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北京創傷骨科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位于北京新街口東街、北京積水潭醫院院內;隸屬于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衛生局,是北京市科委批準可授予醫學碩士學位的研究單位。
該所以創傷骨科、燒傷科的臨床應用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向,并已形成自已的優勢和特色。
1963年以來,在嚴重骨創傷的治療、斷指、斷肢再植、手功能重建、骶骨腫瘤切除、特大面積燒傷搶救、深度燒傷創面修復、電燒傷、化學燒傷的臨床治療方面,在骨缺損修復替代材料的應用研究方面作出了較好成績,得到患者肯定。
在骨與軟骨代謝疾病的研究方向,起步較早。60年代研制了治療骨性關節炎的中藥404;80年代初期開始進行骨質疏松與骨性關節炎方面的研究。1985年研制成功25(OH)D3放免試劑盒;在骨替代材料研究方向;1984年于國內首次提取骨形成蛋白(BMP),并制備出羥基磷灰石;1997年研制成功新型鈣劑--納米碳酸鈣,并獲得衛生部保健品批準文號。
1982年建立的OS-732成骨肉瘤細胞株已傳過百代,性質穩定;1995年開展了骨生物力學和骨蛋白質基因表達技術的研究;1999年順利完成了軟骨蛋白聚糖決定簇及Ⅱ型膠原降解的細胞分子機理研究。近年來又在小分子激素雌二醇(E2)酶標試劑盒及睪酮免疫試劑盒的研制、骨細胞培養、骨質疏松發病機理和藥物作用機理探討、維生素D受體等位基因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目前,所內從事科研活動的正副教授、研究員、主任醫師等高級科研人員47名,擁有二級動物實驗室及雙能X線骨密質儀、ECT、肌電圖儀等大型儀器設備。從1978年至1998年的10年間,共獲得局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261項,其中國家級成果19項(包括國家發明獎4項)。先后出版《手外科學》、《燒傷創面修復》、《骨與關節損傷》、《骨質疏松學》等專著30余部,發表論文2000余篇,還定期出版《創傷骨科論壇》季刊。
除此之外,該所還可進行一些特殊檢查并提供服務。如可提供骨與組織的替代材料、25(OH)D3放免試劑盒、OS-732成骨肉瘤細胞株等。可承擔PCR和離子鈣測定項目及各項骨代謝指標檢測(骨形成、骨吸收、鈣調節激素),免疫學(骨代謝水平、細胞因子系列IL1-10酶聯檢測)、放射免疫學檢測和利用細胞培養技術進行藥物篩選等。研究所還設有骨質疏松專臺科研門診,使科研成果轉化為臨床服務,同時對骨質疏松特殊人群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骨質疏松的早期診斷和選擇最佳治療方案進行研究。該項課題已被列為衛生部推廣示范項目。
由于該所在骨質疏松、骨性關節炎的基礎與應用研究方面有堅實的理論基礎、雄厚的技術力量及豐富的臨床經驗,1996年12經北京市科委批準,在該所組建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骨與關節疾病研究中心。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