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4-07-23 相關院校: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信息介紹:齊愛民
齊愛民,男,1970年1月8日生于河北晉州,漢族。
最高學歷:法學博士/博士后。
現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學、信息法學、網絡與電子商務法學。
聯系方式: qi.office@tom.com,qi_office@sina.com。
一、個人介紹
齊愛民,男,1970年1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河北晉州人;法學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重慶市青年委員,重慶大學知識產權管理顧問,重慶大學法律顧問。重慶大學知識產權法學科帶頭人,我國網絡與電子商務法學的開創者之一,信息法學的開創者之一。
2008年入選重慶市法學學科帶頭人,2010年入選重慶市第一批社會科學專家庫專家,201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2年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庫專家,2013年當選重慶市第二屆優秀中青年法學專家。
齊愛民教授積極參與相關領域的國際和國內立法。曾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專家顧問出席2002年10月14日到18日在維也納舉辦的聯合國貿法會電子商務工作第40屆大會——電子訂約公約大會,并做大會發言。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示范法)》(學者稿)的起草工作中,作為專家組成員之一,負責起草第七章;參加我國第一個電子交易條例《廣東電子交易條例》的專家鑒定與修改工作;參加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章條例》的專家征詢工作并出具專家意見;接受商務部邀請,對《APEC隱私權保護原則》提供專家意見。2005年5月應美國商務部邀請為《APEC隱私保護原則》在中國的實施提供書面意見。
二、主要社會兼職
國家知識產權局(重慶)培訓基地學科帶頭人;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北京大學)基地專家;中國法學會審判理論研究會知識產權審判理論專業委員會委員;廣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之一;廣西法學會知識產權研究會會長;,廣西知識產權學會理事長;廣西知識產權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歐盟信息社會項目高級咨詢官;中國科技法學會理事;中國國際私法學會理事;北京大學國際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研究員(兼職);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兼職);華中科技大學信息法研究中心主任(兼職);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職);西安交通大學兼職教授;武漢大學網絡與經濟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兼職);深圳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兼職);貴州師范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聘研究員(兼職)。
三、工作和學習歷程
1、2005.07至今,重慶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知識產權學科帶頭人。
2、2002.07至2005.07,廣西大學法學院教授,廣西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廣西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廣西大學網絡法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3、2002年11月至2004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后,專題研究知識產權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師從我國現代知識產權法奠基人鄭成思先生。
4、1999.09—2002.07,武漢大學法學院攻讀民商法博士學位,并于2002年6月獲得法學博士學位;
5、1996.09—1999.07,武漢大學法學院攻讀民商法碩士學位,并于1999年6月獲得法學碩士學位;
6、1993.07—1996.09,武漢大學管理學院工作;
7、1989.09—1993.07,武漢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
四、主要學術觀點
1、知識產權法總論。知識產權法成為一門學問的前提是建立知識產權權利體系。為什么在有了土地法、水利法、礦業法、漁業法、民用航空法等特別的物權法外,我們明確意識到缺乏《物權法》?相反的問題是,為什么在有了專利法、著作權法和商標法等特別知識產權法之外,我們就認為有了知識產權法呢?什么是知識產權和知識產權法的一般性學問?這就是知識產權法總論,與之相對應的,在立法上表現為知識產權基本法(將來之形式意義上的知識產權法)和知識產權法典之總則編。而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商業秘密保護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等為具體知識產權法,受知識產權法一般規定的制約。此見解詳見《知識產權法總論》和《知識產權法總則》(北京大學出版社)。
2、電子商務法。電子商務法的性質是民事特別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電子商務法學的體系由總論和分論組成。總論是貫穿于電子商務法的一般原理,分論以電子商務法各領域的單行法為內容,包括電子商務主體、電子合同法、電子簽名法、電子支付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稅收法、電子商務糾紛解決法。此見解詳見《電子商務法》(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3、信息法。信息法是直接以“信息”為規范客體的法律。信息法學的體例分為總論和分論。分論主要包括個人信息保護法、政府信息公開法、信息財產法、信息傳播法和信息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為領域法,是信息社會的人權法,個人信息權是基本人權之一,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立法宗旨是保護基本人權與促進個人信息合理開發利用之衡平。在民法領域,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權利基礎為人格權,而不是隱私權。信息財產法是規范信息財產交易的法律。《美國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的最大貢獻在于為“信息”建立了一項區別于知識產權的財產權利——信息權(information rights)。這項財產權利的建立對于大陸法系也非常有借鑒價值,它可以彌補物權法、知識產權法和債權法對信息保護的不足,對于構建完整的大陸法系財產權體系具有補白作用。此見解詳見《信息法原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4、網絡法。網絡法學是關于網絡對法律產生的沖擊以及法學因應此沖擊而形成的一個研究領域,是一門獨立的課程,但是不宜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學二級學科看待。
五、主要論文
2002年以來發表主要學術論文(89篇,權威期刊1篇,CSSCI來源期刊49篇,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5篇,國際會議2篇)
1. 《電子商務法學教學中的一個核心理論問題——論網絡空間的域名權》(齊愛民),《人大復印資料》2004年第11期(全文轉載),原載《廣西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年第4期。
2. 《論電子檔案中個人資料的法律保護》(齊愛民、賈淼),《人大復印資料》2005年第4期(全文轉載),原載《湖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第6期。
3. 《論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人大復印資料·民商法卷》2005年第8期(全文轉載),原載《蘇州大學學報》(CSSCI期刊),2005年第2期。
4. 《信息技術與合同形式》(合著),《法學》(CSSCI期刊),2002年第2期。
5. 《電子合同典型法律規則研究》(齊愛民),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CSSCI期刊),2002年第2期。
6. 《論個人資料》(齊愛民),《法學》(CSSCI期刊),2003年第8期。
7. 《UNCITRAL電子商務工作組第四十屆大會綜述》(齊愛民),《現代法學》(CSSCI期刊)2003年第5期。
8. 《論電子簽章及其法律效力》(齊愛民),《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9. 《論網絡空間的特征及其對法律的影響》(齊愛民),《貴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年第2期。
10. 《美德兩國個人資料保護立法之比較——兼論我國個人資料保護立法的價值取向與基本立場》(齊愛民),《甘肅社會科學》(CSSCI期刊),2004年第3期。
11. 《UNCITRAL電子訂約公約大會評述》(齊愛民),《法學評論》(CSSCI期刊)2004年第4期。
12. 《德國個人資料保護法簡論》(齊愛民),《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CSSCI期刊)2004年第4期。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示范法》(合著),《法學評論》(CSSCI期刊)2004年第4期。
14. 《英國1998年個人資料保護法》(審校),載《知識產權文叢》(權威法學類論叢),鄭成思教授主編,方正出版社2004年總第11卷。
15. 《<洪湖水,浪打浪>著作權糾紛案程序問題評析》(齊愛民),《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16. 《電子商務法學教學中的一個核心理論問題——論網絡空間的域名權》(齊愛民),《廣西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年第4期。
17. 《網絡虛擬財產的權利性質及其保護》(齊愛民、呂光通),載《中國物權法的理論探索》,孟勤國、黃瑩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8. 《我國電子簽章立法的幾個基本問題》(齊愛民、張海龍),載《互聯網時代的法律問題》,杜敬明、唐建國主編,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9. 《論電子簽名認證機構的法定義務和民事賠償責任》(齊愛民、張海龍),《廣西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年第5期。
20. 《論我國知識產權領域臨時禁令制度的建立與完善》(齊愛民、盤佳),《蘇州大學學報》CSSCI期刊,2004年教學論文專刊
21. 《土地法、動產法到信息法的社會歷史變遷》(齊愛民),《河北法學》(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
22. 《OECD<關于隱私保護與個人資料跨國流通的指針的建議>》(審校),《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23. 《聯合國1990年關于自動資料檔案中個人資料的指南評析》,齊愛民、候巍,《河南警官司法職業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24. 《知識產權刑法保護客體的價值序位》(齊愛民、潘勤毅),《知識產權》(CSSCI期刊)2005年第3期。
25. 《完善知識產權臨時禁令制度的構想》(齊愛民、盤佳),《中國版權》CSSCI期刊,2005年第3期。
26. 《論美國政府政府信息公開之會議公開制度》,《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學論叢)》,2005年第1期。
27. 《網絡時代合同法的最新發展》,《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28. 《美國信息隱私立法透析》,《時代法學》,2005年第2期。
29. 《論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蘇州大學學報》CSSCI期刊,2005年第2期。收入《百年薪火——蘇州大學文科學報論文選萃》,蘇州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0. 《論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客體》,《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第2期。
31. 《論網絡虛擬物的權利屬性與法律保護》,《科技與法律》,2005年第3期。
32. 《論政府信息公開立法的核心問題》,《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年第4期。
33. 《電子訂約中的風險負擔原則》,《法律適用》CSSCI期刊2005年第5期。
34.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示范法草案學者建議稿》,《河北法學》CSSCI期刊,2005年第6期。
35. 《論信息法的地位與體系》,《華中科技大學學報》CSSCI期刊,2006年第1期。
36. 《電子商務法的地位與學科體系》,《學術論壇》CSSCI期刊,2006年第1期。
37. 《不畏浮云遮望眼——讀鄭成思先生主編的新作》,《知識產權》CSSCI期刊2006年第1期。
38. 《論知識產權法的性質和立法模式》,《社會科學家》(CSSCI期刊)2006年第5期。
39.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商標權保護模式》,《知識產權》(CSSCI期刊),2006年第6期。
40. 《美國網絡服務提供者的版權侵權責任之演變與定位》,《中國版權》CSSCI期刊,2006年第5期。
41.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商標權保護模式與著作權保護模式之比較》(齊愛民、趙敏),《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42. 《個人資料保護與人格權的新發展》(齊愛民、賈淼),《民法典·人格權法重大疑難問題研究》(王利明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43. 《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劉小燕、賈淼譯,齊愛民審校),《民法典·人格權法重大疑難問題研究》(王利明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44. 《網絡經濟背景下電子商務合作社及其行業協會自律機制透析》,《法治論叢》,2007年第2期。
45. 《個人信息開發利用與人格權保護之衡平——論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宗旨》,《社會科學家》CSSCI期刊2007年第2期。
46. 《論知識產權框架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47. 《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和構成要件》,《電子知識產權》CSSCI期刊2007年第4期。
48. 《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法律問題》,《電子知識產權》CSSCI期刊2007年第5期。
49. 《泛珠三角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與保護的知識產權合作機制研究》(齊愛民、趙敏),《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年第3期。
50. 《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產權保護》,《電子知識產權》CSSCI期刊2007年第6期。
51. 《商業開發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異化”與“反異化” ——以韓國“人類活的珍寶制度”設計為視角》(李曉秋,齊愛民),《電子知識產權》CSSCI期刊2007年第7期。
52. 《論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業開發中的利益分享機制》(齊愛民、趙敏),《電子知識產權》CSSCI期刊2007年第8期。
53. 《信息社會中個人信息的濫用與人格權侵害》,《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
54. 《社會誠信建設與個人權利維護之衡平——論征信體系建設中的個人信息保護》,《現代法學》CSSCI期刊2007年第5期。
55. 《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宏觀解讀》,《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第4期。
56. 《電子病例與患者個人醫療信息的法律保護》,《社會科學家》CSSCI期刊2007年第5期。
57. 《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的人權意義與經濟功能》,《嘉興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
58. 《電子化政府之信息公開法律問題研究》(齊愛民、呂光通),《西南民族大學學報》CSSCI期刊,2007年第10期。
59. 《論個人信息保護基本策略的政府選擇》,《蘇州大學學報》CSSCI期刊,2007年第4期。
60. 《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經濟功能與人權意義分析》,《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
61. 《差序正義理論和差序分析法:一種嶄新契約正義理論和法學研究方法》:《社會科學研究》CSSCI期刊,2008年第2期。
62. 《論個人信息保護法的行政法屬性》,《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第2期。
63. 《計算機軟件、軟件復制品、電磁記錄之保護與計算機信息交易立法》:《政法論叢》2008年第1期。
64. 《論電子債權》,《社會科學家》CSSCI期刊,2008年第2期。
65. 《論信息財產的概念和法律特征》,《知識產權》CSSCI期刊,2008年第2期。
66. 《我國個人信息計算機比對制度芻議》CSSCI期刊(張才琴,齊愛民)《法學評論》2008年5期。
67. 《韓國電子金融交易法研究》,《民商法論叢》,2008年總第39卷。
68. 《個人信息保護與知識產權》,《中國知識產權藍皮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69. 《論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地位與性質》CSSCI期刊(齊愛民),《中國流通經濟》2009年1期。
70. 《論信息財產的法律保護與大陸法系財產權體系之建立》CSSCI期刊,《學術論壇》 2009年第2期。《新華文摘》2009年第11期摘要。
71. 《論知識霸權》,《蘇州大學學報》CSSCI期刊2009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9年第7期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9年第5期摘要。
72. 《知識產權法教學的路不能越走越窄》,《法制日報》2009-4-9。
73. 《界定法律意義上的信息》,《社會科學家》CSSCI期刊,2009年第3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卷》2009年第9期。
74. 《知識產權基本法之構建》,《河北法學》CSSCI期刊2009年第5期。
75. 《論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統一立法模式》,《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76. 《論個人信息的法律屬性與構成要素》,《情報理論與實踐》CSSCI期刊,2009年第10期。
77. 《論知識產權法的基本理念》,《中國流通經濟》CSSCI期刊,2009年第10期。
78. 《論民法基本原則在知識產權法上的應用》,《電子知識產權》,2010年第1期。
79. 《二元知識產權體系》,《法商研究》CSSCI期刊,2010年第2期。
80. 《論計算機信息交易的法律性質》,《法律科學》CSSCI期刊,2010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10年第10期全文轉載。
81. 民大:《深入研究憲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和完善中的統帥作用——在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地方立法座談會上的發言》,《廣西日報》2011-03-30 。
82. 《論我國網絡交易的法律規范——兼評<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齊愛民、何培育),《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1年第2期。
83. 《涉外知識產權糾紛的法律適用——兼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相關規定》(齊愛民、何培育),《知識產權》 CSSCI期刊2011年第2期。
84. 《論利益平衡視野下的個人信息權制度》(齊愛民、李儀),《法學評論》CSSCI期刊2011年第3期。
85. 《論網絡交易平臺提供商之交易安全保障義務》(齊愛民、陳琛),《法律科學》CSSCI期刊2011年第5期。
86. 《后危機背景下對美國301條款的重新審視》(齊愛民、雷朝霞),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CSSCI期刊2012年第3期。
87. 《垃圾郵件規制法律問題研究》(齊愛民、陳星),第廿三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2012年5月19日,中國臺灣。
88. The Chinese Approach to Spam Regulation Legislation(Qi Aimin, Chen Xing),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gal, Security and Privacy Issues in IT Law,Athens, Greece,October 2-4, 2012.中文:《中國規制垃圾郵件立法的途徑》(齊愛民,陳星),第七屆信息技術法領域立法、安全和隱私問題國際會議,希臘雅典,2012年10月2-4日。
89. 《數字文化商品確權與交易規則的構建》(齊愛民),中國法學(權威期刊)2012年第5期。
六、主要著作(29部)
1、《網絡金融法原理與國際規則》,齊愛民等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網上證券交易法律問題研究》,齊愛民等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個人資料保護法原理及其跨國流通法律問題研究》,齊愛民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網絡法研究》,齊愛民主編,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電子商務法原理與實務》,齊愛民、徐亮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6、《電子合同的民法原理》,齊愛民、萬暄、張素華,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7、《網絡金融法》,齊愛民、陳文成,湖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8、《中國企業電子商務轉型及其法律問題研究》,副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9、《新婚姻法原理釋義》,齊愛民、劉娟、陳峻杉、陳文成,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0、《婚姻家庭法學》齊愛民主編,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版。
11、《現代知識產權法學》,齊愛民主編,蘇州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12、《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原理與條文解析》,歐陽武、齊愛民等合著,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13、《電子金融法研究》,齊愛民、崔聰聰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13.8萬字
14、《知識產權法新論》,齊愛民、朱謝群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11萬字
15、《電子化政府與政府信息公開法律問題研究》,齊愛民、張萬洪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16、《商業秘密保護法體系化判解研究》,齊愛民、李儀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11.99萬字。
17、《著作權法體系化判解研究》,齊愛民等,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14萬字。
18、《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超越知識產權與知識產權的超越》,齊愛民、趙敏、齊強軍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9、《拯救信息社會中的人格——個人信息保護法總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20、《捍衛信息社會中的財產——信息財產法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21、《電子商務法原理與實務(第二版)》,齊愛民、徐亮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22、《電子商務法》,齊愛民著,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23、《中國信息立法研究》,齊愛民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版。
24、《知識產權法總論》,齊愛民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版。
25、《經濟法新編》,齊愛民、楊春平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2月版。
26、《電子商務法原論》,齊愛民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27、《信息法原論》,齊愛民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28、《知識產權法總則》,齊愛民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年6版。
29、《私法視野下的信息》,齊愛民著,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版。
30、主持叢書
(1)《電子商務法學叢書》,副總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2001年開始陸續出版。
(2)《金融電子化法律問題研究叢書》,副總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開始陸續出版。
(3)策劃《二十一世紀最新信息立法研究叢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開始陸續出版。
(4)《知識產權法判解化判解研究》,總主編,蘇州大學出版社2006年開始陸續出版。
七、主要科研項目和課題
1、主持:《虛擬社會的法律治理機制研究》,2012年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項目號:NCET-12-0593。
2、主持:《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安全危機與法律規制對策研究》,2012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批準號:12XFX021。
3、主持:《中國信息立法問題研究》,200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04XFX006。2008年結題為優秀,并在全國通報介紹。
4、主持:《政府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的技術規范與法律規則研究》,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重慶大學文科類跨學科自主科研重大項目,批準號:CDJKXB12001。
5、主持:《開放平臺用戶數據的共享利用與保護》,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騰訊互聯網法律研究支持計劃,2012.05-2013.05。
6、主持:《企業定位與知識產權策略設計》,廣西匯康源公司橫向項目,2012.04-2014.04。
7、主持:《駐地網通信設施產權問題研究》,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橫向項目,2013.4-2013.11。
8、主持:《我國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法律戰略和對策研究》,2010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重慶大學重大項目,批準號:No.CDJSK10 0195。
9、主持:《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2006年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批準號:06SFB2040。
10、主持:《數字化重慶建設研究》,2006年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批準號:2006-FX11。
11、主持:《廣西政府信息公開與廣西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研究》,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研究課題2004年-2005年,批準號:03BFX003。
12、主持:《中國東盟自由貿易中個人資料跨國流動的法律保護》,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研究課題2004-2007年,批準號:04FFX001。
13、獨立:《電子化政府與政府信息公開法律問題研究》,廣西百名中青年學術帶頭人計劃項目2003-2005(編號:C140001)。
14、獨立:《個人信息保護法比較研究》2002-2004,全國博管會博士后課題2002年—2004年(編號:20052)。
15、主持:《廣西-東盟自由貿易中電子商務法律問題研究》,廣西教育廳課題2005-2007【桂教科研[2004]20號】。
16、參加司法部年課題《電子商務的法律規范研究》課題(2001-2004)。
17、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戰略與實施的法律問題研究》,批準號:05CFX016。
18、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排名第二):《個人信息安全法律保護研究》,批準號:07XFX011。
八、主要相關立法實踐
1、2002年10月14日到18日,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專家顧問出席在維也納舉辦的聯合國貿法會電子商務工作第40屆大會——電子訂約公約大會,并代表中國政府做大會發言和參與大會討論。
2、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示范法)》(學者稿)的起草工作中,作為專家組成員之一,負責起草第七章;
3、參加我國第一個電子交易條例《廣東電子交易條例》的專家鑒定與修改工作。
4、參加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的專家征詢工作并出具專家意見。
5、接受商務部邀請,對《APEC隱私權保護原則》提供專家意見。
6、接受國務院信息化辦公室綜合組的委派,參加中美個人信息保護立法討論會(電視電話會議),2004年11月30日北京-華盛頓,以Our Focuses about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為題做專題報告。
7、接受商務部條法司邀請,參見“《國際合同中使用電子通信公約》中國政府意見論證會”,2005年3月30日——31日,北京。
8、受美國商務部邀請(2005年5月28日),為APEC隱私保護框架在中國的實施提供學者意見。
9、接受中歐信息社會項目邀請,作為中方高級顧問專家指導和參與項目工作(2007年12月——)。
10、2008年4月主持重慶知識產權界解放思想、擴大開放高層論壇。
11、2011年1月20日參加工信部信息安全司《個人信息保護指南》論證會。
九、獲獎
1、榮獲廣西第八次(2004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網絡法研究》,齊愛民主編,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榮獲廣西第八次(2004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論個人資料》,齊愛民,《法學》2003年第8期。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