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上?萍即髮W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共同舉辦、共同建設,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2013年9月30日經教育部批準同意正式建立。
校名
中文全稱:上?萍即髮W
中文簡稱:上科大
英文全稱:ShanghaiTechUniversity
英文簡稱:ShanghaiTech
理念
上科大的辦學理念,是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學校將針對我國在能源、材料、環境、人口健康、核心技術等領域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探索基于創新的解決方案,推動基于創新的生產力發展,為國家和區域轉型發展做出實質性貢獻。
使命
上科大的辦學使命,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學校致力于培養從事科學發現、高技術創新與新興產業創業的拔尖人才,使成為未來的科學引領者、技術發明者和企業創辦者。上科大的人才培養生態系統具有四個鮮明特色:一是科技與教育緊密結合,二是科教與產業緊密結合,三是學院、書院分工協作培養人才,四是立足自身、開放合作。
挑戰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戰略的指導下,在教育部、上海市、中科院的全力支持下,學校在辦學體制、決策機制、內部治理結構、教師聘任制度、人才培養模式、經費保障制度等方面積極而務實地開展一系列探索與實踐,努力建設一所小規模、高水平、國際化的創新型大學。
體制
學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共同舉辦。上海市人民政府為學校提供土地、經費等基本辦學條件,配置資源支持學校的人才、教學和科研活動。中國科學院為學校提供部分優秀師資,并向學校開放科研設施、圖書信息等資源。學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為上海市屬公辦高等學校。
區位
學校位于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中區—中科院上海浦東科技園內,與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新藥創制平臺、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等國家級科研機構和大科學裝置融為一體,與張江高新區的產業界、投資界有機銜接。
校園
學校正在建設中的校園占地約900畝,總建筑面積70余萬平方米,校園建設充分體現“學生教師為本,教學科研融合,綠色環保智能”的規劃設計理念,預計將于2015年秋季開學時基本建成。
院所
學校以理工科和管理學科為主,設立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和創業與管理學院等四個學院,實行大學院制,學院下不設系。學校設立免疫化學研究所和iHuman研究所等兩個研究所。
師資
學校按照1:10–1:12的師生比建設一支1000人的專任教師隊伍。上科大專任教師隊伍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終身教授制的教授,他們是海內外公開招聘,全職在本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第二部分是雙聘教授,他們是從中科院研究院所聘請的承擔教學及研究生指導工作的教授;第三部分是特聘教授,他們是國際知名學者,兼職來校開展實質性教學科研工作。目前已聘的專任教師中包括3位諾貝爾獎得主、1位美國三院院士、26位兩院院士、70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0位國家/地方/青年“千人計劃”人才和3位外專“千人計劃”人才。
招生
學校培養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專業學位研究生,在校學生規模為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4000名(含碩博連讀生3000名)。學校與中科院上海分院聯合培養的首屆296名研究生已于2013年9月入學。學校將于2014年面向全國部分省市招收200名知識結構合理,理工科基礎扎實,在科學創新、批判思維、人文素養、溝通協作及社會責任等方面綜合素質優秀并具備學科特長的優秀應屆高中畢業生。學校將通過“綜合評價、擇優錄取、多元選擇”的模式選拔招錄人才:綜合評價,即學校依據學生高中階段整體情況及上?萍即髮W“校園開放日”參與情況作出綜合評價并給予相應的高考加分優惠政策;擇優錄取,即學校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之上結合高考成績排序后擇優錄取;多元選擇,即學校在各招生省份高考中通過提前批次招錄符合條件的考生,并在學生入學一年后為符合條件的學生提供公正公開的再次選擇專業的機會。
培養
學校致力于培養德才兼備,從事科學發現、高技術創新與新興產業創業的拔尖人才,成為未來的科學引領者、技術發明者和企業創辦者。學校實行書院制,學院、書院分工協作培養人才,其中學院側重于專業能力的培養,書院側重于綜合素質培養和人格養成。學校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為每位本科生配備導師,在學業、生活、職業等多方面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學校注重社會實踐、創新實踐及創業實踐,鼓勵發展社團文化,實行體育俱樂部制。學校將構建國際化的學習環境,為優秀學生提供海外學習交流機會。學校將積極開展在線教育。
科研
學校瞄準物質科學與技術、生命科學與技術和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前沿領域同時開展教授個體科研和圍繞重大目標的團隊科研,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大學與國家級科研機構融合,構建科技進步驅動產業發展的完整創新價值鏈,針對國家在轉型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系列嚴峻挑戰,探索基于科技創新的解決方案。目前,物質、信息、生命學院已制訂了科研方向和學科建設目標,海內外公開招聘教授正陸續到位,免疫化學研究所和iHuman研究所已組建由3位諾貝爾獎得主領銜的研究團隊,科研工作正全面啟動。學校正在建設一流的大型儀器設備公共平臺,中科院上海分院各研究院所的科研設施和技術平臺也向學校開放。
合作
學校積極投身教育全球化,與多所國際一流大學在教師培養、課程共享、雙學位和學生交換、學術交流、合作科研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務實合作,并積極拓展與國內一流大學的交流合作關系。目前學校已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簽署合作協議,并正在與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等學校深入探討合作事宜。
與此同時,學校致力于逾越科技與產業間的“死亡之谷”,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與區域內乃至全球的知名高科技企業在聯合研發、聯合培養等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目前免疫化學研究所已與安進公司(全球最大抗體藥物公司之一)在校園內建立聯合研究中心,并牽頭建立抗體藥物聯盟;iHuman研究所正在牽頭建立GPCR工業研究聯盟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