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成立于1956年,前身是水文研究所,自成立以來就一直致力于水資源和水利建設事業,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水資源研究所已經形成了一支理論水平高、技術方法先進、實踐經驗豐富、年富力強、富于創新、團結合作、朝氣蓬勃、有競爭力的科技團隊,已經成為我國水資源及水利建設領域中的生力軍。
2003年初水資源所做為公益性研究所率先開始了申請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工作,提出了爭取在3年內使本所在水資源領域的科研和咨詢服務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產品與服務一次提交合格率達到95%以上,顧客滿意率達到95%以上的質量目標。
水資源研究王浩任所長全面主管科研、人事、外事,副所長甘泓、秦大庸、于福亮以及總工程師賈仰文協助工作。水資源研究所下設七個研究室和一個綜合辦公室:洪水預報和水庫調度研究室、節水與水資源高效利用研究室、生態環境研究室、水資源管理研究室、水資源信息研究室、水資源配置研究室、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研究室。
水資源研究所的科研工作的發展目標“為國家水利發展戰略宏觀決策服務,為水利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服務的國家級研究機構,應致力于建設一流的人才隊伍,掌握一流的科學技術,提供一流的產品成果,并始終以顧客滿意為宗旨,通過對產品過程、服務和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不斷提高顧客的滿意程度”。主要研究領域包括:
★ 水資源形成演變中的物理、化學及生態過程的基礎與應用基礎
★ 水資源的評價、規劃、開發、利用、管理、保護、配置、調控有關的理論、應用技術與方法
★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水價格體系與政策、宏觀經濟分析的理論與方法
★ 節水、水資源高效利用、供需預測與供需平衡
★ 洪水預報、防洪調度的理論與方法
★ 生態環境問題研究、水資源與水環境承載能力
★ 數字流域的理論、技術與方法
★ 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實時監控系統、合理調配決策支持系統、防汛指揮決策支持系統等的研制與開發。
20年來,研究所主持和承擔了國家多項重大研究項目和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包括國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發展規劃研究項目。同時也承擔了大量與有關省、部門協作進行的重大規劃研究項目和咨詢工作,如“黃淮海流域水資源合理配置研究”、“西北水資源發展戰略”等,同時還參加由國家計委、水利部下達的相關論證工作和報告的編 寫,如塔里木河、黑河流域水資源問題及其對策的研究與論證工作、長江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南水北調工程論證等。此外,水資源還積極參與了相關流域規劃及流域規劃治理報告的編寫,如海河流域規劃、塔里木河流域近期治理規劃、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規劃、全國防洪規劃、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等。
國際合作項目已成為水資源所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自 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今,先后負責開展的國際合作項目共計10多項,利用世行、亞行、UNDP、UNEP等多渠道資金來源,與英國、瑞典、加拿大、蘇丹等國開展水資源開發規劃、水行業戰略、水行業評價、水資源經濟模式、水資源與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合作。主要包括: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環境規劃署資助項目華北地區宏觀經濟水資源管理、新疆北部地區水資源可持續開發總體規劃;亞洲開發銀行資助的海南北部水資源開發規劃、中國水行業戰略研究、中國水行業評價(貴州)、中國水行業費用回收研究;世界銀行資助的中國水行動計劃(黃淮海流域)、蘇丹水資源規劃項目評估、黃河水資源經濟模型和中國灌溉農業的強化(二期);中英合作中國水行業發展項目;瑞典政府資助并由中瑞雙方專家合作進行的中國水庫規劃調度決策支持系統的開發研究(河南);加拿大CIDA資助的新疆塔里木河水資源與環境保護等。還派員參加了由中國專家組負責進行的馬來西亞里瓦古水電站的設計工作。國際合作擴大了對外交流,提高了科研水平,培養了科技骨干、積累了豐富的國際合作經驗,在國際水資源咨詢領域已具有良好的信譽和知名度。
水資源研究所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還致力于人才的培養,向國內外輸送了大量的高級人才。自成立以來,水資源所培養了近八十博士、碩士,同時還接納了國外留學生和進修生。
水資源信息化建設也是水資源所長期致力的一項工作,水資源研究所作為我國開發水資源數據庫系統最早的單位,配合國家“七五”~“十五”科技攻關,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水資源信息庫。同時開發研制了全國水資源綜合數據庫、全國灌溉面積及灌區數據庫、全國防洪規劃信息系統、防洪調度決策支持系統、水利發展規劃信息系統以及全國、流域、省、地、縣不同級別的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等一大批大型數據庫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并已投入運行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目前正在開展數字流域、水資源實時監控系統、水資源合理調配決策支持系統等方面的理論、技術方法研究及系統開發。
在大量成果的基礎上, 80年代以來,已出版了專著20部,各類論文300余篇,其中國際論壇上發表的40余篇,完成個各類中英文研究報告1200余篇(冊)。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個,三等獎3個,省部級一等獎3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8個。
水資源所還負責國際水資源學會中國地區委員會、全球水伙伴中國地區委員會、中國水利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水問題專業委員會、全國水資源信息網等五個國際和全國性學術組織的日常工作。同時承擔具有重大意義的《全國水資源公報》的編輯工作,和在學術界及水利界產生很大影響的《水問題論壇》雜志的編輯工作。
通過與國內外有關方面的長期協作,水資源所與國內外建立了廣泛的業務聯系 , 和20多個國家的有關機構和國際組織進行經常的科技交流與合作。
水資源所已經有一個初具規模的資料室,并建有全國最大的水資源信息庫,在河北保定地區建有冉莊水文水資源觀測實驗站,已運行 1年,積累大量野外觀測資料。在位于半干旱地區的黃土高原南部的陜西省淳化縣建立人工植被生態系統定位觀測實驗站,已正常運轉19年,在此開展了“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課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項目)、“西部之光”項目等一系列重大(點)研究項目,研究了有關黃土高原綜合治理、土壤侵蝕規律、“SPAC”系統水分遷移生理生態模型及調控機理、不同尺度“五水”(大氣、地表、土壤、地下和植被)水量平衡要素和水分循環模式等,為黃土高原綜合治理、水資源高效利用和植被恢復等積累了豐富的基礎數據和提供了理論依據,其研究成果分別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領先水平。
水資源研究所將始終遵循以人為本,以科技為先導的宗旨,致力于建立一個具有一流水平的研究所。目前水資源所共有中高科技技術人員 46名,包括院士1名,教授級高工12名,高級工程師23名,工程師8人;其中獲博士學位的17人,碩士學位的16人,80%的人員年齡在30-45之間,所內陳志愷院士和王浩所長是在國內外水利界都享有良好的聲譽的專家,所內還擁有一批技術精湛,經驗豐富,富于創新精神的業務骨干:所長甘泓、秦大庸、于福亮,總工程師賈仰文,研究室主任裴源生、謝新民、蔣云鐘、安波、唐克旺、王建華、以及肖玉泉。水資源所已經成為一支理論水平高,技術全面,實力雄厚的知識型競爭性的科技團隊,是在國內外較有良好信譽的科研機構之一。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