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重慶大學 2019-08-02 相關院校: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研究生導師金良介紹如下: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66年02月, 籍貫:重慶巫溪人,黨派:中國共產黨員,職稱職務:高級工程師、在讀博士,碩士生導師。
社會兼職:生物流變科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動植物流變學客座教授,中國動植物學會(發育生物學分會會員),教育部項目評審庫專家,科技部項目評審庫專家,重慶市農業項目評審專家。重慶市第四屆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水稻專業委員會委員。
通信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沙正街174號生物工程學院郵政編碼:400044郵箱:jinliang4002@126.com。
研究領域:生物學、植物遺傳育種、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等。
招收碩士研究生專業&研究方向:1.生物學,,2.作物遺傳育種,3.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
個人簡介
本人長期從事植物遺傳育種等領域的研究。創新地(合作)提出可塑性育種的理論,首次育成比對照(CK)增產9%的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泰優99(渝審稻200604)在重慶市審定、育成兩系水稻品種苯兩優3113(鄂審稻201309)、苯兩優6116通過湖北審定(鄂審稻2018003),育成三系水稻品種巴優99(渝審稻201306)、巴優4號(審稻20170004)在重慶審定。
一、學術經歷及代表性成果:
1992年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農學專業,1992--1997年在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協助周開達院士從事水稻無融合生殖研究,1997--2003年四川農科院水稻高粱所從事抗病育種和兩系研究,2006年西南大學碩士畢業,2003年至今在重慶大學工作,2011.1--6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重慶市優秀中青年人才國內)培訓,2015--至今重慶大學在讀博士。2003年--至今:重慶大學生物工程研究院工作,先后承擔或參加國家科技部、農業部專項1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3項、部省級項目50項。先后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科學論文50篇左右,其中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發表論文一篇(SCI)。
(1)廣適高產優質泰優99的選育及推廣,2015年獲重慶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2)廣適高產優質泰優99的選育及推廣,2016年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全國商業科技進步)二等獎。(3).三峽庫區水稻需求的親本創制及應用,2017年獲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全國商業科技進步)二等獎(4).優質水稻品種D62A/瀘恢1345的應用,2017年獲重慶大學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5).2015年獲重慶大學“唐立新獎教金”優秀科研教師二等獎。(6).2017年9月獲重慶大學先進工作者。
二、主要研究方向、創新成果及其科學意義
糧安天下,種鑄基石。我國是農業和用種大國,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而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水稻生產對保供增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以水稻雜種優勢利用原理為基礎,進行重穗型雜交稻理論和超級稻育種方法相結合,采用生態可塑性育種的技術策略路線的進行水稻育種研究。
研究領域:1.進行水稻、馬鈴薯等作物遺傳育種的研究;2.進行作物抗病蟲、栽培技術的研究;3.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的研究。
三、在研科研項目
1.優質高產抗逆水稻育種技術研究及新產品培育;2.優質高效水稻育種理論與方法創新研究;3.雜交水稻育種理論與技術方法創新;4.水稻抗稻瘟病分子育種;5.水稻玉米良種創新。
四、其他
現任重慶市第四屆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水稻專業委員會委員 實驗室常年招收碩士,熱忱歡迎勤奮好學且對跨學科研究有濃厚興趣的學生與學者加盟,歡迎具有生物、化學、農學等背景的學生報考。同時也歡迎有興趣于生物工程領域研究的本科生進實驗室學習。
五、近期部分論文
(1).金良1,李明聰2,馮順1,張蜀敏1,王安平2,任茂智1*,六種生物降解地膜對馬鈴薯生育期及產量的影響初探,南方農業,2018,Vol.12.No1:10-12.
(2).ShuminZhang1,2,XianzheZheng2,RusselJ.Reiter3,ShunFeng1,YingWang1,SwnLiu,LiangJin1*,ZhengguoLi1,RajuDatla5and MaozhiRen1*Melatonin Attenuates Potato Late Blight by Disrupting Cell Growth,Stress Tolerance,Fungicide Susceptibility and Homeostasis of Gene Expression in Phytophthora infestans,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7,8:19-37
(3) .Yang DAI1,Liang JIN2*,Zijang ZHU1,Mingqun LI1,Guangyin TANG3,Jianbing dAI1,Jian HUANG1,Seed Prodction Techniques for a New Two-Line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Benliangyou 3113 Agricultural Science,2015,16(4),709-711
(4).戴揚,金良*,朱子建,湯光銀,孟凡毅,饒黃劍,兩系雜交稻新組合苯兩優3113制種技術,雜交水稻,2014,29(2):24-25.
(5).金良,謝戎,劉麗,汪春,張祖,封帆,雜交稻泰優99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南方農業,2014,7:38-39.
(6).金良,饒廣懷,于蒙蒙,秈稻不育系巴1A的選育,雜交水稻[J],2016,32(5):8-9.
(7).金良,宋敏,戴揚,雜交水稻新組合粵優8306在海南高產制種技術,雜交水稻,2012,27(15):41-42.
(8).金良,魯遠源,樊恩達,秦彬,饒廣懷,115A等6個水稻不育系特性初步研究,雜交水稻,2012,27(3):31-32.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