 5.2.4 DPSK調制信號的解調及其誤碼特性 (104) 5.2.5 M元正交波形調制的誤碼特性 (106) 5.2.6 QAM調制的誤碼特性 (111) 5.2.7 APSK調制的誤碼特性 (112) 5.2.8 各種數字調制方式的性能比較 (112) 5.3 連續相位調制信號的解調與檢測 (113) 5.3.1 連續相位調制信號的特點 (113) 5.3.2 連續相位調制信號解調檢測過程的分解描述 (114) 5.3.3 連續相位調制信號解調判決的Viterbi算法 (115) 5.3.4 連續相位調制的性能 (116) 習題 (116) 第6章 載波跟蹤與符號同步 (118) 6.1 載波同步誤差與符號同步誤差的估計 (118) 6.1.1 載波同步誤差與符號同步誤差的影響 (118) 6.1.2 兩種參數估計方法 (119) 6.1.3 最佳估計的性能特點 (121) 6.1.4 載波頻率與相位的估計 (121) 6.2 數字解調中的載波同步技術 (125) 6.2.1 模擬鎖相環 (125) 6.2.2 數字鎖相環 (127) 6.2.3 數字鎖相環的閉環響應及參數設計 (129) 6.2.4 數字鎖相環的性能 (131) 6.2.5 數字鎖頻環 (132) 6.3 符號定時同步 (135) 6.3.1 引言 (135) 6.3.2 最大似然定時誤差估計及符號定時同步環 (135) 6.3.3 數字式符號定時同步環 (137) 6.3.4 基于可變群延遲濾波器的高精度定時同步 (139) 6.4 載波相位和符號定時的聯合估計 (140) 習題 (141) 第7章 通信信道與無線鏈路 (142) 7.1 信道模型與信道容量 (142) 7.1.1 信道的劃分和定義 (142) 7.1.2 信道容量 (144) 7.1.3 各種波形信道的容量及其逼近香農限的方法 (147) 7.1.4 信道可靠性函數E(R) (148) 7.2 線性濾波器信道 (149) 7.2.1 線性濾波器信道的成因 (149) 7.2.2 線性濾波器信道條件下的最佳接收 (149) 7.2.3 噪聲白化與等效有記憶離散AWGN信道模型 (150) 7.3 多徑衰落信道 (152) 7.3.1 多徑效應和多徑衰落信道 (152) 7.3.2 多徑衰落的幅度統計特性 (154) 7.3.3 多徑衰落信道的時頻特性 (155) 7.3.4 多徑衰落特性的分類 (158) 7.4 無線通信鏈路分析 (160) 7.4.1 中繼系統的傳輸性能 (160) 7.4.2 無線通信系統的鏈路預算 (160) 習題 (161) 第8章 數字通信中的信道編碼 (163) 8.1 編譯碼器設計中多種因素的權衡 (163) 8.1.1 編碼增益及其極限 (163) 8.1.2 不同誤碼率下碼率與信噪比的關系 (164) 8.1.3 編譯碼器設計中各種因素的權衡 (165) 8.2 差錯類型及差錯控制方式 (166) 8.3 分組碼 (167) 8.3.1 有限域FG(q) (167) 8.3.2 分組碼的基本概念 (167) 8.3.3 生成矩陣與校驗矩陣 (169) 8.3.4 伴隨式譯碼 (170) 8.3.5 一些特殊的線性分組碼 (172) 8.3.6 線性分組碼的軟判決譯碼 (174) 8.4 低密度奇偶校驗碼(LDPC碼) (175) 8.4.1 LDPC碼的表示方法 (175) 8.4.2 LDPC碼譯碼 (177) 8.4.3 LDPC譯碼示例 (180) 8.4.4 LDPC碼性能影響因素 (181) 8.5 卷積碼 (184) 8.5.1 卷積編碼器的描述 (184) 8.5.2 卷積碼的距離特性與編碼增益 (186) 8.5.3 卷積碼的維特比譯碼算法 (188) 8.5.4 刪余卷積碼 (192) 8.5.5 串行級聯碼 (194) 8.5.6 Turbo碼(并行級聯碼) (195) 8.5.7 格編碼調制(TCM) (203) 8.6 信道編碼的應用 (205) 8.6.1 GSM中的編碼 (205) 8.6.2 第三代移動通信中的編碼 (205) 8.6.3 LTE中的編碼 (206) 8.6.4 DVB中的信道編碼 (206) 8.6.5 IEEE802.16中的編碼 (207) 8.6.6 Turbo碼在國際標準中的應用 (207) 8.6.7 信道編碼在深空探測中的應用 (208) 習題 (208) 第9章 擴頻通信概述 (210) 9.1 直接序列擴頻通信系統 (210) 9.1.1 直接序列(DS)擴頻通信系統的總體結構 (210) 9.1.2 DS擴頻信號的產生 (211) 9.1.3 擴頻信號的接收――解擴解調 (212) 9.1.4 擴頻通信系統PN碼的產生 (214) 9.1.5 DS擴頻與編碼相結合 (214) 9.2 DS擴頻通信系統的特點和應用 (215) 9.2.1 DS擴頻通信系統的主要特點 (215) 9.2.2 DS擴頻信號的頻譜 (215) 9.2.3 DS擴頻通信系統的干擾容限 (216) 9.2.4 DS擴頻通信信號中窄帶干擾的消除 (218) 9.2.5 DS擴頻通信的應用 (219) 9.3 跳頻通信系統 (219) 9.3.1 跳頻系統的原理 (219) 9.3.2 跳頻系統的特點 (220) 9.3.3 跳頻系統的應用 (221) 9.4 其他擴頻方式 (221) 9.5 擴頻通信系統的同步 (222) 9.5.1 DS擴頻通信系統的同步 (222) 9.5.2 跳頻通信系統的同步 (224) 習題 (225) 第10章 信道均衡 (226) 10.1 有記憶AWGN信道下的最佳接收檢測 (226) 10.1.1 有記憶AWGN離散信道模型 (226) 10.1.2 無匹配濾波器時的最大似然檢測 (228) 10.1.3 結合匹配濾波時的最大似然檢測 (228) 10.1.4 最大似然序列檢測的性能和實現 (231) 10.2 線性均衡 (232) 10.2.1 線性均衡的基本原理 (233) 10.2.2 峰值失真準則均衡器 (234) 10.2.3 最小均方誤差(MSE)均衡器 (236) 10.2.4 單載波頻域均衡 (241) 10.2.5 分數間隔均衡器(FSE) (242) 10.3 判決反饋均衡器 (244) 10.3.1 基于判決反饋的MSE均衡器 (244) 10.3.2 發送端的均衡――Tomlinson-Harashima預編碼 (246) 10.4 迭代均衡和譯碼――Turbo均衡 (247) 10.5 自適應均衡 (248) 10.5.1 自適應迫零均衡器 (248) 10.5.2 最小均方(LMS)迭代算法自適應均衡器 (249) 10.5.3 自適應分數間隔均衡器――抽頭泄漏算法 (252) 10.5.4 自適應判決反饋均衡器和信道估計器 (252) 10.5.5 網格編碼調制信號的自適應均衡 (253) 10.5.6 最小二乘遞推(RLS)自適應均衡器 (254) 10.5.7 盲均衡 (256) 習題 (259) 第11章 多信道協同傳輸技術 (260) 11.1 信道復用和分集傳輸 (260) 11.2 多信道分集傳輸中的合并方法及分集增益 (261) 11.2.1 多條AWGN信道的分集傳輸方法 (261) 11.2.2 等比合并法及其分集增益 (262) 11.2.3 最大比合并法及其分集增益 (264) 11.3 頻分復用與多載波通信 (265) 11.3.1 非理想線性濾波器信道的容量 (265) 11.3.2 基于FFT的多載波系統 (266) 11.3.3 DFT擴展的OFDM (269) 11.4 時分復用傳輸技術 (270) 11.4.1 時分復用技術的性能和應用 (270) 11.4.2 實現連續波時分復用傳輸的分幀交織疊接相加法 (271) 11.4.3 準正交時分復用法 (272) 11.5 利用多徑分集的RAKE接收機 (274) 11.5.1 RAKE接收機的基本原理 (275) 11.5.2 符號間干擾信道的RAKE接收機結構 (276) 11.5.3 RAKE接收機的性能和應用 (277) 11.6 多輸入多輸出系統 (277) 11.6.1 MIMO系統模型 (277) 11.6.2 MIMO系統中空時編碼算法 (279) 11.6.3 MIMO系統的信道容量 (279) 習題 (280) 第12章 多用戶通信 (282) 12.1 多址技術與通信網絡 (282) 12.1.1 多址技術概述 (282) 12.1.2 雙工技術 (282) 12.1.3 通信網的拓撲結構 (284) 12.2 各種基本多址方式的主要特點和應用 (284) 12.2.1 隨機接入多址(Aloha) (284) 12.2.2 頻分多址(FDMA) (285) 12.2.3 時分多址(TDMA) (286) 12.2.4 碼分多址 (287) 12.3 CDMA系統中多用戶聯合檢測技術 (291) 12.3.1 CDMA系統的接收檢測 (291) 12.3.2 CDMA系統最佳多用戶聯合檢測 (293) 12.3.3 線性多用戶檢測器 (295) 12.3.4 非線性多用戶檢測器 (296) 12.4 用戶協作通信技術 (297) 12.4.1 協作通信系統模型 (297) 12.4.2 常用的協作通信協議及其性能 (298) 12.4.3 協作通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299) 習題 (300) 參考文獻 |
同類熱銷圖書
書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價格 | 購買 |
PLC職業技能培訓及視頻精講——三菱FX 系列(附光盤) | 張運剛,宋..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58.00¥46.40 |
詳情 |
PLC運動控制實例及解析 (松下) | 常斗南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6.00¥19.50 |
詳情 |
LED照明設計及工程案例 | 房海明,肖..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48.00¥41.20 |
詳情 |
助理電子商務師國家職業資格考試(三級)(培訓教程) | 《助理電子..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 ¥48.00¥34.90 |
詳情 |
PLC與變頻器應用技術項目教程 (西門子) | 段剛 主編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5.00¥18.70 |
詳情 |
維修電工(初級職業技能訓練用書) | 王建 等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19.00¥13.80 |
詳情 |
電工作業(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復審教材) | 楊有啟 主..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15.00¥12.00 |
詳情 |
家用電器產品維修工(基礎知識)——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 | 中國就業培..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36.00¥27.40 |
詳情 |
激光原理與技術(職業技術教育“十二五”課程改革規劃教材.. | 施亞齊 主.. |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 | ¥22.80¥15.80 |
詳情 |
電子產品制作與調試(廖軼涵) | 廖軼涵 主..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24.00¥18.20 |
詳情 |
維修電工職業技能鑒定指導/職業技能鑒定叢書 | 張栩 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6.90¥13.20 |
詳情 |
(教材)模擬電子技術(鐵路職業教育鐵道部規劃教材) | 王彥 主編 | 中國鐵道出版社 | ¥19.50¥15.60 |
詳情 |
家用電熱器具與電動器具維修工(初級中級高級)/職業技能鑒.. | 《職業技能..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21.50¥16.10 |
詳情 |
電子綜合電路設計與安裝調試(電氣自動化技術金藍領技師教.. | 徐麗萍 主..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37.00¥30.60 |
詳情 |
內外線電工工藝/職業技能培訓教材 | 勞動和社會..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18.00¥13.70 |
詳情 |
電工與電子基礎/中級電工培訓教材 | 勞動和社會..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19.00¥14.40 |
詳情 |
維修電工技能(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用書) | 王兆晶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17.00¥12.30 |
詳情 |
電工學/職業技術教育機電類規劃教材 | 丁承浩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1.00¥15.70 |
詳情 |
200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試題剖析 | 高吉祥 主..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29.00¥21.70 |
詳情 |
等離子彩電快修技能圖解精答 | 張新德 等..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30.00¥21.10 |
詳情 |
無線電裝接技能 | 董武,盧津.. | 福建科技出版社 | ¥10.00¥6.70 |
詳情 |
電子政務(第二版) | 楊路明 等..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38.00¥27.60 |
詳情 |
單片機實戰項目教程 | 高建國 主.. |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 | ¥22.80¥15.80 |
詳情 |
PLC運動控制實例及解析 (西門子) | 常斗南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4.00¥21.90 |
詳情 |
現代電子工藝 | 王天曦,王..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49.80¥37.80 |
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